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看”与“自看”下的中国
——浅析《阿丽思中国游记》

2011-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奇境殖民主义游记

陈 静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他看”与“自看”下的中国
——浅析《阿丽思中国游记》

陈 静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1)

1928年,初涉文坛的沈从文创作出了《阿丽思中国游记》,在这个长篇中,沈从文的笔触并不成熟。他试图用冷静的嘲讽来批判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但他又难以抑制自己的忧愤深广,是以在一层“他看”视角之外,又常常情不自禁地以“自看”视角来观看这个令人痛心疾首的中国。在两重视角交叠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光怪陆离而又黑暗残忍的中国。这种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也使《阿丽思中国游记》这部作品显得沉重而飘逸、滑稽而悲惨,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异的存在。

沈从文;他看;自看

1928年,寓居于上海的沈从文写出了《阿丽思中国游记》,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长篇。这部分两卷的小说借用了英国作家刘·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主角——阿丽思,一个天真活泼善于幻想的英国小女孩,让她游历中国,见识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统治下中国的光怪陆离、黑暗腐败。全文共分两卷,第一卷写的是阿丽思在中国都市的见闻,第二卷则让小阿丽思由上海来到神奇蛮荒的湘西,目睹了苗人所受到的惨无人道的欺凌与剥削,终于怀着伤痛与不解打道回国。

美国著名学者金介甫说这部作品“在抨击中国的社会黑暗方面,比老舍的《猫城记》还诋毁得更厉害。”其实,沈从文的创作初衷只不过是想写一点类似《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东西给小妹看,让她看了讲给正患病的母亲听,好哄老人家开心。然而,我们最终看到的却是一个对蒙昧落后中国的讽喻文本。不论是作为一个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是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自己来说,都难免借这样的文章而排遣心中块垒,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这并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讽喻文本。首先,这本书的游历者,即主人公阿丽思拥有双重身份,她是一个纯真无邪的小姑娘没错,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个小姑娘是来自帝国主义的英国,她对中国的游历,是一个自视优越的外国人对古老荒蛮的中国的一次猎奇的“他看”。同时,在这他看视角之外,作者还使用了另一个视角来考察中华大地的黑暗残忍,这个视角相对于懵懂困惑的阿丽思,更加清醒,也更加沉痛,与其说这是全知的作者视角,不如说这是沈从文对自己国家的一次痛心疾首的“自看”。文章主要分析的便是这两重视角下支离破碎的中国现实。

一、“他看”视角下的东方情调

要谈《阿丽思中国游记》的他看视角,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作为原文本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奇境是怎样一个概念。在刘·卡洛尔的笔下,阿丽思所游历的那个世界奇妙迷人,有眼泪变成的池塘、爱说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测的柴郡猫、神话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龟,还有总是叫喊着要砍别人头的扑克牌女王、疯狂的茶壶和古怪的槌球赛,可以说,这是一个满足孩子一切疯狂想象的美妙世界。而本书中的阿丽思,是因为游历奇境后感觉意犹未尽,从而向上帝祈祷说自己愿意到中国去看一看,尽管这是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期盼,然而将当时饿殍遍地的中国与迷人的童话世界一视同仁,这本身就彰显了一种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猎奇心态。

我们当然不能评判阿丽思为一个殖民主义者,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她所受的是殖民主义的教化,在这样的教化下,即使是这样一个天真的小姑娘,也不可避免地与古老中国有一层殖民主义的隔膜。且看她祷告时怀着的心思“这小姑娘老记着中国人作揖磕头的风俗,担心一过了年就看不到了。”可见,阿丽思本就是以一种是非不明的猎奇者心态开始自己的旅程的,当兔子傩喜不满于自己看到的城市太过“洋化”时,明确表示“我要到那矮房子,脏身上,赤膊赤脚,抽鸦片烟,推牌九的中国地方去玩玩!”阿丽思和傩喜想看的中国,是一个落后、蒙昧、富有所谓异国情调和东方色彩的中国,是殖民主义者想象中的中国。文中用了一个奇特的比喻“英国绅士穿大礼服吃烧烤印度人”,自诩为文明人的殖民主义者正以理所当然的态度残酷剥削着他们所谓不开化的人民。

但同时阿丽思和傩喜又对这个古老中国怀有另外一层情感,他们赞叹中国的文学、饮食,甚至把腌小孩子也当作中国文化的一种,“拍中国文化马屁”与“轻贱中国人”同时出现在殖民主义者的身上,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赞叹其实还是源于一种殖民主义的猎奇心理,资本主义国家在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的同时,这些自诩受过现代文明教化的现代人,又以一种畸形的病梅馆心态来欣赏古老的中国,这便是殖民主义者的“东方主义”,一种由于西方对东方的长期以来的主宰、重构和话语权力压迫的方式等等不平等的关系,所形成的西方人出于对东方或第三世界的无知、偏见和猎奇而虚构出来的某种“东方神话”。他们亲眼看到了中华大地饿殍遍地的惨状和蒙昧迷信等痼疾陋习对百姓灵魂的毒害,体察到中国绅士阶层崇尚儒道、媚外畏洋和知识界凡庸猥琐、攻讦倾轧的心态丑行,却仍然不分青红皂白地赞美中国一切落后、愚昧、肮脏,吃惊于中国小孩子的聪明。后来又来到了湘西苗人居住区,历验了山区淳厚率直而又怪异古旧生活方式和民俗风尚,而且目睹了惨无人道的原始奴隶买卖,但这一切最多使阿丽思小姐大惑不解,试想,倘若这样惨无人道的情形出现在他们引以为傲的的大英帝国,即使是阿丽思这样的小孩子,也未必会如此是非不明。

此外,本书还绘声绘色地表现出了帝国主义者的优越感。在一个“中国通”哈卜君家里喝了几杯中国茶、吃了几块中国点心的兔子傩喜,便自以为已经了解了中国,而哈卜君也教导傩喜说,你到中国比到这里还自由许多,作为强盛的大英帝国的子民,不能不带有一种妄自尊大的优越感来看待中国这个帝国主义的后花园,阿丽思不能相信中国人是会演戏的,同时她又认为到中国所见的一切比一切戏都有趣味,而且,这样的阿丽思还会“有时不得已自己装作外国公主那么尊大与骄傲,恐吓无知识的中国人”。而出身乞儿的傩喜来到中国后,被人吹捧几句,也就敢自居博士而四处给人演讲。书中不时流露出阿丽思与傩喜作为宗主国臣民的无法掩藏的优越感和对殖民地人民理所当然的贬低。

总之,我们从阿丽思和傩喜身上发现的并非他们个人,而是一种殖民主义教育下的畸形心态。以这样的心态来观照古老中国,所映射出的是一个神秘、荒诞、富有东方情调的变异体。我们并不否认这个中国的讽喻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作者所刻意采用的殖民主义视角而承认这样的荒诞的合理性,否则,就是对沾沾自喜的殖民主义的变相认同。

二、自看视角下的黑暗残忍

在讽喻幽默的笔调下,其实还有一层更为沉痛的作者视角,在对这个令其爱恨交加的中国进行着痛苦而不留情的自我审视,即本书的自看视角。

沈从文对古老的中国、对生养自己的苗地是深爱的,然而唯其深爱,作者才会批判得如此决绝,甚至不惜暴露古老中国最为黑暗残忍的一面。理解中国,理解沈从文,不可以忽略这部奇特的作品。

应该说,初涉文坛的沈从文并不能在如此长的篇幅里保持冷静的讽刺与调侃笔调,另一个忧愤深广的沈从文时不时要跳出来,声明着“我爱,我恨!”这或许体现了作者创作上的不成熟,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不明所以的阿丽思与傩喜之外,用一双更为清醒的眼睛观看这个令人痛心疾首的中国。如此同胞,如此国民,令作者悲愤不已,这个真诚的沈从文无法保持举重若轻的冷静嘲讽,也无法忍受阿丽思的无知,充满了年轻人无法控制的痛苦与热情,甚至无力顾及艺术上的完善。

借着这双清醒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将内战当作热闹介绍给外国人的旅店老板、连自杀的勇气也没有的瘦汉子、害羞而腼腆然却自愿为外国小姐做丫头的扁嘴鸭,也有那慨然表白“你们那里有,是我们这里传过去的”的蟑螂、中国产的鸟,统统“互相点头,且互相用目做一种恶意的瞪视”,这些热情表象下的丑恶,并不是作为孩子的阿丽思所能理解的,所以,作者的清醒意识起了作用。

应该说,在第一卷中,作者是在尽力克制着这种“自看”的倾向,极力想做到一种客观冷静而又滑稽讽刺的态度,但是,即使在这种愿望支配下,作者还是直接以自己的口吻写了三四千字的长文《给中国一切穷朋友一个方便的解决办法之商榷》,——“我记起我平生曾见过的将近四千个在这种情形下结果以后的血污肮脏的头……我是当真见过有四千上下了,亲眼见的,于是这眼睛便不能不常常为这些头颅流泪。”这分明是辗转流离的沈从文自身经历和自我心迹的表白。这样的痛苦在第二卷中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沈从文不但表达了自己一个乡下人的茫然、忧虑与不平,也表现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文学观和身份定位,甚至包括创作《阿丽思中国游记》中的困惑与矛盾。

到了第二卷,沈从文不再试图将自己隐没在文字背后,而直接以仪彬二哥的身份参与叙事,以饱蘸悲愤的笔触,陪伴阿丽思直接观看湘西的美与神奇,以及在这美与神奇的土地上所发生的残酷黑暗的一切,甚至情不自禁地喊出“我爱它”。这份沉痛的爱才是作者叙事的真正动力。

沈从文对苗人的爱与同情,将苗人的纯朴与都市人的虚伪进行了比较,在这里,因为来自外国而不凡的阿丽思小姐“不能用小费来问路了,也不能用‘我是英国人’那种话来问路。”然而,这些纯朴正直的苗人,却遭受着非人的剥削压迫,——所有的苗人,不让他有读书机会,不让他有做官机会,至于栖身于大市镇的机会也不许,只把他们赶到深山中去住……革命成功的民国是用不着有奴隶存在,也用不着有苗子存在……这是真的……”这些苗人,甚至担心奴隶的滞销会给他们带来更为悲惨的命运。应该说,一个进城的“乡下人”身份,不仅令沈从文看到了古老中国的滞重愚昧,也清醒地指出了被许多人忽略的死角,即经历了革命后的中华民国对民族问题的漠视。

[1]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一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2]张俊才.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王林.爱丽丝故事的中国之旅[J].中国图书评论,2003,(1).

I0-03

A

1673-0046(2011)01-0200-02

猜你喜欢

奇境殖民主义游记
瑰丽奇境
奇境军事训练营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守卫冰雪奇境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漫游阅读奇境
超市游记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