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1-08-15马斌
马 斌
(台州学院 党办、校办,浙江 临海 317000)
浅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马 斌
(台州学院 党办、校办,浙江 临海 317000)
在地方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力的需要,是地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地方高校要坚持系统性、长远性、重点性和创新性原则,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形成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实践平台搭建为重点,开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做好创业教育保障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从此,创业和创业教育引起了国内媒体、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创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话题。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力的需要,是地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一、当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企业家的速成教育。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本质内容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着重解决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问题,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企业家速成教育。[1]将创业教育仅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有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还不是很重视,大学生创业也只是就业的一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仅仅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而已,仅举办例如创业讲座、创业设计比赛、开展职业规划比赛等活动。
(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在现阶段,许多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往往游离于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之外,没有与专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后劲力,缺乏竞争力。
(三)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够齐全。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特征与本质要求。创业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机会。地方高校在转型升级中可谓是千头万绪,相比较专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冷落了,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仅仅几个创业基地也无法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无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也无法为学生的创业提供锻炼的机会。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健全。优秀的学生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是也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的。作为地方高校的许多教师,常年从事传统学科,对于创业教育的学科缺乏了解,也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往往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五)创业教育整体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通力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许多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在试行阶段,并未被所有教职工所接受,创业教育并未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也未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在社会上,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毕业之后找个稳定工作是上上之选,认为创业是退而求其次的下下选择,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政府而言,要根据的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真正形成一整套帮扶政策。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到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各个环节,这些环节是相互关联的,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正处于转型期,各项工作都处于不断地探索和调整过程中,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创业教育前必须贯彻顶层设计的理念,遵循系统性、长远性、重点性、创新性四个基本原则。这四大原则是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是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计、实践实训等等环节,这些环节丝丝相扣,直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要从全局的角度规划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把创业教育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和规范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规律作为逻辑起点,系统地制定系列与创业教育紧密联系的各种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把创业教育内容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教育。
长远性。遵循长远性原则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创业教育的规划设计要高瞻远瞩,体现长远谋略,要合理地制定各个时期的规划和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长期规划,根据创业教育课程任务制定中期规划,根据当前创业教育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惑制定短期计划。因此,在出台创业教育政策时要充分遵循办学规律,掌握国家、地方的政策和改革动向,考虑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内涵,设计符合长远性要求的发展规划。
重点性。突出重点是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地方高校办学资源紧缺,无法全方位的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条件,因此,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办要事,重点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与创业有关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为其走上社会作好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在现阶段,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普及创业教育的知识,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要集中力量为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争取重点有突破,切不可搞“平均主义”。
创新性。强调创新性是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开展创业教育有多种途径,但其关键是找到一条符合本校特点的创业教育之路。要坚持“拿来主义”,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结合学校所处外部环境,大胆设计,不断创新,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三、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将培育企业家精神作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创业教育是专业知识与精神能力培育相统一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敢于迎接挑战、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增强、积极创新敢于尝试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高校应转变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更新观念,以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原则,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同时,作为地方高校,要注意学生创业项目,逐步引进智慧型项目,提高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让创业实践转型升级。
(二)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形成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做到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手实践和操作,能及时引进新内容和新技术。根据专业特色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知识集聚的优势,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做一些具有独创性的产品,防止被复制、被模仿。增加专业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创造学、人才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具有极强的复合性,要不断开发新的课程,通过选修课、实践课等形式鼓励学生了解专业型创业的各种相关信息。结合地方经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服务地方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地方高校要立足地方,加强与地方联系,开设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分层次实施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比较明显,专业人才的分层培养成为必然趋势。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创业教育也要实施分层次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创业教育的“启蒙教育”,[2]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论坛,普及创业知识,分享创业经验,通过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和发展创业类学生社团等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通识性创业教育。第二层次为创业教育的“预科教育”,针对那些有清晰的创业目标和明确的创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通过开设选修课和“创业训练营”等途径,教给他们发现创业想法、识别商业机会、了解创办企业所需基础知识和技能等。第三层次为创业教育的 “职业教育”,针对已经实践创业活动的学生,以培养创业者为教学目标,采用系统型创业教育,开设诸如市场营销、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专业性的课程;通过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导师“师带徒”结对活动,定期检查、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创业的成功典型,树立自主创业典范,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形成“蜂聚”效应,扩大创业教育影响,形成创业教育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
(三)以实践平台搭建为重点,开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良好的创业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模拟创业机会,加快适应社会的步伐。可以在校内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根据大学生创业主体不同,校内创业基地也要分为不同层次,可以开辟“体验基地”、“实践基地”和“挑战基地”。“体验基地”提供固定摊位以及营业所基本相关设备,甚至可以是摆地摊形式的;“实践基地”提供包括办公区、商铺区、会议室等办公设备和硬件设施;“挑战基地”提供功能完备的“共享服务型创业空间”和“独立孵化空间”,包括企业办公区、会议室、洽谈区、文印通讯区等办公设备和硬件设施。[3]可以联合社区、厂区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实现校区、厂区、社区“三区联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可以联合政府建立创业服务平台。一方面建立创业咨询服务平台,即充分发挥中小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各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创业者交流平台,即根据创业者的需要,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建立创业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为创业者相互交流开辟有效途径。
(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做好创业教育保障工作。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缺乏既懂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以培养适应区域与地方需求的人才为己任的地方高校,必须造就一支既会教书搞科研,又能解决生产、经营、管理、建设和服务地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培训班,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培训。可以将有兴趣致力于创业教育的教师选派到企业去锻炼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引进或者聘任企业里优秀的管理人员担任创业教育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或授课。可以建立师资共享平台,互聘相关院校的教师,加强高校间的师资流动,暂缓师资短缺的困境。
(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开展创业教育大讨论。在全校形成崇尚创业、乐于创业,鼓励、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校园广播、网络、报刊等形式,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宣传创业教育。同时改变长期形成的“适应性教育”习惯,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重视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容许并鼓励学生成长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励学生动手实践,把创意变为现实。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者优秀校友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邀请政府相关部门来校讲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举办各类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设计大赛、入住创业园区申报等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增长学生的见闻,开拓学生的事业,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创业的经验和教训。
[1]曹胜利.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2-04(1).
[2]赵伟.创业课程要分清层次[N].中国教育报,2010-01-23(1).
[3]中国财经政法.中南财经政法推出“分层创业”[N].中国教育报,2009-04-07(1).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Local University Students
Ma Bin
(Administration Office,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pirits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promoting their quality education,reinforcing their competitiveness and potential a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dapting to the change of talents demand for local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update their viewpoints and set up the correc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oals with long-term, focused and innovative principles.Besides,they should find an effective way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teaching model reform,set up practice base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building up the practice platform,protec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staff, an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local universiti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648.4
A
1672-3708(2011)05-0065-04
2011-08-03
马 斌(1980- ),男,浙江临海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