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思考

2011-08-15季昆森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季昆森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思考

季昆森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1)

现代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农业也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九节一减”,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等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优化结构

为在我国广大农村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好地建设现代农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四个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发展循环农业的先进典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亟需认真总结经验,深化认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推动现代循环农业全面深入地向前发展。

一、在广大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就加强“三农”问题连续发了七个一号文件。粮食生产实现总产、面积的“七连增”,总产、单产均创新高,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将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总体紧缺,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在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土壤被污染、有机质在下降;人均淡水资源不足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灌溉利用率仅为45%,比世界先进水平低30个百分点左右,水源普遍受污染。因此,必须在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也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提高资源产出率,提高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产出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也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使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发展。

实践表明,在广大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意义。

1.是对农村土、水、肥、药、种、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整体谋划,系统节约,探索在农村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2.不断提高各种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综合开发,再生利用,深度利用农村种、养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乡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4.现代循环农业不仅落脚到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而且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成分,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探索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路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5.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

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是关系全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性问题,不仅确保粮食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为城乡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食物、清洁的水源、清新的空气;还是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竞争力,落实生态文明执政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类作贡献的根本大事。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做法

(一)大力推行“九节一减”

“九节一减”,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减人(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

节地。农村种养业、乡村企业、建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要节约集约用地。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也是节约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逐步整治空心村、闲置宅。开辟荒山、荒坡、荒地;改造盐碱地、滩涂地,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土地,以增加可耕地面积。

节水。全国用水近70%在农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用水只会降低不可能提高。因此,兴修农田水利必须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改变“大水漫灌”的粗放方式。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调整农作物结构,变对抗性为适应性;推广深耕深松、喷灌、滴灌、集雨蓄水灌溉等节水技术;加快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合理利用地下水;推进灌区收费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多的地方也要节约用水。

节肥。化肥特别是氮肥大量使用,不仅影响肥效,而且造成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比例失调,严重浪费、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水体和耕地污染,进而污染了农产品。要递减化肥用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和缓释肥技术,由通用复合肥向专用配方肥转变;大力发展绿肥,大量施用农家肥和沼液、沼渣、菌渣、蚯蚓粪等各种有机肥。

节药(含除草剂、抗生素、激素等)。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要统防统治;严禁生产、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用药,科学选择或科研创新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的药物;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物理防治办法;采用叶面肥、沼液等肥药兼效措施。

节种。推广种子精选分级、包衣、药剂拌种等技术,提高种子质量和良种供应能力;推广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机播等节种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

节电。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节电技术、工艺、装备、设备、产品和严格科学的管理,节约农业用电。

节油。选购、创新、设计、制造节约汽油、柴油的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对已有农业机械、农用运输设备采用先进适用的节油技术和管理制度。

节柴(节煤)。加快发展沼气,推广省柴灶、节煤炉等先进技术,解决群众生活节能问题。

节粮。现在浪费粮食现象普遍存在,抓粮食增产的同时,严禁浪费粮食。用粮食作原料的各种加工业要杜绝浪费,提高资源产出率;采用科学养殖方法,提高畜禽养殖业肉料比;杜绝在粮食收割、运输、储存各个环节的损耗浪费。

减人。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术培训,组织起来进入城镇务工经商,从事“三产”,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二)搞好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利用

对各类农林牧渔产品及加工后的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利用,是转方式、调结构、扩需求、挖潜力、增效益的关键措施。推进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从简单深加工向分层次精深加工转变。采用高新技术进行系列开发,延伸产业链,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还可解决污染问题。特别是有些农产品的副产品精深加工后,其效益可超过主产业的效益。

(三)大力发展微生物产业

现在对动植物资源利用得比较充分,对微生物资源认识和利用都不够。现代农业新的出路之一是大力发展微生物产业。从全国农村来看,对微生物资源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沼气,其次是食用菌。今后要大力发展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

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既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沼液沼渣还可替代化肥农药,为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创造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原料不足、技术不过硬、设备不过关、冬天产气难、服务跟不上,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国家补助资金不足等问题。

因此,一要加强技术管理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二要加大沼气的科技攻关投入;三要解决用农作物秸秆代替畜禽粪便作原料的技术问题;四要进一步加大沼气的投入,对沼气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要单列支持资金;五要解决大中型沼气户用罐装技术、发电上网等问题。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合理布局发展食用菌产业,一要加大对食用菌培养基材料的研发和管理;二要研究培植多种优质高档食用菌种;三要研究开发推广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的高产优质高效培植技术;四是不能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作食用菌培养基。

大力发展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发展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等系列产品。

(四)发展农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

秸秆、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等废弃物,用好了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用将造成资源浪费和严重环境污染。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种类多,存在收购、运输、利用、技术、装备、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1.深化认识,把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2.以县为单位调查研究,摸清农业废弃物家底,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优选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新技术、新途径的最佳方案,把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做成大产业。

3.国家和省要明确有关科研机构对农业废弃物再利用进行研发设计,对科研攻关,规模化生产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设立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产业发展基金。

4.国家和地方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明确农业废弃物的权属和最高限价,以免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有利可图而漫天要价,造成无法继续再利用的被动局面。

(五)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不同于按常规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一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来进行调整。

二要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来进行调整,这五个要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要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调整、按照品种的适应性,因地制宜来调整。

(六)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关系到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对策是:

1.实行整体推动。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不能只停留在村、乡镇一级,必须在全县范围内推动。

对全县每个乡镇的土壤、水、大气与主要农产品的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整体检测;以检测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地整体规划;对确定发展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程序进行整体认证;对产品品牌进行优化整合;在党委领导下,各套班子,各有关部门,县、乡、镇、村各级,全力以赴,统一步调,整体推动。

2.建立八大体系。即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市场信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流通销售体系、法律监督体系。

3.强化五项保障措施。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深化宣传,形成共识;办好龙头,产销衔接;搞活机制,加大投入;强化监督,诚信经营。

4: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提供真正符合标准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二是实行优质优价,维护生产者利益;三是有利于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使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七)在大面积粮食生产中全面推行现代循环农业

1.大面积推行“九节一减”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方法。

2.推广良种良法等一系列农技措施。

3.发展畜禽养殖业,无论是大规模养殖基地,还是养殖小区,还是户养,都要加快转变养殖方式。继续推进户用沼气,有条件的要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合理布局发展食用菌产业、蚯蚓产业等。

4.组织多方面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破解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所需要的肥料、药物、饲料等环境友好投入品的难题。大力发展绿肥,大量施用农家肥和沼液、沼渣、菌渣、蚯蚓粪等各种有机肥。

5.加强技术、管理、服务等多层次、多方面培训。

(八)研究和推动山区现代循环农业

1.一些山区乍看起来生态良好,郁郁葱葱,实际上生态环境脆弱,把树一砍恢复起来很困难。乱砍滥伐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区要探索一条不砍树、少砍树也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在全国一些山区涌现一批既保护优化了生态环境,又创造了山区亩均收入5000~10000元的先进典型,实现了三个效益的共赢与提升。

2.要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向靠山养山、养山吃山,靠水养水、养水吃水。要把自然界良性循环的生态规律引入到整个经济运行的大系统,社会运行的大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是在山区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要求。

3.植树造林,林种树种的选择要做到五性: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

关于生态性,一是要做到针阔叶混交,乔灌草花藤科学搭配,否则单一树种容易发生病虫害;二是不同树种对雨水吸纳量和水分涵养量差距很大。

4.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土壤、地质母岩,不同生物品种可发展成不同产品。山区生物品种多样性形成植物品种多样性,可适应人们需求变化的多样性。

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深入研究、发掘、提高山区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模式和重点工程

(一)基本模式

我国传统农业的循环思想早已有之,一是人畜粪便及草木灰还田,二是养猪,猪粪是很好的有机肥,防止了土壤的潜育化。传统农业中的稻鱼共生、桑基鱼塘就是典型的循环农业,使我国农业几千年来得以可持续发展。

1998年循环经济概念引入我国后,人们一方面用循环经济原理总结、提升已有生态农业模式,一方面自觉地发展循环农业。

对循环农业典型模式的宣传推广,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沼气和食用菌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两个重要纽带。许多循环农业典型经验表明,养猪、养牛本身赚不了多少钱,还污染了环境,而把猪、牛粪便尿液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循环再生利用,其效益有时超过养猪、养牛本身。如“林—草—牧—沼—菌—肥”;“果树枝、蚕桑枝粉碎+麸皮→香菇、黑木耳、灵芝→菌渣肥”;“猪→沼→粮(菜、茶、果、渔)”等。

随着市场的变化、科技的进步、认识的深化,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也要随之不断调整优化提升。

2007年下半年食用菌效益下降,甚至亏损,而有些典型不断引进新技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需求大的食用菌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大大提升。如“玉米芯+玉米粉+麸皮+锯末→杏鲍菇→菌渣肥;杏鲍菇菌渣+麦秸+少量牛粪→双孢菇→菌渣肥”等。

开始对秸秆利用比较单一,有的是直接还田或沤制作肥料;有的是作畜禽饲料;有的是作原料,如人造板材;有的是作燃料,如生物质发电。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入研究和企业创新实践,将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其有效有用成分,然后采取不同技术路线,进行系统地分层次地再生循环利用,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产业链,其效益是单一利用的几倍,甚至更高。

用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主要有直燃式和热解气化式两种。直燃式热效率仅为气化的三分之一,且投资大;热解气化式在热解气化过程中同时挥发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和焦油,若不回收利用,造成环境污染,且只利用了单一的可燃气。而采用多联产综合利用技术,将稻壳等农作物秸秆在气化炉内限制供氧条件下燃烧,同时回收产生的气、液、炭和热水。热解产生的气体含有甲烷、乙烯、一氧化碳、氢气等用于发电或直接向用户供气;产生的液体含有酸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酚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用于饲养家畜、家禽的消毒杀菌、除臭或用于制生物农药、助剂、叶面肥;产生的生物质炭可作为工业用炭、生活用炭、有机复合肥、肥料缓释剂等;热水可用于工业或民用。

还可将竹木废弃物和秸秆分离为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然后分别深化利用,半纤维素制沼气,用于发电或直接供民用,沼液沼渣代替化肥农药,发展有机农业;纤维素生产浆粕可用于造纸,还可制取乙醇、L—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功能性纤维寡糖等;木质素可替代苯酚制取LPF酚醛树脂胶,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检测标准,节约了石油资源,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污染,还可添加到橡胶、聚氨酯、环氧树脂、高分子化学材料之中。

以往酒厂将酿酒的底锅水、酒精糟液直排或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将酒糟当饲料出售,而现在不少酒厂从底锅水提取乳酸,后制沼气。将酒糟中含有的淀粉、纤维素、木质素、二氧化硅等成分,进行分层再生利用,先利用酒糟中的淀粉酿制复糟酒,然后将制复糟酒后的酒糟做燃料,再从酒糟灰中制取白炭黑。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特派等合作组织推行循环农业,是一个创新。不少协会是跨地区、跨省的,举办全国性培训班,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联合示范点,整体对外销售、开拓市场,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现代循环农业不仅是第一产业的循环,而应是一、二产业融合的循环,一、三产业融合的循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循环;不仅是种养业的循环,而应是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重点工程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还必须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程。

1.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是制约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要抓住中发〔2011〕1号文件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科学治水、系统治水,为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2.节水保水工程。要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多种措施,土洋结合等多种办法,发展节水农业;采取防蒸发、防流失、防渗漏的措施,把水留住。

3.净土沃土工程。广大农村面源污染突出,农田有机质减少、酸碱度增高,土壤板结、沙化等。要选购或创新环境友好的投入品(肥料、药物、饲料)等治本措施,解决生产、生活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

4.良种选育工程。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家已把生物育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要继续加大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来选育适应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动植物新品种和畜禽配套系。

5.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问题日益严重,要从建设农村美好家园和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出发,增强清洁环保意识,彻底改变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的现状和习惯。治理农村垃圾、污水,要坚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原则,把治理污染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

四、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科学技术是一个关键因素,要选择或科研创新成本低、效益高、环境友好的,适应不同类型农村地区亟需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链接技术、装备、设备。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九节一减”,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着重加强以下课题的科技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1)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产出率,围绕“九节一减”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方法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推广应用。(2)农产品及副产品深度加工技术的研究。(3)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的研究。(4)加强沼气系统技术及其残留物的利用研究。(5)不仅要推广良种,还要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域试验示范推广良种良法等系统创新、综合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五、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在不同地方,推行现代循环农业不能简单的照搬已有模式,必须创新设计符合实际的模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即生产前的服务,要按照上述关于各地农村不同特点和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对策的分析研究,做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策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良种良法的优选,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环境友好投入品(肥料、药物、饲料等)的选购和创新。生产中的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种养加水平,优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生产后的服务,发展农村物流、冷链物流,优化品牌,拓宽渠道,搞好市场营销。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循环农业的重要保障。它不仅是生产后的服务,而应是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有效途径。还要大力培育与新农村建设关联大的金融、保险、信息和中介服务,还要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生活的需求出发,来拓展服务范围,搞好农村的物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实际上是“第一产业的第三产业化”。

六、制定和用好优惠扶持政策

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已制定了大量优惠扶持政策,其中许多政策也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但没有讲明是支持循环农业的,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以循环农业的项目争取到支持。因此,有关部门要把能够支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整理汇集成册,主动向基层、向企业、向农民宣传,帮助基层、企业、农民用好政策。国家财政、税收、科技、金融、投资、价格等部门要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制定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对现代循环农业的投入。省(市、自治区)以下有关部门还要针对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亟需解决的政策问题向上反映,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依据。

要严格执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把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纳入法制化轨道。

七、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循环经济就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抓现代循环农业就是抓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支持现代循环农业就是支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能把现代循环农业与第一要务割裂开来,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是更好更快的发展。要依靠坚强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此,建议市县党委政府:

1.整合目标,整合力量,整合认识,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形成整体效益。

2.进一步加强领导,整体行动,广泛发动,强力推动,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凭已有的力量、资源、资金,现代循环农业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还可以在广大农村探索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Cycle

Ji Kun-shen
(Anhui Institute of circular economy,Hefei Anhui 230001,China)

Whil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ing,there has been reduction of arable land,shortage of fresh water,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other questions.Agriculture should follow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to adjust and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to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o innovate technology,to research and develope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to reduc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agricultural waste material uti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cycl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tructural optimization

F062.2

A

1672-0547(2011)03-0009-04

2011-03-26

季昆森(1940-),男,安徽桐城人,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发展中国论坛(CDF)副主席。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