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1-08-15李小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现实院校教材

李小磊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以抽象化和逻辑性著称,作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其作用自然不能忽视。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这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论文将就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探索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认知能力较弱,而现有的数学教学不能针对这种情况作出有效改变,众多高职院校学生觉得数学抽象难懂,脱离实际,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作用不大,出现了数学教师教起来难、学生学起来更难的现象。

首先,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注重数学理论逻辑推理的完整严密,忽视了学生接受的情况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怕数学乃至不愿意学数学的情况。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系统也很单一,仍然采用闭卷考试的老方法,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这也有悖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思想。

其次,缺乏针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现有教材偏重知识的完整和结构的完整,教材内容一成不变。与现实结合紧密的教材少,教材中的应用题较为落后,和现实脱节,同时,与高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数学教材少之又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教材中大纲的内容来考察学生,发挥的余地就很小,不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最后,高职院校对数学学科不重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重视专业的发展,而提到教学改革和建设都是针对专业课程的。对数学课程的课时分配也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高职生从入学到毕业,学习数学的总课时也就是几十课时。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在高等院校的各个课程的学习就应该围绕这个根本任务进行。如果只是学习了各个学科的理论而不应用于社会实践,那就是典型的书呆子。况且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家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这和数学的本质并不矛盾。“应用”是数学虽然高度抽象,但仍能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也是高职教育不得不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因。数学除了在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有很多应用之外,在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很多社会学学科中都是很重要的工具,工科很多重要理论的推导和使用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应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注重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对策和途径

(一)改革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求数学理论的完整性及逻辑严密性,重视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得很透彻,每个定理的推导证明都要求清清楚楚。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所学知识都要为将来的就业服务。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制订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和《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要求》,就强调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在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原则。

教师的观念同样也需要转变。由于数学老师大多是数学专业出身,对数学的特有的逻辑严密比较敏感,希望也能培养自己的学生同样的数学素养,但却忽视了学生自身情况,忽视了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情况。所以说,教学理念的转变要从教师观念的转变开始。

(二)优化教学内容

现有的高职高专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仍是定理、性质及对应的练习题,习题也是以计算题居多,仍然延续普通大学专科的教材风格,脱离了现实的需求。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应该淡化理论,重视应用与实践,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特点,结合相关专业来编写。例如,如果是经管类高职院校,数学教材的编写应该着重介绍导数及常微分方程,这部分内容和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等内容有紧密联系。另外,很多经济模型的建立过程,在数学教材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此外,将大量和现实及专业相结合的例子放到教材中去。例如学习导数概念时,可引入牛顿和莱布尼茨解决物理和几何的两个实例,让学生了解导数概念的引入最初也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举出电学、经济学等和变化率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从现实中来,也要应用到现实中去的特点。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是现实和应用的双向结合,数学从实践中来,也要到实践中去。所以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成效。

首先,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我们可结合数学史的学习,了解数学的来源及发展,了解数学概念诞生的原由。数学概念怎样从实际问题中高度抽象出来,又经过怎样的数学符号及数学方法加工成现在的形式。这样,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普遍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其次,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一般现实的问题抽象概括后,作出必要的假设,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实际问题怎样抽象成数学问题,数学的方法又是怎样解决现实的问题,可以实现数学与现实的完美链接。

(四)引入现代化手段辅助数学教学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手段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数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我们可借助于数学软件来实现。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LAB、LINGO、SPSS等。这些数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精确实现画图、统计、规划等目的,并可以减轻学生在计算等方面的负担。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涵盖大量信息,还可以将信息做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图片、动画等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

[1]任宝玲.加强高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8,(24).

[2]肖引昌.高职高专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认识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9).

猜你喜欢

现实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教材精读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