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诚信缺失及对策思考

2011-08-15王德平赵平

关键词:诚信研究生道德

王德平,赵平

研究生诚信缺失及对策思考

王德平,赵平

分析当前研究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高校重视对研究生的引导,健全研究生诚信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加强研究生的自身修养。

研究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诚信是指诚实与守信。“诚”即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即守信,就是讲信誉,守信用。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001年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2O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将诚信列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研究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理应是诚信素质较高的群体。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群体中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极大的损害了研究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还对研究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活非常不利。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解决研究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一、研究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所谓“诚信缺失”是指社会中人们因不讲诚信而导致诚信问题行为频频发生及其负面影响的状态。研究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研究生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有礼貌,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可是部分研究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虚荣心强,吹牛虚夸的现象。在友谊方面,即不相信别人对自己的诚意,也不愿意真诚的对待别人。在爱情方面,很多人抱着“练爱”,“玩玩而已”的想法,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第二,学术方面的诚信缺失。研究生诚信缺失更突出的表现在其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毫无疑问,研究生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都对研究生提出比本科生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在如研究生文献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等方面。然而在频频曝光的学术丑闻中,研究生学术造假占了相当一部分。从平时的课程论文到公开发表的论文直至学位论文,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至于一稿多投,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发表论文时搭便车更是司空见惯。

第三,网络诚信缺失。目前互联网已成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个别研究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网上充当“黑客”,非法进人他人的电子邮箱,偷看他人信件。更有甚者,非法盗用他人的账号、密码,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对别人进行恶意攻击、甚至进行欺骗活动。

二、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校研究生诚信缺失现象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缩影,导致他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追求名利的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分人评价一切的标准。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唯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淡漠公德心。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浮夸虚报等,不法分子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现实中的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在校研究生的灵魂,严重误导研究生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评价标准,从而导致研究生诚信渐行缺失。

(二)学校缺少诚信教育

目前高等教育比较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对研究生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更没有系统的建立起衡量研究生诚信道德认知水平和诚信道德行为的评估检测标准。因此,研究生诚信道德水平能否“毕业”无从规定,只要学业成绩合格,论文答辩通过,研究生就可以“毕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研究生对诚信的漠视。

(三)研究生自律精神欠缺

与研究生学习相适应,研究生必须要有较大的个性化和自由度。如果严格自律,个性化和自由度确实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增强研究生的研究才能。如果缺乏自律精神,个性化和自由度则会为研究生诚信缺失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一些研究生自以为掌握前沿专业知识,对诚信等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漠不关心。有些研究生对自己违反诚信规则的行为不以为然。不少研究生知识缺乏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违反诚信规则,更不知道违反这些规则和制度将受到法律惩罚。

(四)研究生诚信制度缺位

近些年来研究生诚信缺失现象日益突出,这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诚信监管制度缺位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缺乏严格、完善的研究生诚信道德评价与约束制度。研究生学术规范和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研究生的诚信道德缺乏权威的约束规范和评价标准。学术论文和课题评审制度尚不完善,难以就研究生论文发表和课题评审等环节做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此外,研究生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尚不完善。

三、解决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高校强化对研究生的诚信引导

1.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大多数学校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环境总和。先进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载体,能引导研究生保持较高水平的自律性和。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就犹如一个强大的互动磁场,不断地与学生主体进行着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互动,使学生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1]。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先进的“校园文化”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诚信校园文化建设。

2.将诚信原则贯穿于“三育人”中,培养全员诚信教育意识。“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3个主要方面,必须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与环境育人结合起来。高校教师、干部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广大学生。高校管理机关应奉行诚信的原则,后勤服务更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广大师生,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惜牺牲诚信。

(二)健全研究生诚信教育机制

1.建立研究生失信受惩、守信获益的机制。诚信的实现是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结果。但诚信对他律的依赖性更强一些,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具有强制性的违约责任追究机制,诚信的道德自律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因此,建立失信受惩,守信获益的机制就是要让失信者因失信而受到惩罚,让守信者因守信而获得回报。只有使不讲诚信的人付出高昂代价,令其诈骗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才能遏制不讲信用的人不择手段牟取私利的侥幸心理。

2.建立严格的诚信道德约束机制。一是着手制订和完善相关学术规范,主要包括论文写作规范、评审规范、立项规范、成果鉴定评奖规范,对论文稿件评审和处理,课题立项的组织实施,成果鉴定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要做出具体规定。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研究生良好“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2]。

3.建立研究生信用档案。诚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说教的层次上,还应该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适时把握研究生的诚信状态,根据研究生的信用情况建立研究生个人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包括研究生学习、工作记录、奖惩记录、成绩登记、债务偿还记录和能力等信息。重点放在如何真实、完整、合法、公开地完成研究生的信用调查。关键在于通过建立研究生个人信用档案完善研究生的诚信约束规范机制[3]。建立研究生个人的诚信档案,一方面可以为学校评价研究生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给用人单位提供学生信用记录,引导就业单位挑选诚实守信的研究生。这样既发挥失信受惩、守信获益的规范作用,又可体现信用的价值,使诚实守信成为研究生言行的伦理导向与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解决研究生诚信问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依靠校园内部的理论教育是不够的。研究生诚信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整个社会诚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研究生诚信教育与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结合起来,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及处罚制度,建立权威诚信评价机构,让诚实守信的人得到鼓励,让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付出相应的代价。社会必须对不诚实的行为如造假、虚伪、欺诈等予以谴责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人们诚实守信,才能建立一个易于合作的、和谐的良善社会,才能培养出诚信的研究生。

(四)加强研究生的自身修养

教育、制度和环境能对研究生诚信的培养产生影响,但内因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研究生自身的修养。即使是在独处无人时候也能够按照道德原则做事,只有这样才能使诚信成为研究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研究生自身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一个文明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和谐社会的进步。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但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各相关方面共同努力,从根源入手,循序渐进,最终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1]赵平.零容忍策略与德育审美环境重构[J].文教资料,2007(11).

[2]黄志平,唐媛.试论高校研究生的诚信缺失及其培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6(5).

[3]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G640

A

1673-1999(2011)06-0180-03

王德平(1983-),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政法学院研究生;赵平(1964-),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12-25

安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编号:2010wjjpkc01)。

猜你喜欢

诚信研究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