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简论

2011-08-15钟国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卫生职业

钟国伟

(龙岩卫生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简论

钟国伟

(龙岩卫生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于2003年启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截至2009年8月,已批准立项的国家精品课程3 036门(其中本科2 067门,高职823门,网络课程146门),其带动省级精品课程超过1万门,还建立起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和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系统),很多高校也建立了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1]。在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问题至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占据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半壁江山的中职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职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教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实践证明,通过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力、有效地推进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优质资源共享和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尽管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不同、定位有别,但其义相通,都需要建设优质的师资、优质的课程、优质的教学、优质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鉴于医学教育具有的职业特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不仅必需而且更具率先施行的条件:一是医学教育始终围绕培养合格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进行,特别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二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有别于其他中职学校的一大特点是:绝大多数是“老中专”,多年的办学经验积淀,从师资队伍到课程教学,从教学条件到教学管理都具有较高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卫校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基本具备开发精品课程的条件和能力;三是卫生职业类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经多年实践和探索,深化了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课程开发经验和优质的课程资源,这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所以说,在高校医学类和相关医学类精品课程建设历经探索实践、经验积累、深化认识、整体提升的形势下,推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1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特点

从严格意义上讲,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特点的剖析,只能在精品课程建设启动之后,尤其是经过实践检验后方可审之、论之。但事物的发生发展总有其规律可循,根据对精品课程建设相关文献资料的研习,结合近年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得失利弊,笔者认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应当更强调关联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共享性。

1.1 关联性

精品课程建设不能就课程建设课程,应避免传统的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而不顾及或少考虑与其他专业课程关联性的弊端,高度关注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所处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要更加深入研究课程定位问题,重点研究和解决如何使课程体系更符合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如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疗卫生企业等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1.2 实践性

实践教学对初、中级技能型卫生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办学定位的落实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等重大问题。应切实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想,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实践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中的地位。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优化讲授、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机达成知识、技能、态度三维培养目标。

1.3 开放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动态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涉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靠单个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组建一支由主讲教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另外,由于职业性、实践性的要求,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团队还需有一定比例的“双师”素质教师及来自一线工作岗位的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应符合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特别是实践教学需要,让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参与卫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适应卫生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面向一线的开放性要求。可以说,精品课程建设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1.4 共享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是在反复提炼、总结、修正基础上的完善与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与规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选取与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运用,教材的编写与完善,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无不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个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经验的分享、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团队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密切跟踪行业一线的最新发展和要求,准确把握职业岗位(群)最必需、最有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要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虚拟职场(如虚拟医院、虚拟病房、虚拟项目等)等仿真教学。不仅增加互动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要建立校园精品课程网站,并及时更新网站上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确保师生共享乃至社会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2.1 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宏观调控机制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长期性工程,政府有关部门理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有力、有序推进,保证其健康发展。

一是要建立推进有力的引导机制。建议教育部在巩固发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同时,及时启动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考虑到中职教育专业、课程非常繁杂,一时间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可以选择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等若干行业特征突出、专业课程稳定的领域先施行。同时,卫生部、教育部辖属的卫生职业教育学术团体应当积极作为,当好参谋、助手,强化服务功能,搭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指导、交流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有力、有序、有效地引导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二是要建立科学、严格的评估机制。国家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研制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将立项评估、中期检查、验收评估有机衔接。在评估中,对立项的课程要跟踪评估,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导,及时了解课程建设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未按要求进行建设的课程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课程应终止其经费使用;对不符合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不予认定。要改变一次评审定终身的传统方式,建立复评制度,注重过程监督,把精品课程后期建设与应用效果纳入复评体系,对后期建设乏力和运用效果不佳的课程实行退出机制,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考虑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目的和效果。在激励学校方面,应与国家重点建设、扶持计划相联系,如把精品课程建设成效纳入教育部即将启动的千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计划和千所优质特色学校建设计划的筛选评价体系,调动学校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在激励教师方面,与教师绩效考核和个人成长相结合,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并在其中起着骨干作用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作绩效中适当加分,鼓励这些教师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国内外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项目。

2.2 理清精品课程开发思路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应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工作方针,围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基本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是要革新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按照“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发展职业能力。关于职业能力,尽管研究者试图从不同标准和角度进行归类和界定,但在现实的职业情境中很难界定,在一项具体工作中,职业能力的运用是交织在一起的,划分的界限并不明晰,各项能力在具体的职业环境中是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我们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也表明,真正用得上的知识,是在学习实践中习得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软能力”。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致力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机械施行技能训练的倾向,强调学习知识过程、技能培养过程与职业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职业价值观3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重构。

二是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充分考虑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确保学生毕业时即能取得就业的“门票”。职业能力培养可从2个层面进行,即将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实践课程与专业关键能力实践课程,前者可理解为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最必需、最实用、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者移用德国学者的关键能力概念,是从业者除了基本职业能力之外,所应具备的能够跨越岗位和职业学术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方法能力(具备从事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社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2]。由此,应重新审视过去主要培养单项技能的课程观,在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针对职业环境中的综合性问题设计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教学评价对象应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为此,应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将由试卷定成绩改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多视角的评价。

2.3 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包含教学理念、师资和教学内容、方法等诸多内容,涉及教学、科研、实验实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统筹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而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紧密合作的教师团队最为关键。

一是要合理配置教师团队。教师团队除具有合理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外,还应特别重视成员学识、经验的配置结构,不仅要有学术造诣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理论型教师,还应吸纳一线技术专家或业务骨干。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熟悉职业岗位要求,长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及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进而造就一支教学名师梯队。

二是要创建团队合作机制。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与互动质量决定着团队的创新水平。要建立、健全促进团队内部及时、有效沟通与合作的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见面会、交流会,对学术观点、内容取舍、教学方法、工具运用等进行自由的探讨,在坦诚、充分的交流沟通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渗透和融合,增强团队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及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要大力倡导团队合作共事精神,既要强化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合作共赢观念,又要明确分工与责任,依据各成员的专长,科学、合理分工,落实具体任务,使整个团队的运行在充分发挥各成员优势和专长的基础上,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密切协作。

2.4 搭建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促进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的普及,促进有效教学方法和实用教学内容的推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无疑是建设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目的所在。

一是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与示范。建议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指委会等学术团体强化服务功能,加强高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组织有经验的精品课程负责人和评审专家进行辅导、培训,对评审指标的含义、重点、实现方式等进行深入剖析。还可以建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指导网,发布精品课程建设相关信息,深入解读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提供技术帮助与支持,介绍各校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等。

二是要发挥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课程是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事关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中职卫生学校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本着“广播种、精选苗、细培育、炼精品”原则,制订本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立足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现实,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其他院校和其他专业精品课程为标杆,规范、有序地抓好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通过加压与激励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课程内容建设和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有新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为建设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课程教学梯队建设,加强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及校内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扩大精品课程的物理空间、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要清除共享优质资源的人为障碍。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家教育部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规定,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在被授予国家或省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精品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各高校。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网络共享理所当然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确保精品课程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共享,以此推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吴爱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EB/OL].http://zjgc.ccut.edu.cn/keedjvews.asp,2009-06-11.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规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汇编——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G423

A

1671-1246(2011)01-0119-0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卫生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卫生歌
讲卫生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