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报纸副刊对非互联网区域的文学传播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其《团结报》副刊为研究主线

2011-08-15

关键词:副刊报纸文学

石 健

当今报纸副刊对非互联网区域的文学传播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其《团结报》副刊为研究主线

石 健

在互联网发展滞后的中国广大西部及农村落后地区,报纸副刊成为重要的文学传播媒介,它不仅满足了该区域各社会阶层文学创作者、阅读者进行文学传播和审美的需求,还构建了互联网时代文学传播多元的渠道和多彩的面貌。

报纸副刊;非互联网区域;文学传播

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作品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1]308自1872年第一张完整形态的副刊 《字林沪报·消闲报》诞生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文学生产者借助副刊这种物质载体,利用报纸在彼时的绝对优势,将文学作品与信息广泛而深入地传递给了“普罗大众”,期间,副刊引领着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发展,促进着中国传统文学体裁的演化,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现代文学传播中,副刊写下了辉煌一页。

一、关于报纸副刊和非互联网区域的界定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勃兴,信息技术媒介和电视等电子技术媒介对印刷媒介和传统阅读形成围攻之势,报纸受到了严重冲击,副刊影响力逐年下降,副刊式微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2]但是,副刊的文学传播功能和影响力是否真的已经随着载体的没落而终结?通过对非互联网区域内报纸副刊的文学传播的研究,积极肯定当今副刊文学传播在中国广大西部和农村经济落后地区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

(一)报纸副刊

冯并先生对副刊的定义是:“副刊,是报纸的具有相对独立编辑形态,并富于整体文化和文艺色彩的固定版面、栏目和随报发行的附刊。”[3]4此定义不仅从历史角度准确地概括了报纸副刊百余年发展历程中与文学艺术不能割舍的复杂血缘关系,更是从内容取向上精准地提炼出了报纸副刊截至上世纪90年代之前显著的文艺性、思想性特征。本文所指的报纸副刊就是中国报纸文艺副刊。

(二)非互联网区域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7月公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当年6月,在使用有线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98.1%,宽带网民规模为3.63亿。但是,在网民城乡结构特征方面,农村网民规模仅占整体网民的27.4%。“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互联网接入条件不足、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农村地区网民的增长仍显得较为缓慢。”[4]

这个报告揭示: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落后的西部内陆地区之间,“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差距十分明显。而且,有学者认为,“基于保护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滞后等多种原因,在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总面积占全国72%的广大西部地区发展互联网,不能采取一蹴而就 ‘跨越式’的模式。”[5]据此,非互联网区域是指互联网发展滞后区域,具体包括我国广大西部以及广大农村经济落后地区。

二、报纸副刊在非互联网区域文学传播的作为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等基本要素[6]58,互联网对文学传播的巨大冲击就体现在对传播过程诸个要素的改变中,本文尝试分析、揭示这种影响的诸多表征和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报纸副刊对非互联网区域文学传播的积极影响和发展前景。

(一)当互联网严重冲击纸质文学媒介和传统阅读时,报纸副刊成为非互联网区域文学传播的主要媒介

2010年4月,中国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国民对各类出版物接触时长上,2009年我国国民人均每天读书、读报、读杂志的时长分别为14.70分钟、21.02分钟、15.40分钟,国民人均报纸、杂志阅读率持续下滑,图书阅读率虽然比上年略微增加0.8%,但这是多年来唯一止跌的一次。通过数字化方式阅读的国民比例达24.6%,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天34.09 分钟[7]。

但是,在非互联网区域,电子媒介和信息媒介发展滞后,甚至有连电都没有拉通的贫困地区和农民家庭。据调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有人口277万,其中农业人口高达226万,2000年6月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属典型老少边穷山(地)区,经济贫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该类地区,报纸凭借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传阅率高、保存长久、信息可选择等优势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角,充分发挥着信息传递、舆论监督、教育引导、娱乐休闲的诸种功能,而依附报纸生存的副刊,凭借其特有的文艺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读者的眼球。较之发达地区副刊的纷纷“变脸”甚至是死亡,西部尤其是民族地区诸多报纸副刊近年来焕发出勃勃生机就是最好例证。

湘西自治州的 《团结报》,是该地区的地市级党报,该报办有3个副刊——“兄弟河”、“文化醉乡”、“一周闲情”。近年来,这几个副刊在文学风格和内容上互为补充,团结优秀作者,刊发精品力作,不仅在各级各类副刊竞赛中屡获大奖,声名鹊起,而且已经成为该报的品牌,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赢得了眼球和口碑。

(二)当互联网致使文学传播主体泛化时,报纸副刊在非互联区域保有大批高素质文学创作者

互联网对文学传播改变得最彻底的莫过于文学传播主体的身份。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写手,这些人是“钟情于上网冲浪‘三无’(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网民”[8]8,互联网使写作成为大众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活动,但文学传播主体的平民性和匿名性也消解了作家的神圣光环,以至于互联网作家素质高低不一、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在非互联网区域,副刊恰恰保有文学传播主体的传统角色和身份。《团结报》副刊作者群就是一支本地籍的高水平的创作队伍。这些作家或是经过专门严格训练的知识分子,或是在劳作之余笔耕不辍、自学成才的干部、工人、农民,他们长期坚持学习和写作,不仅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还对文学痴迷,怀有神圣的文学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兄弟河”副刊自1952年创刊以来,一直保有大批文学修养深厚而且情操高尚的本土骨干作家,如著名作家孙健忠、石太瑞、蔡测海、彭学明,“文学湘军五少将”之一的于怀岸、田耳等等,他们从“兄弟河”起步、成长,蜚声文坛后仍为“兄弟河”撰写精品力作,为家乡百姓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深刻的思索,他们真正体现着 “时代精神”、“人民利益”代言人的作家角色。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这样评价湘西作家田耳(“鲁迅文学奖”和“人民文学奖”获得者):“一个优秀的作家是应该能够立足小天地,做足大文章的。这一点田耳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这是对个人的褒奖,也是对湘西作家群整体的认同。

(三)当互联网导致文学传播内容滑向浮躁、肤浅时,报纸副刊在非互联网区域传递着极具地域特色的崇高内容

传统文学的传播内容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是传播者利用自身素养对现实生活经过加工提炼,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内容。但互联网却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在语言上回归浅显平易,而且在内容上表现了世俗的生活图景和大众狂欢的欲望,迎合了大众的趣味。网络文学研究专家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传播的诸种特征造成了文学性的消解、责任承担感的弱化、艺术经典观念的褪变[8]223-237。

但是,在非互联网地区,其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特色、价值观念。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瑶、侗、白等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42%、苗族约占33%。在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下孕育成长的湘西本土作家,热爱家乡,长期关注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其语言、思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创作中,他们或描写神秘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或叙述浓郁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或表达世俗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他们的语言,或华丽稠浓,或通俗平白,但都极具个人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荣获2009年度湖南新闻奖的表现湘西民俗上梁歌的散文 《欢乐天地间》,就以诗化的语言完整记录了上梁歌的过程,以诗化的境界展示了浓郁的湘西风情。读罢,不仅使读者有酣畅淋漓的审美快感,而且深深地被作者为乡土艺术的狂热痴迷所感染,从而陷入了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深深的思考。这仅是该报副刊优秀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这些文学作品和优秀作家架设起了文学通往思想、历史、人生等终极意义的路径,将崇高的个人情怀与社会理想融二为一,精准地刻画出了美轮美奂与困难阻碍并存的湘西世界,及时把握了湘西在时代发展中跳动的脉搏。

(四)当互联网使文学传播受众狭窄化时,报纸副刊在非互联网区域满足了各种经济状况读者的文学阅读需求

就在互联网看似实现了对物理和精神世界全面覆盖的同时,现实中还存在着不少与数字信息技术隔绝的“最后一公里”断路,有经济和技术保障的人才都够参与互联网的文学狂欢,而在中国广大西部和农村落后地区,众多的受众被互联网文学传播所排斥和冷落。

从湖南电信湘西州分公司了解到,截至2010年11月,湘西自治州164个乡镇(街道)、2146个村(社区)共接通电信宽带用户1.5万户,只占该公司12万户宽带用户总量的12.5%,而且大部分是乡镇网吧,这些乡镇网吧分布较散,因路途遥远、地势崎岖、维护人员少,网速慢,故障多。“宽带入户,对于广大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农民等低收入阶层,似乎显得过于奢侈而遥不可及”,[9]更不用说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文学创作和消费了。

当互联网在特定区域内导致文学传播受众狭窄化时,副刊却依靠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传阅率高等纸媒固有优势赢得了几乎所有经济状况和社会阶层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广大农村读者喜爱的文学桥梁和精神食粮。《团结报》发行量仅仅数万份,但有效阅读率和传阅率极高,其数个互为补充的副刊凭借厚实的内容、高尚的品位、严肃的思想,吸引了各种经济状况文学读者的眼球。

三、副刊的文学传播不会消失、不能消失

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的时候,在文学变成众人的狂欢、似乎无所不在的时候,不能忘记那些隔绝在互联网之外、被信息技术所抛弃的大众,他们同样需要文学创作和文学消费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同样需要文学传播的畅达渠道和有效途径。因此,在广大的非互联网区域,在报纸还占据相当优势地位的我国广大西部及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副刊仍然扮演着重要的文学传播角色。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文学传播迥异于传统,文学阅读由读纸变成了读屏,由读字变成了看字、读图、听声,文学文本由单一形态变成海量多元的超文本,文学内容褪去神圣光环、宏大主题被俗人庸事所淹没,文学思维由线性变得零碎浮泛,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对于文学传播的影响有正负两面,而负面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在广大的非互联网区域,与纸质媒体——副刊相结合的文学传播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学的健康有机体,两者并行不悖又互为补充,既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又构建起新时代文学多元的传播面貌。更为重要的是,副刊的文学传播还担负着挽救传统纸媒文学阅读的重任。副刊文学不会消失、更不能消失。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龙应台.有什么副刊,就有什么社会[N].文汇报·笔会,1997-09-17.

[3]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历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互联网报告:我国网民已达4.2 亿[EB/OL].新华网,2010-07-15.

[5]段京肃,李惠民,王锡苓.经济不发达地区互联网发展的三种状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七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EB/OL].联合早报网,2010-04-20.

[8]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余鸿,李浩谦,甘丹.湘西州六成以上乡镇接通宽带网[EB/OL].中国电信网,2005-01-13.

G216.2

A

1673-1999(2011)06-0141-03

石健(1976-),女(苗族),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文艺学在读研究生,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团结报》社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文艺与传媒。

2011-01-05

2009年吉首大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9JDY035)。

猜你喜欢

副刊报纸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报纸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