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语文课堂“生生互学”的乐学境界

2011-08-15鲁德玲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
关键词:互学语文课堂个体

鲁德玲

(邳州市官湖初级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目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并尝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目前最为常用的就是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指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学生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细腻。诚如萧伯纳所言: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借助对话,学生由听老师一人讲到与同桌同班同学交换思考,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语文课堂生生互动存在的误区

1.表面平等的师生“假对话”,在很多时候学生乐不起来。

“你的理解错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看似带着商讨语气,其实质却是强势话语,学生是断然不敢说的。教师虽然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因为整个对话过程都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中。教师是“主宰”而非“主导”。表面上课堂有问有答,但实际不过是教师牵着学生一步步走近事先预设好的答案,教学被封闭在教师设下的“对话圈套”之中,对话蜕变成了课堂表演的“道具”。

2.浅尝辄止的师生“浅对话”,在很多时候让学生思考力钝化。

一位老师教朱自清的《春》时在短短的时间里与学生多次对话:

师: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1:春天。

师:作者写得美不美?生2:美。

师:在《春》一文中作者的情感是?生3:热爱春天。

“浅对话”缺少唤醒灵魂的深度,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触动和体验,对话在课文的浅表滑行,而无法向纵深挺进。对话停留在思维表层面,这样的对话缺少思维的交锋,更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唤醒和自我反思,这样的对话不仅是一种严重资源的浪费,时间长了还会钝化学生思想的触角。“浅对话”形成的深层原因往往是教师自己对文本缺少深度解读的底气,缺乏组织学生进行深层对话的策略,缺少应对学生对话生成的机智。

二、生生互学是语文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最好诠释

1.生生互学是衡量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最直观的标尺。

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充分对话,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权利,让他们在互学对话中感知、感悟、思考、质疑,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力。

2.生生互学是孕育课堂生成的最精彩的舞台。

案例:一老师导学《诗经·氓》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生1:我发现“婚姻破裂”在文中有一处暗示:“将子无怒”,那个男的喜怒无常,是个不稳重的人。(这个问题是《氓》的写法技巧,老师在目标中没有预设。)

师(停顿片刻):很好,伏笔还不止一处。

生2:“子无良媒”——不是明媒正娶的婚姻!

生3:“尔卜尔筮”——连订婚的日期都是占卜而定的。

生4:“桑叶”和“鸠鸟”的比兴也暗示婚姻的失败。

生生对话是课堂生成的导火线,对话一经深化,课堂的魅力就呈现出来了。

3.生生互学是体现语文课堂深度和广度的平台。

案例:《金岳霖先生》

生1:金岳霖是一个有趣的人。

生2:还有些滑稽。

(老师组织再读“接触社会”,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

生3:初读的确觉得有趣,然而当我细读之后,似乎还可体味出另外一种苦味,一种隐含于文本深处的无奈、辛酸和悲凉。

(其他学生此时已经渐渐不再关注金岳霖的滑稽了,开始思考——)

生4:文章写金先生听毛主席的话要“接触社会”,于是每天坐着平板三轮车到王府井转一大圈,那东张西望的情景,岂能用“好玩”来形容?哲学家金岳霖在文章开始部分是个老顽童,无奈去做违背性情、无关逻辑的社会接触,的确有些无奈,我也有同感!

课堂因生3的领学,省去老师的很多分析引导,此生一点,众生皆悟。

三、有效组织生生互学,达到乐学境界

克林伯格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理念上讲,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生为本的教学。生生互动、生生互学的对话式教学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流于形式。如何引导并组织好生生互学?很值得我们思考。

在教学中开展生生互学,要正确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把学习的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以合作学习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不可以用独立思考取代合作学习,力求实现学生个别性和集体性的统一,以达到求同存异、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提高交流的效果,我们既不能只让少数“尖子生”表现而其他同学“万马齐喑”,又不能流于形式搞满堂闹哄哄的“面子工程”。以学生互相启发相得益彰为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做法达到乐学境界。

1.调动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促学生整体的互动性。

生生互学,发挥学生对话的主动性离不开示范与模仿。调动几个思维敏捷的“尖子生”的积极性,培养生生对话的标兵,让“尖子生”起到教师的引领作用,让生生对话多出几位“先生”。例如有一次我发现一名女生自己进行了“一天一句话”的自我写作训练法:一天只写一句话,这句话必须是深刻的感悟,或是优美的描绘,我立即建议她主动借阅给同学看。令我吃惊的是,一周后,几乎全班都行动起来进行 “一天一句话”这种独特而有效的写作训练。课堂上很多同学对问题的见解非常独特,这种写作训练功不可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不可小觑。

2.引导学生个体思考的准确度,以促生生互学的科学性。

案例:《陈太丘与友期》:“评价友人其人”

生1:友人俗不可耐!

(众生哄笑——此生过于片面地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他人,需及时纠正。)

师:请读出依据。

生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师:大家来理解“下车引之”。

生2:羞愧了!

生3:能有错就改!

……(此时生1在反思。)

所以,当有误读文本的思考出现时,要引导学生个体思考的准确度,以保证生生互学的科学性。

3.点燃学生个体思考的自省意识,以促生生对话的互启效应。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天资,开启学生的心智,放飞学生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时产生疑问或质疑,而且这个疑问可能有普遍性时,要让学生呈现这个疑惑,让其他没有留意或者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学生共同进入思考状态。

总之,生生互学以它全新的理念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程度激发了课堂的“能量”,让学生在对话中受到启发触动,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让学生以同学为师、为友,乐其所学,学其所乐,语文课堂就达到乐学的境界了。

猜你喜欢

互学语文课堂个体
互学互鉴薪火相传友好交往行稳致远
——柬埔寨青年领导人主题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