APP下载

真切文字蕴情性——晚清女诗人刁素云及其创作简论*

2011-08-15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女诗人夫子

贺 闱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真切文字蕴情性
——晚清女诗人刁素云及其创作简论*

贺 闱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晚清女诗人刁素云的诗歌创作,存在较为明显地遵循“妇德”与“母德”意识的现象,在描写自身生活和日常情境的文字中,表现出作者对传统道德的接受及所受之影响。这一特点在她的诗集《红薇阁诗草》中有着具体而深刻的体现。题材内容方面,刁素云的诗作主要围绕平常的家庭生活展开笔触,思夫与教子主题占据一定的比重;同时,其作品呈现出温柔敦厚、含蓄的艺术风格。与柳如是、吴藻等女性作家所着力表现的个性独立和精神自由不尽相同的是,刁素云及其《红薇阁诗草》具有浓重的德性色彩,展示出明清女性文学发展真实而丰富的格局。

刁素云;《红薇阁诗草》;传统道德;真实

刁素云,《历代妇女著作考》中载“江苏奉贤,陆隽东妻”。[1]其生卒年与家世俱不详,所作诗词也多散失于战火之中。刁素云现存诗作五十首收于《红薇阁诗草》一卷中,是经陆隽东的门人葛其龙搜集出版,并附陆隽东《景云堂诗稿》三十首诗歌于其后。关于刁素云的生平经历,《历代妇女著作考》、《清闺秀艺文略》与《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等资料中均无记载。《红薇阁诗草》集前有葛其龙所作序言,较为可信地勾勒出刁素云大致的生活轨迹。葛序称:

予昔日同东皋陆夫子游。其时,甫成童耳。昼则习举子业,与诸同门相处,夕则随夫子入室,篝灯侍读,或课以韵语。而师母亦在焉。针黹之馀,每举古人诗相勖,并出示己作。故唱和之声,习闻于耳,而予之获益亦自此始矣。嗣以应试旋里,相隔日远,相见亦日希。迨辛酉贼至,而夫子遽以被掳死。吁!可悲已。时有两师弟,庶出也,年俱幼,师母茹苦含辛,教养兼施,俾至成立。惟不复以吟咏为事,盖中心时抱隐痛耳。夫子温柔敦厚,诗如其人。师母秉性淑慎,有孟德曜风。其为诗悱恻芬芳,直追班谢。[2]1209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刁素云所嫁陆隽东曾于乡中开课授塾,夫妇间常有唱和之作。葛其龙所言“迨辛酉贼至,而夫子遽以被掳死”,应是指1860—1861年间太平军攻入江浙一带,陆隽东在战乱中被掳以至于死去。现因史料的缺失,无法确切考证这一事件,但大抵应如《红薇阁诗草》卷前的整理说明中所言“咸丰十一年 (1861),陆隽东被掳死于太平天国”[2]1207之情形。在丈夫去世后,刁素云将庶出的两个儿子抚养成人,但不再如往日般吟咏作诗,以免引发心中怀念故夫的伤痛。在葛其龙看来,刁素云的诗歌风格是缠绵悱恻而又有芬芳之致,其成就可追拟班昭、谢道韫。上引评语虽可见存在着溢美成分,但它指出了刁素云诗歌的重要特质,即“与清代建立女性文学的闺秀传统的策略相吻合”[3]的德性之美的充分表现。这一特点在《红薇阁诗草》作品的题材范围、艺术风格等方面均有着鲜明的印迹。

《红薇阁诗草》收录刁素云诗作五十首,虽就数量而言逊色于徐德音、钱孟钿、席佩兰等女作家,但其题材内容大致涵盖了闺秀诗人的创作范围。在刁素云笔下,描摹自身切实生活与境况的作品占据一定比重,如《春闺十二咏》、《病起》、《四月十五夜偕侄女耕心堂步月》、《辛亥三月十九枕上口占》、《病起杂咏》、《庭植石榴一株已数年矣从未结子今夏忽悬锦窠五枚时妾有症兰之兆喜而有作》、《癸丑人日火斤儿生》及《甲寅三月为火斤儿灯下喜吟》等篇皆属此类。其中,《春闺十二咏》细致刻画了女子“睡”、“起”、“倦”等行动的外在体态与内在心理,塑造出一位因别离而百无聊赖的闺中人形象。如“怨”诗:

无情最是妒花风,吹得繁英满地红。

侬自留春春自去,韶华多付别离中。

通过对吹落“繁英满地”“无情”春风的埋怨,将自身情感外射,更以“留春春自去”点出“别离”造成“韶华”虚度的失落和怨艾。十二首作品大都以离人之言写就,其中如“辽西路”、“鸾笺”、“子规”等意象的出现更是加深了诗中别离与思人的情致。《四月十五夜偕侄女耕心堂步月》、《癸丑人日火斤儿生》及《甲寅三月为火斤儿灯下喜吟》三首都是描写生活中的平实场景,或描写月夜农家景致,或为后辈生日及课业所作。在后两首作品中,女诗人表现出强烈的“望子成龙”的心态,诗中“耀门楣”、“愿尔早成名”的语词将这一期盼直接表达出来,虽然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但亦是“家计多艰”(《红薇阁诗草》序)真实情境下的无奈之语。同时,也是“女性在社会现实中处境远较男子复杂,遭遇的困扰也远较男性繁多”[4]真实社会境况的折射。“孤负海棠花一树”(《辛亥三月十九枕上口占》及“春光尚有一分无”(《病起杂咏》)等时光空度的描写应蕴含着作者深切的无尽感叹与愁苦。与教子课儿诗作相同,刁素云在此类诗作中呈现出符合传统道德要求的哀愁但不怨怼的女性形象:在遭受生理和情感的双重苦难时仍以温柔、清丽笔触来揭示内心的真实境况,不涉凄厉、愤懑之语。

在《红薇阁诗草》中,收录有刁素云十一首思远怀人之作,如《十月十三夜夫子在梁溪口占》、《夫子往飨云山房信宿不回偶成》、《寄外》、《寄怀大兄愚溪》等诗。除《寄怀大兄愚溪》一首外,思念的对象皆为其夫陆隽东。诗中深切书写对丈夫的思念和等待,如“特留佳茗为君烹”(《十月十三夜夫子在梁溪口占》)、“连日思君情更切”(《寄外》第六首);还有对丈夫滞留在外的担心与忧虑,如“思君何事却迟归”(《夫子往飨云山房信宿不回偶成》)、“知君客路怯衣单”(《寄外》第五首)。在《寄外》第一首中,描绘出细微的情感:

分袂依依别绪牵,数旬暌隔胜经年。

秋风得意归鞭整,莫使高堂望眼穿。

数月分别之后,回想起当时的离情依依,好像已经暌违多年。女诗人在字句之间并没有直言对离人思念的迫切,而是以“莫使高堂望眼穿”孝义的劝诫婉转透露自己对丈夫早日归来的期盼。通过这类思念远人作品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刁素云在其中仍呈现出一位善良、温顺的女性形象,在《寄怀大兄愚溪》两首中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

雁行屡望暮云边,镜里光阴几度迁。

却记去年分袂日。红榴花放绿荷鲜。

闲看草色绿侵衣,无限相思寄玉徽。

安得此身如紫燕,春来早向故巢归。

从“却记去年分袂日”一句来看,这两首作品似应作于刁素云嫁给陆隽东的第二年。昔日同处的回忆和当下对家人、故乡的思念在诗中通过“雁行屡望”、“早向故巢归”等语词得到婉曲的表达,意味含蓄而真切。

作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文学创作能力的女性,刁素云创作有赠答唱和及题画题材的诗歌作品。在《和夫子友梅论诗》、《七夕同友梅作》、《闻沈兰堂先生之令媛琴彩女史博学能书兼通释典寄赠一律以志钦慕》、《答琴彩女史步原韵》、《寄赠琴彩女史》、《挽琴彩女史》等作品中,刁素云或与陆隽东夫妇唱和,或与沈琴彩相互赠答。如《和夫子友梅论诗》:

红闺绣暇学吟诗,幸侍春风化雨时。

偶为韶光添小咏,涂鸦草草畏人知。

陆隽东论诗原作现已无从见,从刁素云的文字中似乎可见对陆的钦慕和敬仰,使用了“春风化雨”之语,并将自己的创作称作“绣暇学吟诗”、“涂鸦草草”以自谦。在《七夕同友梅作》二首中,女诗人则更为注重从女性的角度对七夕的景致和氛围进行描写,其中“我羡多情天上鹊,填桥岁岁度神仙”(第一首)、“只空双星今夜会,一宵难诉一年愁”(第二首)为习见七夕主题染上了个人愁苦的色彩。“乾嘉以来,由于社会风气的嬗变,女诗人赢得了与外界结社和唱和交流的机会。”[5]与当时其他闺秀文学创作情形相类,刁素云也有同性唱和之作,现在所见主要是与沈琴彩的相互赠答。沈琴彩其人其事亦无从可考,只是从刁素云的诗作中得以了解其为沈兰堂之女,才学为众人称颂,故而刁素云赠诗于她以示钦慕之情。《红薇阁诗草》所收刁素云写给沈琴彩的诗表现出对沈才华和品性的赞慕,其中《闻沈兰堂先生之令媛琴彩女史博学能书兼通释典寄赠一律以志钦慕》与《挽沈琴彩女史》诗中均有“北宫孝养”之语,或可推测沈琴彩有效仿古之齐国孝女婴儿子不嫁以尽孝之举,才与德并称于世人,故而刁素云与她有较多相惜之感,以诗作相互赠答,并在沈琴彩逝后作挽诗六首以哀之。《红薇阁诗草》存刁素云题画诗三首,即《题端秀侄女梅竹弹琴图扇》二首与《题邻女刘采苹红白荷花翠鸟扇》。诗中多注重对扇面之画的描绘,语词简洁、清丽。如《题端秀侄女梅竹弹琴图扇》第二首:

花间扑蝶侍儿痴,春信梅梢催赋诗。

影动香浮清若此,吟情知在倚阑时。

以宋人林逋名句入诗,颇显清韵。

通过上述对刁素云及其《红薇阁诗草》作品的检视,我们发现其创作表现出传统伦理道德框架之下女性写作的鲜明特征。虽然现在所能看到的五十首作品并不能涵盖其创作全貌,但与许多作品散佚的女性创作者一样:“她们的作品又是她们身世的写照,所以即使她们的历史一字一句都不遗留到现在,只要作品遗留到现在,我们便可窥见她们身世的一斑。”[6]在作品中,刁素云诉说与丈夫别离的相似与愁苦,描述对子辈的期望和教育,书写家庭生活的日常之情境,终归未曾越出闺阁的“门槛”。即使是诗歌唱和之作,也是与丈夫及女性友人的交流、赠答,并不具备跳脱出传统礼教要求之下的才学与见识;在她的诗中,即使是久病不起、长久别离之时,亦没有怨怼、愤懑之词,甚至她为妾室的有孕“喜”而作诗,在丈夫去世之后将庶出的子嗣教养成人等等,都显示出这是一位充分具备传统“女德”的创作者。女诗人的创作与文学活动与当时名妓、名媛不同,笔下没有曲折的情事与瑰丽的场景,也没有表现出不世的才华和闲雅的意趣,诗中涉及到的都是其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多的是以诗歌创作抒发自身的情感或遭遇。这种看似狭仄的生活场景和创作眼界,“反而使闺阁诗人的诗具备了一种难得的真情实感,使其不仅仅具备文学上的审美价值,更具备了一种历史的、社会的价值。”[7]更为广阔地反映出中国传统女性文学创作的真实面貌。这正是对晚清女诗人刁素云及其《红薇阁诗草》进行研究目的之所在。

[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卷七 (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15.

[2]胡晓明,彭国忠.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8.

[3]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5.

[4]夏晓红.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5]周雪根.丰才吝遇福薄才现—简论清代吴江女诗人王玉轸的诗歌 [J].古典文学知识,2009(6):95.

[6]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

[7]魏 梅.“自道真性情”的清代女诗人汪韫玉研究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2):60.

Simple Text Con tains Impressive Emotion——A Study of Female Poet D iao Suyu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HEW ei
(Chinese Depart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D iao Suyun was a female poet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Her poem s show ed obvious“female virtues”and“maternal virtues”.The words that portrayed her daily life revealed that she accep ted the traditional moral and was greatly influenced as well,which was embodied concretely and deep ly in her Hongw eige poem s.She mainly described her ordinary life including m issing her husband and educating children.A t the same time,her poem s p resented an imp licative style.Diao Suyun and her Hongw eige poem s possesed different features that was called traditional moral compared to female poets of that period.So the study of D iao Suyun and her writings also p roclaimed femal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M ing and Qing dynasty periods.

Diao Suyun;Hongw eige poem;traditional moral;reality

李 艳)

I207.22

A

2095-042X(2011)03-0089-03

2011-04-05

贺 闱 (1980—),女,安徽灵璧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与词学研究。

猜你喜欢

女诗人夫子
夫子的挑战
著名女诗人胡茗茗
中国优秀女诗人作品选读
女诗人梅尔诗集《十二背后》三人谈
天与清才偏薄命——记晚晴女诗人郭仲年
于情于诗,曰俊曰丽——青年女诗人徐俊丽和她的无题诗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夫子之文章
夫子亦“愚”
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