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民丛报》的自由思想的争论
2011-08-15周福振
周福振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关于《新民丛报》的自由思想的争论
周福振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摧毁封建专制主义的一把锐利武器,并通过法国大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新民丛报》学人对西方自由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引介和宣传。他们并不是全盘照搬西方自由主义,而是通过日本文化作为中介,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自由主义进行了消化、吸收,以至于在某些问题上根本改变了自由主义的观点,引起了学者们的诸多争论。
《新民丛报》;自由思想;自由主义;争论
自由主义与自由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由思想,当其思想超越个体而上升为一种普遍意识时,就会转化为一种主义。自由主义是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主要是以个人自由为最高价值和最终追求目标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思想本来是自由的,这里的自由思想指的是关于“自由”的思想,可以是自由主义者的思想,也可以是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还可以是民族主义者的思想,甚至一些专制主义者都有自由思想。
对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研究,有四篇研究综述需要注意,分别是俞祖华和赵慧峰在2005年发表的《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1]97-102、闫润鱼在 2006 年发表的《20 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述评》[2]53-60、王毅在2008年发表的《“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3]85-91、宋广波和刘颖涟在2008年发表的《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 学术研讨会综述》[4]30-37。总的来看,学者们对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研究有所深入,但是仍然没有脱离西方研究的三种模式:(1)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2)英国自由主义者哈耶克(Hayek,1899—1992)的两种自由秩序,即自生自发的自由秩序和人为的自由秩序;(3)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的两种自由概念,即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虽然许多学者试图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来解释自由主义,摆脱西方自由主义对中国思想的束缚,然而这种解释仍然有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标准的嫌疑,仍然没有脱离西方模式。
现在比较流行的关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说法主要有两个,即自由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这些人明显看到了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演化,以及中西自由主义之间的不同,但是又不想把那些宣传西方自由主义而与西方自由主义有不同看法的人列入非自由主义者,特别是像严复、梁启超这样的名人,只好说是中国化或中国特色。对于这个问题,提自由思想要比自由主义准确得多。
一、关于梁启超是不是自由主义者
要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自由主义者,必须有一个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在有的人看来这个人也许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却不是自由主义者。这个标准又明显受到个人境遇及其思想的影响。如有人说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自由主义者,而哈耶克则说卢梭的学说是“伪个人主义”,也有人把他作为共和主义者看待,梁启超则认为他是民主主义者,塔尔蒙却将他视为极权主义民主的始作俑者。
对梁启超是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评判者的标准也有着千差万别。殷海光认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如果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标准来看,那么中国很难说有几个自由主义者,因而他列出了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六条标准:(1)抨孔;(2)提倡科学;(3)追求民主;(4)好尚自由;(5)倾向进步;(6)使用白话文。然而,他又看到中国完全具有六条标准的人也非常少,因此又指出只要这个人的思想符合其中的四条,那么他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5]322以此观之,梁启超明显属于自由主义者的范畴。可是,殷海光的自由主义标准相当宽泛,如此而论,毛泽东也可以列入自由主义者,因为毛泽东提倡科学、追求民主、倾向进步、使用白话文,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把毛泽东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后来的学者只好对殷海光的标准进行了重新审视,逐渐向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标准靠扰。
一些人确实把梁启超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看待。张君劢认为梁启超是“中国伟大的自由主义人士”。[6]598张汝伦认为梁启超理解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只是时常将它置于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大旗之下。[7]133-143黄克武沿着这一条思路出发,认为梁启超的思想倾向于自由主义。他以《新民说》为基点,在《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中认为“梁氏思想与奠基于个人主义的西方自由民主传统(穆勒主义)不完全相同,但他思想中的不少观念,却与穆勒主义十分类似”。[8]32他又在《梁启超与康德》一文中认为梁启超介绍康德(Kant,1724—1804)有关自由与道德的论证是为了鼓舞中国人民道德实践的勇气,而更重要的是他企图将康德的思想与德国国家学说以及英国自由主义者把自由当成一终极目的并以法律保障个人自由的观点相联系。[9]105-148黄崇智也认为梁启超在当时“无疑的就是自由主义最雄辩,且最具影响力的代言人”。[10]234胡绳称康梁一派为“保皇自由主义”[11]109,说明胡绳是把梁启超作为自由主义者来看待。
自由主义起源于西方社会,一些西方学者因自身在其国受到自由主义的影响,他们的自由主义标准较高,认为梁启超之类的人物不是自由主义者。美国人张灏在《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一书中指出,“必须明确民主概念和自由主义概念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接受民主思想不一定意味着信仰自由主义”,“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首先并且最主要在于信仰个人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制度化”,梁启超虽然强调自由,但是实际上梁启超具有集体主义的倾向,不懂自由的真谛。[12]135中国的一批学者与这一派人的观点相类,如钟卓安[13]16-21、陈少峰[14]47、杨天宏[15]149-156等。
这两种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思想界和知识界,学者们多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地研究。张朋园在《梁启超与清季革命》中论述了梁启超从戊戌变法直到流亡日本时的思想,认为梁启超主要吸收了西方三种文化,即民权、自由、进化。萧公权在序言中指出,梁启超接近“英国传统的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的民权的政治只能在宪政已成的国家里面出现”,梁启超的“民主态度”在清末“不合时宜”。[16]2-3
周佳荣的《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与〈新民丛报〉》是对《新民丛报》研究的重要之作。周佳荣将其著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新民丛报》创办的基本情况,对理清《新民丛报》的创办、发展及其停刊有重要的价值。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其中也对梁启超的自由思想进行了评价。周佳荣认为梁启超的思想分为前后二段,前一段主张破坏与革命,提倡自由,后一段思想倒退,宣布“与共和长决矣”,认为自由并不适合中国。[17]37
二、关于梁启超引申、附会、重新释义西方自由主义的问题
到19世纪末,西方社会以破除专制主义从而最大限度实现个人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发生了多样性变化,并且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又称现代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改良自由主义、进步自由主义)开始兴起,这加深了中国人对自由主义理解的难度。
语言是理解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重障碍。在翻译外文问题上,译者对此问题的认识水平以及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译者是否能准确地表述作者的原意,否则很容易使人误认译者的思想为原作者的思想。特别是欧洲思想家往往用相同的词语表示不同的意义,更加深了梁启超等人的误解。在这些人不是深刻理解西方自由主义的情况下,只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成分也是正常的,但必然会导致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变味。王国维批评梁启超这批人:“庚辛以还,各种杂志接踵而起,其执笔者,非喜事之学生,则亡命之逋臣也。此等杂志,本不知学问为何物,而但有政治上之目的,虽时有学术上之议论,不但剽窃灭裂而已。”[18]37王国维从学术的角度批评梁启超这些人“剽窃灭裂”有一定道理。
梁启超的自由思想很大程度直接来自对日文的翻译,但是梁启超本身日语水平有限,使他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中学知识比附西方学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中的一部分引文取自英国自由主义者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今译密尔,1806—1873)的《论自由》一书。由于梁启超不懂英文,只是借助了日本学者中村的翻译,而中村把“社会”翻译成“政府”,“个人”翻译成“人民”,这样中村就把穆勒定社会自由与个人自由界限的本意演化成了定政府与人民的界限问题,然而却直接影响了梁启超。黄宗智把《论自由》的英文版与梁启超的中文版进行了直接对比,并且拿中村的《西国立志篇》进行比对,认为“梁与《自由论》相左的要害就是梁无法将个性自身当作目的来看待”。日本学者土屋英雄考察多个版本,特别是黄宗智所忽略的中村翻译的《自由之理》,认为在梁启超这里穆勒的“社会性暴虐”消失,而提出了合群论,但作者又认为梁启超并非完全不理解“西方的自由主义精神”,而是对政治参与太“重视”了,梁启超讨论的是“个人的独立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19]121-155石云艳的《梁启超与日本》对梁启超的这篇文章也作了论述,与土屋英雄的思路基本一致。[20]297-322
梁启超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认识大都来自日本,一些学者对梁启超思想的东学背景进行了考察,其中研究比较详细的是郑匡民。他的《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介绍了福泽谕吉、中村正直、中江兆民、加滕弘之等人对梁启超自由思想的影响。[21]这表明了日本的自由主义对梁启超的影响相当大。
三、关于梁启超的自由思想与中国传统学术之间的关系
梁启超受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从而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新的研究。张昭军认为梁启超既用自由主义改造儒学,又用儒学改造自由主义,因而他的自由主义是儒家式的自由主义。[22]167-170许纪霖从儒学的角度入手,把梁启超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联系起来,认为梁启超是“现代儒家式的自由民族主义”。[23]122-131蒋广学考察了日本启蒙思想家对梁启超自由主义形成的影响后,认为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是“消解‘今文学’传统的锐利思想武器”。[24]23-55
研究梁启超的思想,在是不是自由主义者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误区。这个问题即使再争论一万年,仍然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梁启超的思想相当复杂,不仅前后期在个人自由问题上有所变化,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会有重视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的不同见识,如《新民说·论自由》、《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文章。这反映了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时受到传统教育的中国新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之间进行抉择时所面临的困境。
四、关于张君劢的自由思想的研究
张君劢受到梁启超思想的影响甚大,并追随梁启超从事立宪活动。他在《新民丛报》上主要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即《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论今后民党之进行》。其中,第一篇文章来源于英国古典自由主义者穆勒的《代议制政府》,这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王本存在《“立宪”的隐微与显白——评张君劢的〈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以及杨宇琦在《张君劢早期宪政思想分析——以〈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为中心》中都把《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与《代议制政府》进行了比较研究。
王本存从分析张君劢开始精心研读洛克的《政府论》却突然翻译穆勒的《代议制政府》的原因入手,认为张君劢对《代议制政府》进了吸收、改造,适合了他的立宪思想,从而把穆勒的政治哲学下降到了政治科学,并最终形成了中国的政治科学。[25]187-193杨宇琦从概述张君劢早期宪政思想形成和《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了《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对张君劢本人及民国宪法的影响,认为此文对张君劢一生拥护宪政,反对专制,反对革命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26]这两个人分析了张君劢对穆勒学说的引介,但是忽略了他随后在《论今后民党之进行》一文中对穆勒学说中关于穆勒三民说的一些反思。
五、关于《新民丛报》与《民报》等其他报刊的自由思想的比较研究
立宪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由主义一词的起源就是来源于十九世纪初在西班牙议会中对主张实行英国式宪政主义的政党的称呼。石烈娟的硕士论文《〈新民丛报〉的立宪宣传》对《新民丛报》关于民权、立宪救国、政党理论与活动、地方自治、法治与立法改革、西方立宪史的问题作了论述,并总结了其立宪宣传的特点。石烈娟认为《新民丛报》的立宪宣传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权思想,推进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革命意识的觉醒。[27]但是,石烈娟只是对《新民丛报》有关立宪的情况作了初步的整理,论述有些宽泛。
朱浤源在《清末〈新民丛报〉、〈东方杂志〉、〈民报〉对立宪的意见》一文中,采用内容分析法(人格类型分析与文件内容分析),从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三大报纸对立宪问题的基本态度及实现步骤,认为《新民丛报》鼓吹变革,但反对推翻现状,《东方杂志》肯定现状,《民报》企图推翻现状,因而《新民丛报》从制造公议入手,积极参与请开国会运动,筹设成立民主政党,《东方杂志》主张养成大臣之政治常识,先行地方自治,做好教育工作,研究有关法律问题,最后再行立宪,《民报》则认为满清不能立宪,反对时人支持君主立宪运动,以革命为前提进行共和立宪。[28]朱浤源通过比较研究三大报纸不同的立宪运动,认识到《新民丛报》相对于《东方杂志》和《民报》关于立宪的不同见识,但是三报关于自由的理念并没有得到深刻的论述。
《民报》是与《新民丛报》论战的主力,必须从《民报》的批驳角度来考察《新民丛报》在自由问题上的认识。学者多对《民报》的革命思想,特别是民族主义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但是缺乏对其自由思想的深入研究。陈孟坚的博士论文《〈民报〉与辛亥革命》从新闻学的角度入手以非常详细的资料细致地分析了《民报》之宗旨、内容与影响、革命派和君宪派的论战等等。[29]这是一部研究《民报》的权威性著作,并且也是研究《新民丛报》不可忽略的重要之作,但此书相对缺乏关于自由的思想意义上的学理探讨。
朱浤源的《同盟会的革命理论:〈民报〉个案研究》把《民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革命党人的三民主义理论作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政治革命理论的建国思想以个人自由主义为基础。[30]朱浤源显然认为《民报》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但实际上《民报》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认识存在着相当的混乱,此文也没有专门把《民报》介绍的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卢梭的学说与《新民丛报》的介绍作一比较研究。
学者们研究《新民丛报》的自由思想多集中于梁启超。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梁启超虽然重要,但是绝不能忽略《新民丛报》其他学人在宣传自由方面的重要价值,然而他们的自由思想不但没有得到像梁启超一样的重视,而且受到了极大的忽略。实际上,《新民丛报》中的其他学人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被美国人艾恺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有人将其作为保守自由主义者)曾说:“《新民丛报》除任公自作文章外,还有其他人的许多文章和国际国内时事记载……亦甚重要。这能助我系统地了解当日时局大势之过去背景。”[31]16梁漱溟所说的其他人的文章,包括他们的自由思想。自由是一种文化现象[32]10[33]457,必须将其置于社会历史环境中来考察。我们不仅要看到梁启超的自由思想,而且也要看到其他学人的自由思想,如马君武、黄与之、蒋智由、徐佛苏等人。
[1]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J].烟台大学学报,2005(1).
[2]闫润鱼.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4).
[3]王毅.“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8(2).
[4]宋广波,刘颖涟.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册[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
[6]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M].台北:弘文馆出版社,1986.
[7]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9]黄克武.梁启超与康德[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8(30).
[10]史华慈.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自由主义[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
[11]吴泽.康有为与梁启超[M].上海:华夏书店,1948.[12]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M].崔志海,葛夫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13]钟卓安.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评梁启超的自由观[J].岭南文史,1994(2).
[14]高瑞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5]杨天宏.新民之梦——梁启超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16]萧公权先生序[C]//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
[17]周佳荣.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与新民丛报[M].香港:中华书局,2005.
[18]姚金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19]狭间直树.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0]石云艳.梁启超与日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1]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22]张昭军.传统的张力:儒学思想与近代文化变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3]许纪霖.政治美德与国民共同体——梁启超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5(1).
[24]蒋广学.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5]王本存.“立宪”的隐微与显白——评张君劢的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J].现代法学,2007(5).
[26]杨宇琦.张君劢早期宪政思想分析——以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为中心[D].吉林大学,2007.
[27]石烈娟.新民丛报的立宪宣传[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8]朱浤源.清末新民丛报、东方杂志、民报对立宪的意见[J].食货月刊,1983(7),1984(9).
[29]陈孟坚.民报与辛亥革命[M].台北:正中书局,1986.
[30]朱浤源.同盟会的革命理论:民报个案研究[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31]李渊庭,阎秉华.梁漱溟先生年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2]杜威.自由与文化[M].傅统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3]恩格斯.反杜林论[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rgument about Free Thought of Miscellany for New Citizens
ZHOU Fu-zh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Party School of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tte of C.P.C.,Nanchang 330003,China)
The liberalism was a sharp weapon that destroyed the feudal despotism,and spread to all over the world through the French Revolution.In China,authors of Miscellany for New Citizens carried out an extensive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Western liberalism.They did not completely copy the Western liberalism,but digested and absorbed the western liberalism through Japa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y changed some viewpoints of liberalism,caused many arguments of scholars.
Miscellany for New Citizens;free thought;liberalism;argument
D081
A
1671-5977(2011)03-0001-05
2011-04-10
周福振(1979-),男,山东潍坊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于民主自由方面的研究。
王 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