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08-15王明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队伍管理人员行政

王明臣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特约论稿〕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明臣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结构合理、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是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文章试着对这些缺陷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研究。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原因;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设置一定的管理机构,制定一系列制度,来调配学校的各种资源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科研目标。它和教学、科研共同组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结构合理、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建设一支现代化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的必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设一支现代化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是当前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其基本的社会功能和职责。这几项社会功能的发挥,除了依靠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外,和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行政管理工作除了确定高校具体的工作目标,执行及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组织协调各类资源外,还要从事日常的事务性处理工作。对办出高素质、高效益的高等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就是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依靠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勤奋工作,从而实现高校既定的教学、科研目标。当前高校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都客观要求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引领高等教育良好地发展。

2.建设一支现代化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是管理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管理人员中,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尽管他们有把工作做好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缺乏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素养,其管理水平基本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干部队伍,也是管理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机构和人员数量逐步精简,创新意识逐渐增强,管理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机构设置复杂,管理队伍臃肿,人员结构断层

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当前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复杂,层级较多、重复设置等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分工不当、职责不清、部门间协调性差、推诿扯皮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复杂的机构设置也使得管理人员的队伍臃肿起来。另外,因为行政管理队伍的待遇相对较低,职业发展路径不完善,使得主动进入管理队伍的人越来越少,造成高校管理干部队伍老中青结构失衡,甚至出现断层。

2.总体素质参差不齐,教育管理理论缺乏,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从学历层次看,行政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与教师队伍相比明显偏低;从来源看,行政管理队伍大多是从辅导员、教辅人员和教师中选调的,或是直接留校的毕业生,不是学校培养的专门性管理人才;从对管理和教育理论的掌握来看,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培训,对高等教育管理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研究,不了解行政工作运行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不熟悉国家教育政策,不明确当前形势和未来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从业务水平看,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办法,使许多管理人员处于单纯行政事务工作之中,缺乏对管理科学性的认识和研究,更缺乏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管理技术的训练。

3.管理者的观念落后,管理工作效能较低

目前,管理者的管理认识和管理观念较为陈旧,对指引具体管理过程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等先进管理理念,缺乏必要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由此,也造成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低效率和低效能。

4.人心不稳,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工作者的培养深造和职称、待遇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由此造成人心不稳,队伍不稳定。由于管理人员不能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很多管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都在想尽办法,忙于兼任教学、科研工作,以使能评上技术职称。结果是丰富了作为辅助部分的兼职工作,却忽略、甚至荒废了作为“主”的本职行政管理工作。

三、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高校自身的因素。

1.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价值认同点低

高校都把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般事务性工作对待,认为管理知识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没有太大影响,只要求管理人员按章办事,保证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不需要太多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其缺乏管理人员引进、培养、使用、晋升的长远规划、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造成管理人员没有压力,导致很多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地学习管理知识。甚至由于在单位中不够受重视,很多年轻的、学历和职称高的人员都不愿从事管理工作。

2.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3.对管理者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国内高校中还较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忽略了对管理者自身的建设和管理监督,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的大量合并,以及社会自主办学的快速发展,都要求相应增加一定量的相关高素质管理人才。因此,对管理者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4.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晋升标准有失妥当

管理人员的考核一直是个难题。由于管理工作很难量化,不同管理岗位之间岗位职责的差异性大,所以很难评价出优劣,进行岗位间的比较。虽然管理人员考核有一套制度和标准,但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年终一次性定性考核或处室、科室范围内定性考核。既不接受师生考评,也不接受同行评议,很难对干部能力做出综合而客观的评价,也很难激发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错误的习惯性思维,从而造成了一些管理人员工作拖沓、消极怠工,严重影响了高校管理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高校管理人员的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管理人员的晋升主要通过职称。高校管理人员的职务系列又不同于教师系列,领导职数是有限的,又没有类似于公务员的非领导职务系列。同时,决定行政管理职务晋升的各种外在因素、人为因素也十分复杂,其资历、能力也得不到应有体现,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5.管理人员的待遇偏低

① 计算类别信息熵:类别(决策)属性为“救治方案”,该属性分为 3 类:F1、F2、F3。F1(一般处理)=11,F2(常规治疗)=7,F3(紧急救治)=2,F=F1+F2+F3=20。计算公式为:

由于管理人员在高校中处于非主体地位,因此,其待遇很难得到充分的重视。管理人员晋升机会少,客观上也造成了大部分管理人员只能长期处于较低的职位,直接影响到相应待遇的享受。

四、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1.继续做好行政管理队伍的精简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管理工作量不断的加大,对管理工作的资源要求就比较严峻。但是,我们不能把着眼点放在增加人员上,而应通过培养并提高管理干部素质,进而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的办法来适应管理工作量加大的需要。精简行政管理队伍,一是简化行政机构设置,建立快捷、高效的行政机构和制度;二是把不适宜做管理工作的人员调整到其他更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去;三是通过合理定编、定岗,将部分富余人员分流;四是采取只出不进或多出少进的办法,通过退休、调出使其自然减员。

2.提高认识,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增强管理意识,改变管理是“软任务”的思想观念;二是要提高对管理干部在办好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经常分析这支队伍的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队伍建设好。

3.抓好行政管理队伍的培训,建立丰富、灵活、高效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教育手段

高校应该像抓师资培训那样来抓好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使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有步骤地进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本着高效、实用、有针对性的原则,坚持以在职学习和自学为主。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思想,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培训工作应该是一种常规性、经常性的工作,应该建立一套与本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培训体系。首先是培训机制的问题。相应主管部门应适度地考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机会的提供,各高校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经常化、规范化地开展,不流于形式。其次是培训方法和手段的问题。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管理人员的特点积极探索培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可采取更新知识培训、组织研讨、参观访问、派出进修、业务培训等多样的手段。

4.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使高校管理步入现代管理轨道

积极推进高校管理步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已是高校发展的客观必然,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则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证。第一,应根据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客观实践,依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一系列促进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第二,坚持公开、公平、公证以及可信的原则,规范管理程序,按照制定的操作规程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第三,促进管理者管理内涵的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包括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通过规范管理工作和完善管理制度以及引入现代化管理,从而形成有序管理,避免管理的混乱和低效率,达到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5.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促进管理者个体效能的最大发挥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管理队伍考核评价机制,要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其任职条件,岗位职责,采取定量与定性考核、平时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岗位考核,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证,以及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把考核绩效与其晋级、分配、奖惩挂钩,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导向,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驱动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激发管理人员的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管理人员个体效能的最大发挥。

6.改善待遇,保持队伍稳定

保持管理队伍稳定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

[1]杨毅敏.关于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2).

[2]王丽梅.加强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北京教育,2010,(5).

[3]郭蓉,余虹.管理者先受管理[J].宜宾学院学报,2003,(11).

G64

A

1673-0046(2011)01-0001-02

猜你喜欢

队伍管理人员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