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及思考
2011-08-15叶琪瑛
叶琪瑛
(武夷学院 思政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及思考
叶琪瑛
(武夷学院 思政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网络语言是传播思想的载体。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研究大学生在网络语言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客观而全面地认识网络语言的利弊,有效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审视、反思、批判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创新现代教育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网络语言 ;高校;思政课教学;影响;思考
网络语言时尚、简便、张扬个性,是多元化社会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伸张。它开启了发挥创造力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大学生网络交际和发表言论的平台,成为他们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网络语言传递的污浊信息,表现的道德冷漠和人性异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矛盾和冲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贴近学生生活,直面网络语言的挑战,发挥其积极因素;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消除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一、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双重影响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思维的方法,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网络语言优势,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注重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要分析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主体价值的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网络激活了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可以使他们树立主体价值。在开放、自由、平等的网络交往中,人格平等,主体语话权不受主体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新鲜性和时尚性愉悦了网络主体的身心,丰富了知识,改变了思维方式。在网络中,大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实现个人发展,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得到尊重和体现。“青春中国未来有我”、“不抛弃不放弃”、“做人不要CNN”等网络语言,体现出当代青年思维活跃,关心时政、心怀祖国的主体意识。
“学会学习、学会应用”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受广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获取有效科学信息和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利用便捷的网络语言,拓宽大学生的信息渠道,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是高科技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律动脉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会创新”是大学学习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创新网络语言,在虚拟空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新奇而富有创意的网络语言,呈现出鲜明的创造性。他们的想像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得到表达,灵活地运用课内外知识,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不良的网络语言导致人的异化
由于网络“蒙面人”的虚拟性、随意性和多元性,网络语言也表现出不同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去道德化和非理性的网络语言日益向现实生活渗透,对自律性和辨别能力弱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度。这主要表现在:
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网络语言改变着人的思维和交往方式,超越了时空界限。网络话语主体的多元化,激活了人的各种欲望和想象力。网络工具化、利益性和内在价值的缺失,引发了网络对人的异化。在网络上,话语暴力不断,话语权被滥用。网络自由空间里,不良信息和话语强烈地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形成了人们浮躁的心态,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跟着感觉走”,盲从冲动,精神浮躁,价值判断力和抗诱惑的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必然造成人生方向的迷失,价值选择的错误。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动摇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被边缘化。
弱化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网络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无界性及其隐秘性,使网络人逃避社会责任成为可能。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家庭责任被忽视;游离于学习环境之外,学习责任被忽视;在网络上传播不良的言论,社会责任被忽视。网络言论处于一种自由权利和责任义务不对等的状态。
弱化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在网络普遍匿名遮蔽的情况下,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对低俗的网络语言持 “无所谓”的态度,偏激,放纵,道德感淡漠,甚至人格扭曲。在网络世界里,道德的约束力极其微弱,现实中的道德评价无能为力。在低俗的网络语言盛行中,传统美德被削弱,道德意识被淡化。
弱化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工具性强的特点,网络技术管理手段滞后等原因,校园网络话语暴力现象屡见不鲜。“人肉搜索”超越了道德底线,陷入一种放任自由中。求异猎奇,法制观念淡薄,网络环境被污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强化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培育健康的网络话语环境,树立网络语言道德,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迫切任务。
二、充分利用网络语言优势,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尽管言论自由是一项极端重要的权利,但它并非是绝对的。所有国际和国内权利体系为了顾及个人尊严和民主的价值,都对言论自由作出有限的限制和规定。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牢固树立“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的思想,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树立主流价值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着力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的人才,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法律意识,有效利用网络语言优势,增强教育亲和力与教学实效。
提高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意识。“致天下兴衰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家日日做的终身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学,二是诲,学是自利,诲人是利他”。[2]“不欲从事教育职业者,希望其自行退出教育界,欲从事教育职业者,希望其勿怠于自己教育。”[2]动态化的网络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的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传播思想的重要渠道,是育人的重要工程。在虚幻的网络空间中,人的社会性被淡化,人的社会约束性被弱化,这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思政教师不仅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学识水平,还必须走出传统,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的强烈意识。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操作技巧,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语言及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把握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教师要不断探索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捕捉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网络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应用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创新思政网络教学的育人功能。网络语言的直观化、幽默性和风趣性,深得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在信息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应当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编写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通俗网络语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提高道德判断力。要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鼓励他们使用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避免网络造成群体盲从。教学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建立网络师生交流平台,尊重人格,提高他们辨别网络世界里真假美丑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中自觉抵制低俗文化,把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网络语言,内化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自觉提高道德意识和人生素养。
注重社会责任与人的价值教育。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存在。人的自由也是具体的、受制约的。社会责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责任就是人在社会生存和生活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是对自身行为的不良后果所承担的过失负责。每个人都要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思政教师有责任以自己的资质与素养、高尚的人格和学识魅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思政课教学中,针对网络语言出现的思想激化,责任感缺失,自由主义泛滥、网络暴力等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建立校园思政教育网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伦理道德和公民责任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责任感教育,使他们自觉担负起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把自身价值与为社会发展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化人的作用,文化环境塑造并改变着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等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生活育人的重要渠道和实践途径。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对于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批判与建构相一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和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与时俱进,编创通俗的,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时尚网络语言,培育积极健康的语言环境,把道德知识、道德规范、道德价值、道德精神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孟宪成.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8.
[2]张品兴.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to Ideolog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Reflection
YE Qiying
(Politics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he network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ideas.In the information contex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must study the thought tendency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shown in the network language behavior,know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network language,use effectively the superiority of the network,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self-examination,reflection,critic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innovative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network languag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teaching;influence;ponder
G641
A
1674-2109(2011)04-0090-03
2011-05-19
本文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基金课题“网络语言思想问题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A10399S)。
叶琪瑛(1963-),女,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