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科学思维的融合
——第二届逻辑与思维科学论坛综述
2011-08-15熊明辉易永胜
熊明辉 易永胜
逻辑与科学思维的融合
——第二届逻辑与思维科学论坛综述
熊明辉 易永胜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离不开逻辑”。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广东逻辑学会、广西思维科学学会主办,深圳市委党校协办的“第二届逻辑与思维科学论坛暨广东逻辑学会和广西思维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于2010年12月25日至26日在深圳市委党校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近50人。有10多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就逻辑理论与逻辑学史、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思维科学与科学思维三大主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逻辑理论与逻辑学史
命题逻辑是当代逻辑大厦的基石。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希顺作了题为《命题逻辑及相关课题》的报告。他在介绍命题逻辑的思维可谓满足性(SAT)问题及最新SAT算法基础上,评价了SAT问题的重要性。SAT问题可以让计算机帮助人们进行逻辑推理;SAT问题和世界7大数学难题“P=NP?”有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SAT问题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但是,SAT问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赵希顺教授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课题。为了发现提高SAT算法效率的技术,赵希顺和德国学者合作开创性地研究了极小不可满足公式的结构、复杂性等。发展了量化布尔公式的模型理论。他们的思想和成果被国外学者用于开发QSAT算法。赵希顺还主张研究逻辑系统的表达能力与计算复杂性,提出了比较表达能力的新标准——模型等价归约,并以此标准研究了NP-逻辑系统。
论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改变必将引起逻辑学观念的创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曾昭式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广义论证的逻辑史比较研究》的报告。他认为,梁启超范式是指用西方逻辑注释《墨经》的方法,用他的话说:“以欧西新理比附中国旧学”。即借西方逻辑“育”墨家逻辑。梁启超范式是逻辑史比较研究的一种选择,一百年来仿效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而他们大多站在西方逻辑的立场。确立“中国逻辑”的身份应有一个适宜中国逻辑的论域。金岳霖视逻辑为空架子,否定中国有这种逻辑;逻辑是否与文化有关,金岳霖:“我个人向来是把逻辑视为不受语言文化支配的对象。”而张东荪却说“逻辑是交织在全文化中,随着文化而变化”。鞠实儿提出逻辑学的文化转向,把逻辑确定为广义论证。作为文化论域的逻辑,我们诠释《瑜伽师地论》、《因明正理门论》、《集量论》、《释量论》、《墨经》与《公孙龙子》等,发现它们有各自的说理结构与规则。
源于怀疑的怀疑产生了新的逻辑观和哲学观。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祯祥作了题为《经典实用主义、图表逻辑和存在图表》的学术报告。他认为,思维活动由怀疑的焦虑所激发,消除怀疑就建起了信念。信念的本质在于建立习惯、规则或者付诸行动,信念是思维加入人类本性的一个效果。逻辑可以定义为是有关信念的静态构建法则的科学。而精确的逻辑将是静态信念构建条件的原则,这些静态信念完全依赖于无可怀疑的观察,依赖于数学,那就是说,逻辑依赖于图表式或者图标式的思想。此外,皮尔斯的图表逻辑还基于新的时空观,他还对逻辑还试图给出可视性解释。存在图表EGs(existential graphs)就是皮尔斯图标式的逻辑。EGs分为三个部分:ALPHA图表,BETA图表以及GAMMA图表。ALPHA图表对应命题逻辑;BETA图表对应一阶逻辑或逻辑代数;GAMMA图表有可能包含模态,高阶概念,抽象以及关于图表本身的推理。皮尔斯还把他的存在图表设想为动态的存在图表。图表逻辑可能是未来逻辑的一个方向,这是皮尔斯所希望的。从存在图表到概念结构,这是实现皮尔斯梦想的一个重要进展。存在图表概念系统还可以用来建构基于关系主义的新生态学模型,这个模型有可能证实所谓整体论的生物圈平等主义的理念。
真与真理问题始终是哲学家特别是逻辑哲学家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广东商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彭媚娟博士作了《真之紧缩论研究》的报告。根据“真是否有本质”的划分标准,林奇将众多真理论分为两大类:真之坚实论与真之紧缩论。紧缩论认为“是真的”没有给语句增添实体属性,它来源于人们的直觉认识。她依托几种经典的紧缩论,多角度论证了“真不具有实体属性”:弗雷格的思想“真不是实体属性”与紧缩论核心观点是一致的;兰姆赛根据信念载体说的论证,得出“是真的”可以冗余;格罗弗将代名词的功效扩展到代语句,认为代语句“它是真的”是前面语句的代形式,“是真的”没有表达实体属性;霍里奇的“极小主义理论”认为“是真的”并不能够把某类性质归属于某种实体,“真”并非是自然的性质而只是一种逻辑性质,“真”或“是真的”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某种逻辑需要。在论证真没有本质时,各紧缩理论也同时面临自身理论发展的局限,同时紧缩理论的发展也会引发更多哲学问题的思考,这将是对紧缩理论进一步研究的焦点。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邓雄雁作了题为《非严格弗雷格自由逻辑》的报告。他认为,莱曼的《严格弗雷格自由逻辑》是从三值逻辑角度处理语言中的空词项的代表性文章。按弗雷格“组合原则”,句子的所指是真值,包含空词项的句子缺乏所指而只有涵义,即这样的句子无真假。莱曼刻画了弗雷格这一思想,但有两点不足:一是对量词进行特殊处理,使得量词公式是二值的;二是把包含空词项复合句的一概归于第三值。针对上述两点,他以一度衍推系统和偏解释函数为基础构造了一个中性自由逻辑表列系统,使得量词公式是三值的。在基本公式层面,完全遵循弗雷格“组合原则”,使得包含空词项的公式只有第三值,但在复合公式层面,没有严格遵守弗雷格“组合原则”,即使某些子公式无真假,而复合公式也可能具有真假,因而取名为非严格弗雷格自由逻辑,这为弗雷格关于句子指称的理论提供了一种逻辑刻画工具。
公共协商决策的逻辑可以合理建构吗?深圳市委党校易永胜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契约论逻辑对公共协商决策的思考》的报告。在对现代社会契约论逻辑两个主要研究纲领进行深入哲学评价的基础上,强调了布坎南式基于契约论逻辑之公共协商决策理论的重要理论创新意义,比较了其与罗尔斯式基于契约论逻辑之公共协商决策框架的重要差异,并且指出了这两个研究纲领所预设的方法论基础、行为假设和逻辑路线等方面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的解决思路,一是通过引入激进主观主义方法论来拓展现代社会契约论逻辑的哲学基础,二是通过引入行为动机的利益、理智、情感三元复合假设来重建基于契约论逻辑之公共协商决策的行为假设,三是通过引入基于非经典概率的根本不确定性概念来对公共协商决策计算概念框架及其逻辑路线进行理性重建。由此解决方案可以得出,布坎南式契约论公共协商决策逻辑和罗尔斯式契约论公共协商决策逻辑可以在根本不确定性的逻辑路线下内在地协调,在理想情境条件下二者相等价,并且二者可以对包含参与人不同行为动机现实情境的公共协商决策作出统一说明,再结合消除情绪动机影响和支持理性政治论辩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契约论公共协商决策逻辑的一个非标准逻辑综合纲领。
二、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
广东警官学院基础理论部刘汉民教授作了题为《论逻辑思维基本规律在公安情报信息研判中的功能》的报告。他认为,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是思维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可靠保障。逻辑思维基本规律在公安情报信息研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判断情报信息的真假,同时也能够保证情报信息研判的准确性。因此,只要我们在情报信息的研判过程中,认真地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研判情报信息,就能够不断提高情报信息研判的质量和效率,使情报信息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广东警官学院基础理论部廖典海讲师作了题为《试论侦查思维特征的相对性》的报告。他提出,关于侦查思维特征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有许多不同观点。而当学者们提出某一观点的时候,往往又是在批评或者否定其他观点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这就走入了一个误区,即想用若干个思维特征来规范侦查思维的特征。这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共性与个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的原理。侦查思维特征属于思维的个性特征,而个性特征都是事物的相对特征,它没有一种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定律或模式。因此,当人们在探讨侦查思维特征的问题时,不应当寻求一种标准化的统一的模式,而应当允许有各种不同观点。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韩登池教授作了题为《现代法治型社会法官思维方式的转型》的报告。他认为,现代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法治型社会,其实现诚然有赖于较为刚性的法律制度建设,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思维的确立更不可或缺。因为社会主体尤其是法律人在什么样的思维框架内运作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败或其质量高低的关键,所以思维模式往往比制度更重要,中国法制现代化首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法官当前思维方式呈现的是一种非职业化思维态势,体现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依然遵循着行政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的思维定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为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合法性为特征的法律思维,特别是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法官职业思维模式成为法治型和谐社会的必然。这就要求法官思维方式必须转型,特别是信仰追求上的法律至上、价值取向上的权利本位、人格层面上的客观中立、形式考量上的程序优先等思维方式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科学与科学思维
情感与思维到底有何种关联呢?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尹鑫教授作了题为《情感思维特质研究》的报告。他认为,情感思维是以自我体验的形式反映客体与主体的需要关系,沿着对客观事物不同态度的心理体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活动。情感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阶段,是情感向理性发展的过程。情感思维还是一个思维主体的认知过程。只有在思维主体的认知下,才能控制情绪,有效地将情感的作用控制在适度合理的范围内,发挥其积极正面功能。情感思维是通过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判断、推理、联想、想象、解决问题或进行创造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的、能动的、间接的、有目的的反映。情感思维是非理性与理性的统一体,诸统一的内在驱动力量是价值引导。在一定意义上说,情感思维是价值观内化的产物,具有了理性的可控性,有了理性认知的深刻含义。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爱与恨的行为都是在价值导向下进行思维认知的结果。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副主席刘新会研究员作了题为《谈谈创造性思维问题》的报告。他认为,发展的创新首先要思维的创新。相对于惯性思维而言,思维创新是不受现成常规思想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解答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差异性或相异性是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为什么要有创造性思维?他认为,思维创新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竞争的法宝,创造性思维对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如何具备创新思维?他认为,要打破思维定势的障碍,摆脱思维惯性,超出逻辑思维的界限,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要有无畏的精神,敢冒风险。
科学思维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框构?天津创造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贾弘作了《科学思维系统理论》的报告。他首先从世界观和认识论基本概念和思维运动的根本属性出发,将科学思维定义为是符合客观、历史、逻辑的人类思维形式,再根据公理演绎法、恩格斯的科学分类法和系统归纳法,将科学思维不同运动形式分成三大类,再进一步分成三类相互对应的六种思维形式,分别对应人类所认识的六种物质运动形式(从机械、电磁、原子、分子、生物到社会运动)。由此建立起一个以提出问题为起始,通过三类六种科学思维作用,加上优选思维的反馈检测,最后得到科学思维的成果,构建成一个有统一科学分类标准、有组成元素、有理论层次,有对称结构,能反馈控制,有信息流程,有操作程序的复杂巨系统的科学思维系统理论,各种科学方法可归于该理论内相应的科学思维之中。这个科学思维系统理论融汇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等理论,也是从哲学、思维科学、科技哲学、方法论和创造学等学科的理论高度上对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的分类与综合。掌握了科学思维系统理论,就能在研究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中提纲挈领,在生产、科研等社会实践中纲举目张地系统自觉地运用和发挥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
(作者:熊明辉,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易永胜,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