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下的土族体育活动

2011-08-15时明明于德海李亮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土族民族体育

时明明 于德海 李亮(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反映着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依赖文化,从生物属性到社会属性也离不开文化。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文化,与自然环境等密切关联。民族体育活动作为人类高级精神文明活动,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发展与生产劳动,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她依附于民族文化的广阔背景,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民族体育能够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尽显本土文化魅力。土族体育活动融合了舞蹈、音乐带着泥土的芬芳、高山的质朴、原野的活力;流露着自然的本性;焕发着美的奇光异彩,是民族兴旺的象征,从一个侧面展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其注重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和民族理论以民族的风格将审美对象与主题自然融合令参与者和观赏者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发展人的体能、增强人的体质、强健人的体魄,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之余体力与精神得到锻炼和调节。

1 、土族体育活动的特征

1.1 、农耕与游牧的交融

文化生态学主张从文化和环境相互适应的角度来理解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别。文化产生的初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文化发展的后期,对地理环境的主动性就越来越体现出来。因而尽管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由于社会环境不同,文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社会环境包含的变量有:族群共处特征、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政策。文化就是适应这些因素而被选择成为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习惯,而形成习惯之后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着这些因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决定着文化特征。农耕和游牧两种形式的生产方式深深影响着土族文化,形成了农耕型与游牧型交融的文化形态。青海东部互助、民和、大通属湟水谷地,水土肥沃、区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是宜农宜牧的宝地,勤劳智慧的土族人民在这里休养生息,致使土族在明清时期从一个主要从事畜牧的民族发展成了一个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手工业的民族,文化形态的转变直接、间接地导致了体育活动形式的变化,使得土族体育活动兼具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二重性特点。

1.2 、与周边文化交流下的土族体育活动

纵观土族发展史,土族文化与其周边文化之间存在着频繁的双向交流。文化作为有机体,不仅表现它内部各因素之间是和谐的、整合的,而且要求外来因素融进这个有机体,从属于自己的主导观念,或者说,它正是依据自己的主导观念去选择外来文化因素,吸收一些,排斥一些,改造其他一些,以期维系自己的生存。吐谷浑部落入住的青海高原,一直处于中原与吐蕃、西夏、蒙古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伸缩进退、相互消长的状态。使得土族传统体育文化除了自身文化特质以外,还带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多元文化特征。土族传统文化虽在文化发展方向上有了分野,但它仍顽强地保留了本民族的固有特征和文化特质,并没有被强势文化所完全同化,同时又吸收和借用了汉族、藏族等民族的文化成份,构建和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土族文化的多元性与其自身复杂的形成、发展衍变及长期繁衍生息多元文化环境等因素有着不可割裂的必然联系。一定的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所处地域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所处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风尚。土族世居的河湟地区是青藏、蒙古、黄土三大高原接壤处所形成的河流沟谷的汇合处,在中原王朝与西域王朝的中间,这是土族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的基础地理条件。使得土族体育活动有的是源于本民族;有的是在运动、传承的过程中借鉴其他民族的某些元素,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体育活动形式。

2 、土族体育活动形态

2.1 、节日庆典中的体育活动

土族的岁时节日主要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和汉族的节日基本相同,吸收汉族的节日框架,同时进行了一些调整,并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因素,一些节日仪式中明显有萨满教的痕迹。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一般要过十多天,男女老少集中在宽敞的巷道或打麦场上,踢毽子,打秋千,耍毛蛋,跳安昭舞。中秋节,皓月当空,人们先在家里打响鞭,以期驱邪,然后小伙子们相邀到村子的高处,清脆的响鞭如同鞭炮声在夜空中震荡,经久不散。小伙子们也进行比赛,谁的鞭子响声大,响得清脆,谁就最为荣耀,并可以得到别的小伙子奖励的响梢。

2.2 、宗教仪式下的体育活动

宗教信仰是为民族间相互区别、民族内相互认同的重要标志之一。土族的宗教信仰杂糅了萨满教、藏传佛教、道教,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土族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纳顿节又称七月会,有学者认为,纳顿活动源于宗教庙会。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法理解,认为五谷丰登是神灵保佑的结果;庄稼歉收,则是人们敬神不恭,激怒神灵所致。现在的纳顿会还遗留着不少祈神敬神的仪式,如民间法师、法拉在卜卦、放咒、显神传喻、祈福禳灾和施法驱魔方式上,明显表现出原始萨满教的遗风。由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组成的会手队的会手舞和面具舞组成纳顿节的主要内容,表演面具舞时,演员们头戴假面具,在锣鼓、钹、唢呐和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双双出场,或演骑马放牧,或演耕耘播种,或互相对歌,或挥刀舞剑,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跳於菟舞又被称作“赶於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驱邪消灾的民俗活动,它表达了人们祈盼神灵保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人畜兴旺,诸事如意的愿望。这些宗教活动的日子,也为土族开展民间文体活动集会提供了平台。多种宗教被土族合成为一种兼容并蓄的精神文化,长期以来渗透于土族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对土族的文化心理、行为规范和风尚习俗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土族体育活动的继承与创新

体育活动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行为的结果,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行为极易的凝集,是人类社会文化在某一种表现性爱中的必然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伴随历史的犯罪不断更新,土族体育或是从祖先处继承来的,与土族的民俗紧密联系,受传统文化影响及各种历史条件限制,土族体育活动衍变的内在因素较重,在自然纯朴的环境中缓慢发展,使其不得不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赋予新的内涵与活力,丢弃传统必然丧失自我,固步自封必然落后与时代,只有以继承为基础,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推动土族体育活动的发展,使之永葆生机。

4 、小结

土族体育活动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与其他民俗形式紧密结合共同展示着本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胡小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J],体育与科学,2006,27(2).

[2]裴丽丽.土族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188.

[3]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4]何志芳,郜建海.土族传统体育文化源流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3).

[5]徐世栋等.从土族宗教信仰文化看其文化多元性,青海民族大学学报[J],2010,36(1).

猜你喜欢

土族民族体育
我们的民族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浅谈土族刺绣的艺术审美及发展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