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2011-08-15刘秀玲王景涛黄凌宇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外经贸双语国际化

刘秀玲,王景涛,黄凌宇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刘秀玲,王景涛,黄凌宇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国开放性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逐步构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强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强化实施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达到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良好效果。

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21世纪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国的各类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企业在国内外与他国企业及跨国公司均在一个国际市场平台上参与竞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弱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国际化人才。因此,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和需要日渐突出,高校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承担起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重任。培养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把握商机,抢占国际市场的国际化外经贸人才,是市场的迫切需要。论文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阐述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

随着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海外投资经营,需要大批的涉外商务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肩负着为国际化企业培养国际化外经贸人才的重任。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必需有如下素质:开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很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特别是能娴熟地运用一门以上外语以开展商务活动;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电脑和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善于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基于国际化外经贸人才素质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以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化外经贸人才为本专业定位。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确定其专业定位是:立足沿海,为国内尤其是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化外经贸人才。由此,在新修订的2009版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从事国际贸易及其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对外贸易业务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下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英语强化)三个专业方向。”

二、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教育设计,重点是培养方案的制定、完善与实施,而其中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优化与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培养便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1]。

自2001年招生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始终与学校的目标定位、层次定位、服务方向定位相一致。并根据专业特点,逐步明确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定位。从2006级开始,增设了“国际商务(英语强化)”专业方向,全面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目前,该培养方案已经完整运行了2届,收到很好的效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的教育设计如下:

1.构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系列国际化课程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外语+理论+实践”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从2001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起,逐步构建起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由实施英语强化、开设原版教材为基础的双语课程,到设立“国际商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再到逐步成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施。2009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并开出的“双语”课程有《国际商务1》(双语)、《跨文化沟通》(双语)、《国际经济学》(双语)、《国际商务运作》(双语)、《国际货物运输》(双语)、《国际商务2》(双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等7门,分别由获得国际英语教学资格证书和国外从教经历的教师承担主讲任务。至今,一批专业“双语”课程已逐步成熟,《国际商务》课程已完全实现国际化课程教学。

其中谭会萍老师负责的《国际商务》双语课程,从2001年开始设立,从使用原版教材开始,到2009年建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在国家课程建设拨款、学校的支持和谭会萍老师申请的外国专家项目的实施下,引入了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具备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教学资源、国外专家进课堂、学生与留学生互动学习等国际化课程特征的国际化课程,已经建成引领本专业实施国际化课程教学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2.强化英语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际化沟通能力

由于英语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通用语言,本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国际化沟通能力。因此,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强化公共英语教学,开设了本专业的英语系列课,特别是强化了英语口语的训练。形成了在公共英语基础上,由持续4个学期的本专业的英语口语课程,即各32学时的《商务英语口语1》、《商务英语口语2》、《外贸英语口语 1》、《外贸英语口语2》,开设了64学时的《外贸函电》专业英语应用课程和128学时《国际商务》全英语国际化教学课程。使英语授课总学时达到672学时,仅次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比国内其他高校本专业英语学时都多。在本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系列课程学习,有效地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具备了国际贸易职业所要求的国际化商务沟通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常因为具备很好的英语口语沟通能力,面试时与公司招聘人员进行外经贸方面英语交流时应答自如,顺利进入了各类企业,从事各类涉外经贸工作或被派往国外的子公司工作。

3.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本专业人才培养上,首先保证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在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

本专业从2006级学生开始,为了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国际贸易”专业方向外,增设了“国际商务(英语强化)”专业方向。将综合素质好、英语能力强的30名学生,集中组成强化班,实施国际商务英语强化培养。这样使得本专业既实施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国际商务(英语强化)”专业方向开设了《跨文化沟通》、《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运作》、《国际货物运输》等系列双语或国际化教学的系列专业课程,极大地提高了这部分学生国际商务专业能力和国际化沟通能力。同时,带通了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整体英语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2005级学生六级过级学生58人,过级率为46%;2006级六级过级人数达108人,过级率达84%,高出2005级设“国际商务(英语强化)”前18个百分点;2007级在2011年6月考试未进行的情况下,已有99人过六级,过级率为77%。在校的2008、2009级学生,目前分别已有78、21人过六级,过级率已分别达60%、17%。

为了进一步实施个性化培养,2009版培养方案在原有“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英语强化)”专业方向基础上,增加了“国际金融”专业方向,进一步形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下的个性化分模块培养模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选择,开辟了新的就业去向。

4.加强实践教学,引入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国贸专业是培养具有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因此,学生的对外贸易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就至关重要。为了使本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校内设置模拟实际业务的集中性独立实践环节变得非常必要。从2001年招生起,专业培养中就建立起了“外语+理论+实践”的模式,实施“做中学”、“研究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在相关课程开设课内2~8学时上机(实验)学时外,开设了递进的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认识规律,随着通识教育到专业类教育到专业教育,逐步开设了认识实习——社会经济调查——金融交易课程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外贸单证模拟与审核——国际经贸专题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或创新工作室课题)的,从感性认识到调查分析再到模拟设计与操作和综合理论分析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系列课程[2]。在强化外语和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与课程建设。

从2001级学生起,大连民族学院国贸专业首开国内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先河,开设了“课程设计”模式的独立实践环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学生在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设计、模拟和操作中,很快熟悉了进出口的国际市场调研、出口营销方案的拟订、询盘、报盘、还盘、拟定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缮制各种出口单证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了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达到效益最佳的思路,了解供求平衡、合理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学会合理利用。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经过运行,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一实践环节的学习,真正了解外贸业务营销员的业务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掌握了对外贸易及其程序、方法和基本技巧,因此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这一实践模式的成功,根据培养人才的需要,在2009版培养方案中设立的7个集中性实践环节中,将2005版的“金融交易综合实验”升级为“金融交易课程设计”,增设了“外贸单证模拟与审核”,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本专业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的文献利用和理论分析能力,增设了“国际经贸专题文献综述”。

在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专业应用能力。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中,每名学生都制作出中英文对照的出口合同,填制出全英文或中英文对照的出口全套单证。在“金融交易课程设计”中,在外汇和期货交易中,引入国际交易模式,广泛采用英语交易术语进行模拟交易。[3]在“外贸单证模拟与审核”中,每名学生不仅全套模拟出各自全英文贸易单证,而且训练并具备审核信用证中各个英文条款的能力。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国际化外经贸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和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能讲授国际化课程,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国贸专业采取引进、国内外培养和国外从教等措施。

第一,在引进教师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保证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上,要求必须具有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能力。严把进人关,确保引进师资符合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

第二,积极推动教师“走出去”,以海外培训和教学经历来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为切实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国际化,并具国际竞争力,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并引导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访问、课程培训和从教。从2005年起至今,学校陆续送去英国、新西兰进修的教师5人,相继有2人次获英国剑桥Anglia Ruskin University高级学术英语培训证书,2人次获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教学知识测试”证书,4人次获得新西兰最高资格认证机构认可的英语教师证书,4人次获英国伦敦圣三一学院英语教师证书。1人在韩国韩瑞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1年。教师中已经讲授原版教材的三级和二级双语教师4人,其余教师中能够使用原版教材并且计划安排讲授双语课程的教师4人,还有有英语学习经历的1人。余下的3名教师均能够很好地实施语码转换式的双语教学。

第三,借助外部教学资源,采用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和短期外籍专家、教授教学交流的形式,从2008年至今,先后聘请了新西兰奥克兰工业大学、加拿大开普兰诺大学、英国格林多大、英国利物浦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哥伦比亚EAFIT大学的教授、博士和学者以及英国诺丁汉郡政府和英国诺丁汉国民西敏斯银行的商务人士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教师进行国际化教学研讨。外国专家在《国际商务》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实际授课学时达到100多个小时,受益的学生达500多人。

[1]刘秀玲,谭会萍,苗芳,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4):383-385,389.

[2]刘秀玲,苗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4):370-373.

[3]苗芳,刘秀玲,李晓梅.语码转换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35):143-144.

Teaching Designs for Training Internationalized Major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and some Practice——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discipline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LIU Xiu-ling,WANG Jing-tao,HUANG Ling-yu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personnel is an urgent need of China’s open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discipline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aiming to train internationalized personnel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has made creative teaching designs,put them into practice and achieved satisfying results.Models for training internationalized personnel has been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ized courses been conducted;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enhanced and the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been improved;different specialties have been set and students been cultivated with their unique features;practical teaching has been emphasized,bilingual teaching been introduced and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been improved;an internationalized teaching contingent has been effectively built.

internationalize;personnel training;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009-315X(2011)06-0630-04

2011-05-20;最后

2011-08-17

2009年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09-41)。

刘秀玲(1962-),女,吉林松原人,教授,学校优秀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责任编辑 董邦国)

猜你喜欢

外经贸双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临沂首家外经贸企业工会联合会成立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释疑解惑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14新春形势分析会专家发言摘选:2014年中国外经贸形势和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