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节能产业发展机理研究*

2011-08-15钱方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1年11期
关键词:节能产品价值链区域

钱方明

(嘉兴学院/教授,浙江 嘉兴 314001)

区域节能产业发展机理研究*

钱方明

(嘉兴学院/教授,浙江 嘉兴 314001)

节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我国区域间产业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其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等特征。区域节能产业形成与发展涉及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市场主体。从价值链角度探讨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地方政府政策偏好等四个因素,从而得出:在国内节能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区域节能产业发展时应加强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促进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我国节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节能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机理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促使节能产业兴起。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节能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国对节能产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节能技术、节能政策等领域,缺乏对节能产业内涵、路径、制度与机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而且,现有研究主要限于国家层面,很少涉及区域层面,鲜见区域节能产业发展机理的研究。这不利于区域节能产业的发展。研究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对于促进区域节能产业科学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能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目前,学术界对节能产业内涵没有比较明确的阐述,在产业分类体系中,节能产业也没有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划分出来。有不少文献提到了“节能产业”这个概念,但较少明确界定节能产业的定义及内涵。佛山节能产业研究课题组(2009)认为,节能产业是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或新能源,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在能源生产或利用等各个环节,通过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排放等方式,有效合理利用能源的产业[1]。吴旭赞(2008)认为,节能产业是生产具有节约能源使用功效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体。[2]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将节能产品分为直接节能产品、间接节能产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产品三大类。本文认为,节能产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去阐述。从狭义上来讲,节能产业是指生产制造节能产品、节能装备,提供节能技术、节能服务的企业的集合体。从广义上讲,节能产业涉及所有产业的节能活动,除节能产品、节能装备、节能技术和节能服务外,还应包括所有提供新能源的产业。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相比,节能产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节能产业是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产业。从广义上讲,节能产业涉及所有产业的节能活动,涉及三大产业的众多领域。节能产业包括节能产品与节能装备的生产与经营、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节能项目设计与改造等,需要节能服务公司这样的服务企业提供节能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2.节能产业是存在正外部性的产业。节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节能,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外部性。节能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可以直接减少企业和消费者的能耗费用支出,增加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来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环境质量,增加社会福利总水平。因此,节能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以市场机制为手段,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3.节能产业的发展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节能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到技术因素,还涉及到金融服务、商业运作模式等因素;既受到产品市场内部供求矛盾的影响,又与社会公众节能需求直接相关。因此,节能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二、区域节能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区域节能产业形成与发展,涉及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市场主体。因此,可以从这三方主体的行为选择探讨区域节能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区域发展节能产业的动力既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国外碳关税壁垒限制,也来自本地居民的需求。当前,地方政府促进节能产业发展的直接压力既来自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来自上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和发达国家碳关税壁垒对本地企业的限制。当外在硬约束大大强化时,中央政府作为经济人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拖延推行低碳经济的成本将是高昂的,因此我国低碳经济制度变迁的强制性将大大提升。[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考核将越来越严格,地方政府发展节能产业的动力将持续增强。同时,社会公众对节能环保的呼声也通过人大、政协等对地方政府形成压力。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响应速度等影响地方政府对推动节能产业发展的动力。

从企业层面看,节能企业的动力既来自区域产业政策的激励,又受消费者需求和企业节能需求的拉动。当区域产业政策鼓励节能产业发展时,节能企业就有扩大节能产品生产规模的倾向,有更多企业产生进入节能产业的动力。在世界发达国家的推动下,碳关税限制门槛将逐步提高,必定在世界范围内催生巨大的节能产业市场。由于钢铁、有色、煤炭、化工、造纸等行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很大比重,工业企业节能市场潜力很大,因此工业企业的节能需求是节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速增大,将有更多企业转向新兴产业。而企业对节能市场的预判能力、企业家风险偏好、企业技术能力等因素将影响其进入节能产业的动力。

从消费者层面看,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的动力既是节约生活成本的需要,也是低碳生活的内生需求。任何产业部门的形成离不开消费者需求的拉动,节能产业也不例外。由于节能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节能产品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其价格也逐渐让消费者接受,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的动力将会明显增强。随着低碳经济逐步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对节能产品制造商产生引导作用,形成促进节能产业发展的持久力量。在国内需求市场的推动下,本土节能企业将获得巨大的节能市场,节能产业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区域节能产业发展路径与机制

与其他产业相比,节能产业发展得相对较晚,目前其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中央政府统一的产业政策下,受区域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不同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有所不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存在梯度发展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发达地区较早孕育节能产品市场,企业家对节能需求的响应速度也较快,能较早建立节能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优势,并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享有较多的发言权,容易形成产业垄断地位。在发达地区的带动下,落后地区的节能产业也将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分工。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机理,但本文重点从价值链角度探讨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路径1:引进国际品牌制造商→嵌入全球价值链→集聚配套企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世界节能产业的分工也已经深入到产品内分工。按照格里芬的分类方法,节能产业属于生产者驱动型的价值链。随着节能产品在世界范围产业内分工逐步深化,我国巨大的节能产业市场正吸引全球节能产品和装备制造商投资建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开放区域的企业都可以直接面向全球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利用全球的技术、人才等高端资源。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吸引国际节能产品的品牌制造商投资建厂,集聚配套本土企业,形成外向型的节能产业链。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已建立节能产业工业园区,吸引全球节能产品和装备制造商投资建厂,如世界风机制造巨头等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节能产业,能接受跨国公司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并实施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很难实现价值链条升级。

路径2:扶持本土节能制造企业→构建国家价值链→全球价值链。节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国内很多节能市场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占领。例如,变频器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技术产品,由美、日、欧等国企业主导全球价值链,国内变频器市场基本由这些主导企业或由其控制的经销商所占领,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较小。又如,与欧洲太阳能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太阳能生产企业间分工不够,导致产品不能做精做细,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开发,制约了竞争力提升。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国际代工经验,应鼓励支持本土节能企业以迅速扩张的国内市场为依托,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整合节能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促进产业内分工深化,构建国家价值链,并逐步与全球价值链融合与对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实践中,东部发达地区不少传统的照明产品制造企业转向LED照明生产,有些企业通过跨区域投资的方式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还有企业则通过“逆向技术溢出”等方式获得发达国家先进的节能技术。这些现象都预示着我国通过本土企业构建节能产业国家价值链的可行性。

路径3:扶持节能服务企业→开拓区域节能市场→集聚节能制造企业。节能活动的专业化要求较高,一般企业缺乏相应的节能技术人才,很难对节能技术项目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准确判断,制约了节能市场的发展。因此,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成为消除整个节能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之一。合同能源管理是在石油危机后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节能机制。它是指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备采购、施工、运行维护等节能项目的管理机制。[4]由此可见,扶持发展节能服务企业,开拓区域节能市场,进而集聚节能制造企业,是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又一可行路径。

四、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地方政府的政策偏好。节能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中央政府一般通过出台节能法案、节能标准、技术规定、财税制度、金融政策等促进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地方政府则根据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发展起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但其没有实现预期的高速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是缺乏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我国节能潜力比较大的领域是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其单位产品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装备落后、设备配套不理想等问题。对这类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节能服务公司很难独立承担,一般需要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节能融资和第三方核查机制是节能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中央政府既定的产业政策情况下,区域节能产业发展又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偏好。地方政府节能意识的觉醒和实际行动是决定一个地方节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培育的主导产业,区域间节能产业资源竞争十分激烈,增加了各地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风险。

2.区域节能的社会氛围。节能产业的市场容量是节能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而节能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又与区域节能的社会氛围相关。区域内企业和消费者的节能意识和节能需求决定节能市场规模,缺乏节能社会氛围的区域就会造成“有产业没市场”的发展困境。企业节能意识强,就会积极参与节能活动,产生对节能设备、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目前,许多国家采取企业节能自愿协议的管理方式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种管理方式的效果取决于企业节能意识的强弱。地方政府在节能行动上的示范作用对营造区域节能的社会氛围,催生区域节能市场等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民间节能组织对于培育人们节能意识、提供节能指导、宣传节能产品和技术等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区域节能社会氛围的营造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其目前仍是制约区域节能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3.区域节能产业的基础。现有节能企业的数量、规模、技术水平和企业家精神等,是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节能产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两头在外”,即技术和原材料、销售和市场在国外,加工制造在国内,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营销网络。区域节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集聚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占领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企业从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加工贸易转向风险较大、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既需要企业家的胆魄和勇气,也需要适当的转移时间和转移成本。一些企业已经从传统产业转向节能产业,但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加工环节,而研发投入不足仍是节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4.区域节能技术的创新体系。区域节能创新体系,是节能企业持续获得新节能技术的基础。目前,我国本土节能企业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如在复合式实时滤波、半导体瞬流控制、远程跟踪诊断技术等代表目前最高水平的全球节能技术上,其与发达国家的节能企业尚有较大的差距。当前,节能企业发展需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通过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等方式,以持续地获得和运用新节能技术。但目前我国的区域节能技术创新体系仍存在不少障碍,制约了节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及其发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区域节能发展涉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主体。区域节能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通过正式规则的推动,还需要通过非正式规则的变迁激发节能主体内在的节能需求。在国内节能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区域节能产业发展时应加强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促进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我国节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节能产业研究课题组.节能产业发展特征及其主要发展趋势.http://zys.foshan.gov.cn/dybg/200901/t20090114_1179197.htm 2009.01.14.

[2]吴旭赞.中国节能产业发展机理分析与路径选择[D].浙江工商大学.2008.12:16-17.

[3]胡志伟,刘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省域竞争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4):70-78.

[4]陈键.合同能源管理将成节能产业主流[J].中国科技投资.2010(8):35-36.

10.3969/j.issn.1674-8905.2011.11.008

注: *本文为2010年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浙江节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2010C35049。

张巧燕)

猜你喜欢

节能产品价值链区域
分割区域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欧盟节能产品现行和即将生效的法规清单(按产品分类)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来电自断安全节能开关的设计
区域发展篇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五批)公告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