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课程引入钢琴重奏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2011-08-15康勤
康勤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 合肥 230001)
高师钢琴课程引入钢琴重奏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康勤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 合肥 230001)
高师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音乐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现状都对高师钢琴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使高师钢琴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和组织各种器乐演奏活动的现实需要,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适应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作为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师,在分析目前钢琴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钢琴重奏教学课题,探讨了高师钢琴教学引入重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意义,并对钢琴重奏教学做了初步的设想,希望对今后高师钢琴音乐教研有所帮助。
高师;钢琴;重奏;教学;创新
一、钢琴重奏概念及其引入高师教学的必要性
本文所讨论的钢琴重奏,主要指有钢琴参与的一种或多种器乐演奏活动,较常见的形式为纯钢琴重奏和钢琴-弦乐重奏两种。纯钢琴重奏,顾名思义,是仅由钢琴一种乐器参与的重奏,其形式有四手联弹,六手联弹,八手联弹,双钢琴等;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它又可分为钢琴三重奏、钢琴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1];另外,还有钢琴和其他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如小提琴-钢琴奏鸣曲、长笛-钢琴奏鸣曲,单簧管-钢琴奏鸣曲等,这种奏鸣曲中的两件乐器,在作品中作用是同样重要的,所以也属于钢琴二重奏范畴。本文重点讨论前一种。
钢琴重奏自十七世纪在意大利出现后,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等大师本身就从事过大量钢琴重奏创作、教学和演奏,海顿曾经被誉为三重奏之父,可知其影响,这些大师对推动钢琴重奏作出了杰出贡献。钢琴四重奏在17~18世纪的流行促使当时的钢琴制作师约翰.布罗伍德将钢琴的五个八度扩展到六个八度,这得到当时音乐界的广泛接受,并被称之为“重奏音域”钢琴[2]。可见钢琴重奏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当前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在设立长期受前苏联的影响,钢琴重奏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这种状况开始有所改观,但只是初步探索,仅有个别专业的音乐学院设立重奏专业,在整个高师院校钢琴教学都没能积极反应,与此同时,新的基础教育形势又对高师钢琴教学提出严峻的挑战,最新的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器乐教学都提出了要求,而这正是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的软肋。
面对新的教学要求的挑战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器材和资源的紧张状况,如何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对策,便是在高师教学中重视并普遍引入钢琴重奏教学。
二、钢琴重奏与高师钢琴教学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授课教学都是采取“一对一”形式,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就整个高师音乐教学的长远目标和效果而言,在培养学生钢琴(键盘)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却无能为力。钢琴教学首先是音乐教学,演奏技术只是一个方面,著名钢琴教育家巴拉基列夫曾说:“我们的大部分教员,只是在发展学生的手指的机械性上获得成功,而并没有注意发展他们的音乐感。”而在钢琴教学中引入重奏教学,多方面的提高钢琴专业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键盘应用能力。其丰富的教学内涵和灵活的教学形式,在钢琴教学的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利用重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丰富钢琴教学中研究型学习的内涵
对于初学者而言,不论四手联弹,还是钢琴二重奏、三重奏等,学生所弹奏的声部、力度层次、表现力等都要比一人练习独奏乐曲时的机械单调要丰富得多,自然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新鲜感受。如此,教师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把学生这种新鲜感加以引导和强化,培养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同样的,在重奏教学中把学生组成一个重奏搭档或演奏小组,这样学生在练习重奏作品中,除了保持自己所演奏部分的独立和个性外,还需要积极的倾听和配合他人声部的音乐进行调整和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不能象学习独奏一样,单纯的听、记,独自的琢磨和重复练习,而是要积极转变学习方法,在纯熟独奏练习基础之上,重奏搭档之间可以相互探讨、交流,这样演奏小组之间势必会加强切磋,不断的休整研究,不断的对比和深入了解。一个重奏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共同挖掘音乐的丰富内涵的及追求和谐统一之美的“音乐再创造”的小集体,这自然就拓展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和技术的“研究”能力,这也是音乐教育极佳的推进手段。
(二)重奏教学提高演奏合作能力和全面深入把握作品的能力
“重奏”特殊的技术及演奏思维是综合性的,传统的独奏练习,往往在对作品的理解基础上,更多展现个人技巧和见解;而在重奏学习中,必须两个或多个人共同演绎作品,它更体现的是合作者之间的协调、平衡能力,演奏者通过配合来达到对作品体验个体和整体的一致,进而表现为整个作品的和谐美,这是传统的独奏所不可企望的。通过小组演奏作品,每个人都能从多侧面地深化对作品的认识。例如,对复调音乐中声部之间的关系,各声部结构的平衡,通过合作对声部进入展开、变化都有一个更直观、立体的了解。此外,通过演奏重奏作品,在合作中多人通过不同演奏手法、不同角色转换,把音乐作品的结构美立体地展现出来,对主题动机的表现,展开发展、变化有更深的理解,再有,通过声部进行,主题与副题等在合作者之间不停转换、交流,钢琴演奏者对作品和对和声手法运用的理解和认识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扩大艺术视野
钢琴文献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有单为钢琴演奏用的“纯”钢琴作品(亦包括以乐队协奏的钢琴协奏曲),还包括与声乐合作的艺术歌曲,更包括钢琴重奏曲。无论从演奏形式(独奏、重奏、协奏、合奏)还是体裁(奏鸣曲、室内乐、协奏曲等),都是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应当涉及和尽量掌握的。其中重奏曲目占有很大的比例,许多世界一流的学者都创造了风格各异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像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贝多芬、门得尔松等创作了大量钢琴重奏的优秀作品。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数十首小提琴奏鸣曲,都堪称经典,为各国音乐家所传承。中国也有许多作曲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曲目。如果不进行重奏教学,这些曲目是很难进入学生的视野,所以通过重奏教学,将大量重奏曲目纳入教学内容,这些丰富的曲式极大的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另外,重奏解决了一台钢琴的束缚,使得许多难以演奏的或者不可能演奏的曲目,通过两台、两台以上钢琴或者钢琴与乐器的协作,变成可能,即使一些不是为钢琴写作的曲目,通过改编来适用重奏形式,使得众多作品可以用钢琴来演奏,这就大大丰富了钢琴的演奏范围。
重奏作品较独奏曲而言有着更为丰富的节奏变化和更为复杂多变的和声,乐曲更富有交响性。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不但了解大师们的创作风格、创作技巧,领略到和声运用的魅力,接触了各种装饰音的弹法,而且学习了如何运用晶莹透亮的琶音型伴奏织体或活泼轻巧的伴奏织体等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弹奏使学生对伴奏织体有正确的感觉和控制的能力,明白伴奏织体是与旋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听觉上、视谱上和音乐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开阔了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知识。
(四)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论是声乐特长还是器乐特长,钢琴都是主修课程。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力军,高师院校由于教学目标等原因,不可能像专门音乐院校那样有丰富全面的器乐师资,一般也没有条件开设器乐合奏、乐队之类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和有限时间内改进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呢?由于重奏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型表演形式,兼具伴奏等优点。所以结合钢琴教学引入钢琴重奏,两三个学生就可以共享一架钢琴,既可以充分利用高等师范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器乐编排、组织能力,也能使钢琴教师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使其能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用更多的精力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基础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这样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达到的效果也比独奏练习提高很多,作用非常明显。
(五)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增强教学适应力
高师学生毕业后,大多走向中小学讲台。而针对中小学现有的音乐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歌唱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的现状。综合的音乐艺术实践,就显得非常重要。上文已提到,钢琴重奏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表演活动,和独奏不同,引入重奏可以使高师学生诸如器乐编排、即兴伴奏以及合作组织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这对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现状,拓宽中小学课内外音乐教学的内容、形式、范围,有助于利用部分中小学生自幼学习各种器乐特长的优势,调动中小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意识;在课堂之外也有助于他们灵活运用重奏、齐奏、独奏等演奏形式丰富校内外文艺展演活动,推动一个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进步。这一切都涉及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岗位上的适应能力问题,这也是我们引入本文课题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高师学生利用自己的钢琴重奏训练向中小学灌输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本身就是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的重要途径。
三、高师钢琴重奏教学对策
由于“钢琴重奏”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及演奏思维(合作意识及合作技术)必须有系统的训练才能掌握。它本身就有自己系统的美学表达与教学原则,所以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程序。
(一)从培养学生的演奏兴趣和音乐感开始
传统钢琴教学,总是以练熟、弹快、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为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们成了只会动手的机器,弹出的旋律机械、苍白,自身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感也会大打折扣。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诱发和培养,与凭兴趣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重奏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表演,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观摩,创造一种“上台表演”的舞台气氛,利用其自尊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需要相互配合的演奏小组成员之间互换角色(声部),通过不断的角色(声部)转换,对比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之声需要用耳倾听,音乐之美需要用心感受。在解决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就要从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比如,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加强中外音乐史中钢琴重奏知识的教学,在重奏课开设之前,就要通过其他基础课程,或者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重奏背景知识的针对性教学,有意识的丰富对重奏作品背景和相关知识的介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弹奏过程中的相关联想,杜绝缺乏用心、用耳学习、练习的现象;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透视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论基础。惟其如此,才能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不断渗透,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二)做好整个学科规划
(1)在师资方面,任课教师需经过专门的培训。由于钢琴重奏的组织形式,不仅仅是钢琴四手联弹和双钢琴,还有钢琴与其他乐器合奏的形式,这就对传统教学的教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所以,任课教师需要对其他乐器的性能及一些基本常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为在重奏中,各乐器间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相对独立,只有在演奏过程中突出每种乐器的特色,突出重奏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演绎作品。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制定教师的培训计划,或者有针对性的引进重奏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整个重奏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队伍。
(2)在教材方面,有必要编选一部系统而科学的适合高师实际的重奏教材。有关钢琴重奏的作品数量还是很多的,但这些曲目往往程度高,可选择余地较少,对高师学生来说,一般初级、中级程度的学生弹奏难度较大。所以并不是全部都适合他们使用。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实践尽快摸索出一套系统性的教材。从内容而言,需要包括,重奏的乐理知识和音乐史背景、相关的理论和研究争鸣及曲目;从曲目的程度上,需要遵循高师学生的实际和引入教学的实际,尽量避免难度较大的套曲,可以侧重选择一些短小精悍但结构完整的小型作品,甚至可以截取某个作品中较有特色的片段;当然在曲目风格上也要有所侧重,既要全面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曲目,也要针对学生以后的工作需要,选择一些能联系其中学教学实际的曲目,尽量做到一石双鸟的效果。针对重奏曲目灵活的特点,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另外使用其他曲目作为拓展补充。
(3)在学时方面,在整个课程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该课学时太少,很难保证学生对这种形式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及方法的掌握。笔者认为以一学年为宜,或是安排在大三一个学年内,或从大二的下学期到上大三的上学期,每周一课时。
(4)在教学人数上,由于人数越多难度也会增加,所以人数以2~3人为宜。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及乐器种类将学生分成小组,以一首曲目为一个教学单元,每单元结束后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一些人员调整(主要是乐器种类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不同乐器的性能。在不同小组中尽量安排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这样可以通过激励和带动作用,使课堂效果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侧重演奏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钢琴重奏教学是器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技能从新的角度对钢琴教学中的整合。只有从更宽广的角度重点加强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在基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演奏基本功训练。例如:和弦省略音;琶音的转指;装饰音等问题。其次是加强学生多声部音乐的听觉能力训练,重奏要求每个演奏者把自己的声部演奏的清晰、干净,使各自具有独立性之外,还需要演奏者随时注意聆听自己的声部与其他音准是否和谐,快慢是否统一,强弱是否协调,并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把自己的声部奏出变化。教师可以用加强用复调让学生分析,做视奏练习;最后就是强调对作品曲式结构和调性的分析,由于钢琴重奏作品一般都属于大型器乐套曲,所以了解技术课题和训练目的这对于完整的演奏作品,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极为重要。如果对乐曲的正确曲式一点判断也没有,只是从头到尾不停的反复练习,只集中关心各部分的技巧,就无法把握全曲,很容易弹得毫无生机,背谱的思维也是混乱的,毋论达到不同声部之间的完美的和谐了。只有从最基本的技术和曲子的分析和视听开始,循序渐进才能培养演奏者的综合演奏能力,也是培养较高音乐水平的重奏人才的必然途径。
综上,高师钢琴教学引入重奏是从适应目前中小学音乐课改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实际而提出的。高师钢琴课引入钢琴重奏,这本身是传统课堂的拓展,是一项牵涉面较宽的系统工程,它对钢琴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其学科规划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和创新将起到促进作用。它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提高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具现实意义。
[1]中国大百科.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李未明.钢琴四手联弹名曲集(一)[M].上海:上海音乐图书出版社,2006.
[3][俄]塔季亚娜·扎伊采娃.钢琴家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J].卞萌译.钢琴艺术,1999,(1):32 -37.
2011-01-27
康勤(1980-),女,安徽芜湖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