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师《世界地理》课程的看法

2011-08-15马堃

关键词:气候世界区域

马堃

(太原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教育学】

对高师《世界地理》课程的看法

马堃

(太原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世界地理》是研究某一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一门课程,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综合性特征的课程之一。在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综合特征时,需要运用各部门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研究。《世界地理》与各部门地理学纵横交织,共同构建起地理科学的知识体系。目前,《世界地理》的教材建设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2004年出版的《世界地理》教材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一些印刷性错误尤其应当及时更正。这对促进《世界地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世界地理;课程的作用;教材;补充;完善

一、《世界地理》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地理科学专业的诸多专业课中,有些属于部门地理学,它们对地理环境的某一个成分(或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分布特征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等。例如《气象学与气候学》就是研究各种大气现象的形成和演变规律,研究全球各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如何协调人类活动与气象气候的关系,使气象气候条件向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植物地理学》就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地理要素——植物,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进而研究世界上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世界地理》是一门区域地理课,它是研究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的一门课程。地理区域的范围既可以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也可以研究某一个大洲或大洋,还可以研究某一个地理区域,如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等。因此《世界地理》是运用部门地理学研究成果,研究某一地理区域综合地理特征的一门课程。例如:在阐述全球气候这一问题时,《世界地理》运用《气象与气候学》的研究成果,首先阐述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基本气候特征及成因,进一步研究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分布地区。例如: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具体地理区域是在亚欧非三大洲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智利中部、非洲南端、澳大利亚西南端等。在研究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的基础上,还要总结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区域地理总是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要素的叙述,千篇一律,是区域材料的机械拼凑。笔者认为,虽然研究区域地理时各地理要素都要涉及,但这些要素在某一区域内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地理综合体。这绝不是区域地理材料的机械拼凑,而是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研究。以欧洲为例,它大部分位于中纬地区、高纬地区范围不大的纬度位置,亚欧大陆西岸、西邻大西洋的海陆位置;水平轮廓破碎,半岛与岛屿占总面积的1/3,海岸线十分曲折;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从大西洋沿岸向东一直延展至乌拉尔山麓,山脉不高且大多为东西走向,对西来气流的阻挡作用不明显;西部沿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显著。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欧洲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适中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北欧大部分地区和东欧平原北部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是横贯亚欧大陆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一部分。西欧、中欧的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中欧东部和东欧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东欧南部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干旱地区范围不大。与上述气候相适应的西欧、中欧大部分地区是温带阔叶林带分布地区。向东的东欧平原中部,温带阔叶林范围逐渐收缩,大致延伸到乌拉尔山麓。东欧平原南部是亚欧大陆中部温带草原带的一部分。南欧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灌丛。北冰洋沿岸冰岛和北冰洋各岛是极地苔原和冰原地区。总的来看,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向地带性特征表现明显。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简单地把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概括为:深受大西洋影响温和湿润的大洲。显然,欧洲地理环境特征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的。由此可见,《世界地理》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综合性特征的课程之一,为综合研究地理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根据以上认识,我认为《世界地理》与部门地理学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部门地理学是深入研究某一地理现象的特征,而《世界地理》是研究某一地理区域的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特征。各部门地理学与《世界地理》纵横交织,共同构建起地理科学的知识体系。

二、《世界地理》教材需要补充完善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但目前有关方面对《世界地理》课程的教材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主要表现为:

1.《世界地理》的教材内容十余年不变。《世界地理》的前身是《世界经济地理》和《世界自然地理》两门课程。从198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供高等师范院校使用《世界经济地理》教材以来,1989年、1993年和1999年进行了三次较大修改,先后出版了三个《世界经济地理》修订版。而高师院校地理系使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世界自然地理》教材,只在198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的第二版,之后一直到上世纪末十余次印刷而没有再修订。虽然世界自然地理环境在几十年中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应该是逐渐深入的,作为高师院校的教材应该体现这种状况。而十余年不变的教材只能说明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形势下,2004年高教出版社出版了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世界地理》教材。这本教材适应地理科学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要求,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性的主要地理问题,特别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各地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据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所要求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但这毕竟是新形势下编写的第一本《世界地理》教材,必然有一些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像《世界经济地理》教材一样,几年之后修订再版,使其不断充实与完善。这是需要有关人员和机构重视的。

2.《世界地理》教材存在印刷性错误。《世界地理》教材从发行至今,虽经过多次再版,但其印刷性错误仍未得到纠正。在运用这本《世界地理》教材进行教学中,我所看到的一些印刷性错误主要有:(1)在谈到亚洲太平洋地区城市走廊的形成时,教材中写道:“在对外联系便利的沿海地带,尤其是那些人口规模大,具有优良港湾的大型城市,以至形成东起日本东京、向西经韩国汉城、中国的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到东南亚马尼拉、曼谷、科伦坡、新加坡、直到雅加达的西太平洋城市走廊。”(188页)这里科伦坡应是吉隆坡之误。(2)在谈到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问题时,教材中写道:“俄罗斯的较大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其中伏尔加河发源于瓦尔代丘陵,注入黑海,是欧洲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285页)这里注入黑海应改为注入里海。(3)在谈到非洲的制造业、电力工业时,教材中写道:“非洲的有色金属冶炼和炼油两个重工业部门已稍具规模。前者包括:南非的炼金,赞比亚、刚果(金)的炼钢,几内亚和加纳的炼铝等。”(310页)这里炼钢很明显是炼铜之误。(4)在论述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影响时,教材中写道:“拉丁美洲的许多中心城市,如:智利的圣地亚哥、玻利维亚的波哥大、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秘鲁的利马等都曾作为采矿中心或矿业服务中心发展起来的。”(330页)这里玻利维亚的波哥大显然是印刷错误,应该是哥伦比亚的波哥大。(5)在谈南极洲的边缘海时,教材中说道:“其中威德尔海北部以60°S为界,海区总面积3 490×104 km2是南极洲最大的边缘海。”(392页)这里海区面积竟达南极洲面积的2.5倍,比南大洋的总面积仅小310×104 km2。这显然是不准确的。以上这些很明显的印刷性错误改正并不难,只要在第二次印刷时改动几个字即可。但该书已多次印刷,这些印刷性错处仍保持原状。这说明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并未被认真阅读。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来说,《世界地理》教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这本教材是重要的参考书和依据。因此,其中的错误不容忽视。

总之,对《世界地理》教材应该更加重视一些,逐步充实内容,以促进《世界地理》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672-2035(2011)06-0153-02

G423.3

B

2010-09-01

马 堃(1977-),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冯自变】

猜你喜欢

气候世界区域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