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1-08-15朱玛
朱 玛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随着我国大学生社团不断繁荣发展,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支德才兼备的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如何建设一支高效、团结、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对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的不足及其原因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大多是竞聘选拔而来,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社团干部都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部分社团干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他们对社团健康、良性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的社团学生干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拔机制不够完善
一般来说,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大多数采用自荐竞聘和推荐委任两种方式。自荐竞聘在选拔干部时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让每一个基本条件都符合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岗位锻炼,然后用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形式来确定候选人。推荐委任是上级组织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直接任命下级领导干部的一种干部任用形式,是在选拔干部时由教师、主要学生干部或往届社团干部对某位学生的直接任用。这种方式选人视野窄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由于刚入学不久,相互之间还不十分了解,一般采用竞聘演讲来决定社团干部,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综合素质不十分理想的同学被选上,而这部分同学面对社团的工作时常“虎头蛇尾”,缺少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利于工作的长期开展。此外,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一些社团干部将官僚主义作风和习气带入社团干部的选拔工作中,出现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的现象,由几个社团主要干部直接“委任”决定由哪些人担任哪些职务,往往这种“委任制”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指导思想,没有深入到会员中去,倾听“大众的心声”,了解会员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社团干部,而是以个人意愿包办社团干部的选拔,没有把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好的学生选入到社团干部队伍中来,不利于社团良性发展。
(二)培训机制不够全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重新协调了社会利益关系,使社团干部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一些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这些观念、方式尚不能做出辨别;大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以致部分社团干部的工作中出现盲目性和功利性,缺乏服务意识,只为谋取私利,“摆官架”,对老师和同学趾高气扬,这种风气极大地影响了社团干部的威信与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团干部队伍,使他们对工作保持持久、高涨的热情与激情,离不开社团老师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但是,一些负责社团工作的老师在这一方面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对社团的各项工作要“宽松”,对如何引导“放手”,不加干涉或少干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比较关注,从而忽视了对社团干部的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
(三)专业知识学习不够重
一般来说,社团干部从入校后开始工作直至三年级第一学期,平均每学期有3-4个月要投入到工作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后加入社团都要求积极工作,为同学服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但是,一些社团干部不能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时间,他们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社团工作中,放松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放到了第二位,有些学生干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忙时有时还要耽误上课,甚至为工作而逃课,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出现补考现象,严重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没有较高专业知识的积累,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就出现差距,同时也会降低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也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创新能力比较欠缺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社团干部认为社团是完全从属于学院团委,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按“规矩”、“章程”做事,不得逾越。他们在工作中,惟命是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时间一长,便产生惰性而不愿独立思考,导致部分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陈旧,缺乏创新,社团成员也渐渐失去激情,致使社员流失较大,甚至有些社团因没有成员无法继续生存而注销。有些社团干部在工作中只知道完成分配的任务,不懂得分工协作,把所有工作都揽在手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繁杂事务中,不能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学生干部一般分为院系、二级层面进行管理,学校每年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予以表彰或奖励,授予“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学生综合测评中也会给予加分,参与奖学金的评比。在每学期的奖学金评比中,有些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为学校和班级做了大量工作的学生干部并没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反而容易被选上,所以就造成很多学生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平时辛苦认真工作,在评比评优中还不如那些只顾学习的同学,太吃亏了,不如一心一意学习。院级干部和系级干部也存在差异,在系里工作的学生干部经常与系里老师交流沟通,协助老师进行工作和管理,老师对系部的学生干部也有较深的了解,而对于在院里工作的学生干部了解甚少,在评比评优、组织发展中,系部更多考虑的是系里的学生干部,因此,在院级工作的学生干部心理上就造成了极大的不平衡,很多院级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小,甚至辞去职务。
二、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加强
(一)完善选拔、考核机制
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加强对社团干部的选拔与考核,不仅是社团良性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应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民主集中”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制度,选拔时做到全面考察,从组织纪律、服务意识、创新思想、学习成绩等方面严格把关,广开渠道,广泛征求教师和社员意见。在社团干部选拔后,还要加强考核监督机制,对社团干部定期进行工作和思想上的考核,召开社团干部会议、会长会议、会员会议等,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交流总结,共同探讨,对表现好的加以鼓励和嘉奖,对工作拖拉、犯错、失误的社团干部加以处罚和教育,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使他们奋发进取,通过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改变“能做事而不愿做,想做事而不会做”的局面,真正选拔、培养一批思想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优秀社团干部。
(二)注重培训和实践
为了让选拔上来的社团干部适应并胜任领导社团的工作,掌握开展社团工作的基本技能,必须加强对其的教育培训和注重其实践锻炼。学校要根据社团干部的水平和层次,建立培养机制,定期、有效地对社团干部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培训。首先,通过思想教育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业余党校和团校的作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其次,要综合运用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等手段,通过举办校内和校外交流活动,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如兄弟院校间的社团管理经验学习,聘请一些社会团体的管理人员讲授管理方面的方法,优秀社团干部工作报告等,为社团干部介绍经验和工作方法,使他们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提升学生干部内涵的必要条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社团干部能够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尊敬,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型的人,没有“专”就没有“业”。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清楚明白,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不能抱着“60分万岁的”的心态来学习,要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专业知识积累,有利于社团干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社团向着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四)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社团发展、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流的社团要靠一流的社团干部来引领,社团的发展需要时代气息、创新精神。作为社团的领导力量,社团干部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创新,超越自我、超越别人,要敢于“闯”、勤于“学”,根据具体工作中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提出新见解、新方案,打开新局面,为社团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干部是参与社团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能力培养将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潘嵩,郑大俊,时小燕.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2]骆磊,李建竹.我校大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刍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6).
[3]毛可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6).
[4]徐茂林.论高校学生社团“领袖人物”的素质与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6).
[5]杨得利.浅议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10).
[6]赵飞燕.对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