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农村市场有机遇
2011-08-15刘小娇
■文/刘小娇
转战农村市场有机遇
■文/刘小娇
家电、汽车等大宗产品的下乡为广大农村地区消费者送去了实惠,为商家带来了巨大利润。这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建材企业带来了某些启示。目前,已有部分陶瓷企业采取行动,全面备战“建材下乡”。
建陶下乡正当时
近年来,陶瓷产业转移在国内沸沸扬扬,陶瓷产业园遍地开花。除佛山、淄博、夹江、高安、法库等大基地外,河南、甘肃、宁夏、湖南等省区也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型产业基地,使国内陶瓷产能剧增。在这种情况下,“下乡”成为当前陶瓷企业的最佳选择,原因有四:
首先,一、二线城市已饱和,竞争激烈。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早已饱和。“限购令”的深入推行实施,使楼市持续萎靡,不利于陶瓷企业的发展。
其次,政策支持。中央一号文件将“建材下乡”列入惠农政策之中,宣布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自建住房。在今年的“两会”上,“建材下乡”再次成为代表们讨论的重点。
再次,农村消费群体购买力增强。目前,在广大小城镇生活着数以亿计的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月收入超过3800元的家庭数量达3500万个,这些家庭收入总量高出一、二线城市总和的50%。
最后,农村需求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3.44万个乡镇和61.4万个行政村。“建材下乡”政策将拉动国内消费6000亿元。
目前,农村瓷砖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池州为例,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已拥有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只要有足够积蓄,大多会重建新房。其中,外墙、浴室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当地瓷砖需求量陡增,为商家提供了商机。
大品牌更易下乡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价格与质量是农村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方面。同时,产品的口碑也不容忽视。相对而言,农村信息流通不如城市便捷,民众多靠邻里间的沟通了解市场行情,有建房需要的消费者会咨询有经验的邻里,了解情况后再作决定。因此,产品口碑极为重要,这为企业带来一定考验。
业内人士称,相对而言,高端品牌更易将渠道下沉到农村市场。实力强大的企业有能力开发出适合农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花色、质量和成本上更有优势;而低端陶瓷在下乡之战中没有竞争优势,将直接退出市场。
下乡准备要充分
陶瓷是半成品,在其下乡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产品的设计、施工、装修等配套工作。
首先,做好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农村消费者对产品最为关心,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当地消费者经济能力和消费习惯的基础上,供应适销对路的商品,确保销路畅通。通常情况下,结实耐用、性价比高、色彩亮丽、包装漂亮的产品更受欢迎。
其次,因地制宜,做好广告宣传。在农村,因为各个村庄比较分散,所以通过做促销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可行性不大。企业可以通过在当地电视台做广告,还可在主要的公路上拉横幅,在每个村村中心、小店、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贴广告等手段进行宣传,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再次,完善售中、售后服务体系。陶瓷产品的配套工作相对更为繁琐,专业要求度更高,需要商家投入更多精力。
陶瓷下乡将对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能增加企业销量,为被逼入绝境的陶瓷企业寻得一条出路;另一方面,陶瓷下乡将加速行业洗牌,产能落后的小企业将尽早被淘汰或兼并,有利于更大程度上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此外,“建材下乡”让广大农村消费者享受到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颁布和实施加快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农村基础工程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建材行业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相关企业应对此密切关注、尽早谋划、精心布局,在抢夺农村市场的博弈中占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