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脉相承

2011-08-15杨雪萍何燕霞

关键词:方针政策领导集体和平统一

杨雪萍,何燕霞

论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脉相承

杨雪萍,何燕霞

台湾问题形成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宗旨立场、战略举措及最低底线都是一致的、连续的。

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一脉相承

台湾问题形成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虽有不同,但始终都保持着一脉相承的特点。

一、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无论是武力解放、和平解放,还是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都是坚持以一个统一国家、主权完整的国家作为指导思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历史上,虽然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反对分裂、坚持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虽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但坚持一个统一国家、主权完整的国家,是不变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的一贯性

60多年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斗争策略有不同,但始终都贯穿着一条基本原则,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58年,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划峡而治”,蒋介石决心固守金门、马祖,甚至决心独立作战,美蒋之间出现矛盾。毛泽东指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中,也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解放台湾的问题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办,国共两党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邓小平在谈台湾问题时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90年代,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江八条”和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新世纪新阶段,针对陈水扁的台独分裂活动,胡锦涛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增进政治互信,两岸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基本原则上,形成共同认识和一致立场,就有政治互信的基石,就能为两岸关系的解决创造条件。

三、宗旨立场的坚定性

不管国外反华势力和国内台独势力如何猖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这一立场是坚定不移的。60多年来,党始终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邓小平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一个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1]江泽民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四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积极斗争,争取主动,有力地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

四、战略举措的连续性

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纲四目”的方针政策,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把它作为基本国策确定下来,这是充分尊重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的构想变为生动的现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江八点”和十六大报告中对台工作的论述是在21世纪初对“一国两制”思想的具体运用和重大发展,体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谋求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既坚持坚定的原则立场又与时俱进、灵活务实的科学态度,是继《告台湾同胞书》、“叶九条”、“邓六条”之后,又一份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的纲领性文献。四个“决不”,从战略高度准确地把握了台海局势及其变化,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坚定立场,显示了中国人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真诚愿望,贯穿了“以人为本”、真心实意为台湾民众谋福利的深情厚意,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思路;《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把党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提高到法律层面,具有了更大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开创了“依法遏独”的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了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五、最低底线的一致性

60多年来,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直是四代领导集体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低底线。早在1955年3月,党就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可能的方式——战争方式与和平方式,在争取用和平方式的同时,没有承诺放弃战争方式。80年代以后,党在确立“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同时,反复阐述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和立场。1978年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代表团时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1995年1月,江泽民解决台湾问题的八点意见,重申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002年2月,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更加明确强调了被迫使用武力的三种情况——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出现台湾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我们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2005年胡锦涛的四点意见指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保障,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都坚决不答应[3];反分裂国家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实现国家统一的特殊方式——不放弃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总之,台湾问题形成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方针政策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特点。尽管国际因素也长期困扰着台湾问题的解决,但它纯属中国内政,是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问题。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两岸和平统一必能实现。

[1]邓小平文选: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0.

[2]蒋孝山.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的战略考虑和底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5).

[3]胡锦涛.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N].人民日报,2005-03-04(A1).

[4]胡锦涛.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努力[N].人民日报.2005-03-05(A1).

D618

A

1673-1999(2011)13-0004-02

杨雪萍(1974-),女,云南大理人,硕士,大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何燕霞(1976-),女,云南大理人,大理学院副教授。

2011-04-20

猜你喜欢

方针政策领导集体和平统一
电力数据通信接入网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
充分激发知识分子的潜能
基于文化语言学 “习式演讲”的批评性隐喻分析初探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尹楚平:和平统一是“中国梦·侨胞梦”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俞正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