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2011-08-15冯素萍王荃声王玉伟
冯素萍 王荃声 王玉伟
保障患者安全是对医疗机构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最重视的课题之一。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发表了《犯错人皆难免:构建更安全的医疗卫生系统》《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 health System》一书,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美国每年因医疗差错致命的人数在44000~98000,在除疾病外的各种死因中排名第一,用药差错是医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1]。用药安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高危药物(high-risk medication)的使用。中国医院协会自2007-2010患者安全目标中均提出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但高危药品是近几年才提到,医务人员尚缺乏认识,在管理上急需完善。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1995~1996年间,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2]。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3]。2003年ISMP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物目录。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物除原来的19类高危药物外,还包含了13种高危药物。ISMP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 >0.9%)[4]。
2 高危药物管理现状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都建立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每所医院都有符合本医院实际的高危药品目录清单。但我国医疗机构普遍还没有确立高危药品的概念,我国内地的医疗机构多数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些医院有高危药品说法,但概念不一,尚无统一的管理模式[5-7]。卫生行政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加强高危药物的管
理,但整体而言,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医务人员通常都有高危药物意识,但概念不够明确,如有的医务人员认为高危药品即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也有认为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中对高危药品没有强制性规定,医务人员对高危药物相关知识相对缺乏,根据对三级医院98名临床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84.7%的医务人员不清楚高危药品的概念,93.2%的医务人员认为非常必要学习高危药品管理知识。
3 管理对策
3.1 制定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种类和目录 针对高危药品建立医、药、护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应根据本医院具体用药的情况和既往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立本医院高危药品的种类和目录,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目录和干预措施,对高危药品实行规范化管理,并负责高危药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做好药物不良事件收集和处置等工作,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完善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加强对医务人员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 医院综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医师、护理人员、药学人员分别进行培训。特别针对直接操作或接触高危药品的医生、药学人员、护理人员重点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应着重培训高危药品常用剂量、极量、用法、禁忌、注意事项、严重不良反应等,使护士掌握更多的药物知识,不再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对有问题的医嘱有能力及时提出质疑,建议医生修改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新入科的护士加强培训,以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8]。在处理和执行医嘱时加强核对,及时堵塞漏洞。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强化医务人员高危药品风险意识,使其牢记该类药品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重视风险控制。在给药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F”原则,即患者对(fight patient)、药品对(fightdrug)、剂量对(fight dose)、给药时间对(fight time)、给药途径对(fight route),以确保正确给药。
3.3 专柜存放 设置警示牌 对高危药品应专柜存放,为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应在高危药品区域内设置黑色警示牌或在药品包装加以区别[5]。对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高危药品,如10% 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等,在专柜设置醒目红色标识予以警示性提示。对外观相似的药物进行特殊标记,如10%氯化钾注射液和10% 氯化钠注射液均为10 ml玻璃安瓿包装,在其标签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避免错误使用等。
3.4 实行电子处方 电子处方会降低纸质处方的差错,如可避免纸质处方笔迹不清因转抄而犯错;通过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等重要选项值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处方的安全性;电子处方还可减少医疗及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效率;另外,计算机化能确保临床决策系统的实施,如药物过敏核查、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过高以及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年龄和肾功能推荐合适剂量[4-5]。
3.5 设定高危药品限制措施 高危药物的管理应贯穿于医生开具处方、电脑录入;药师调剂、药物领取;医务人员给药等整个医疗过程。高危药物警示措施可从最大安全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禁忌证、妊娠期用药、严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环节进行干预,如建立药物最大安全剂量警示系统,设置药物每天最大安全剂量,当医生开出每次剂量和给药频率时,系统会自动计算,若超过每天最大安全剂量时,电脑出现警示画面,请医生再确认或修改处方;对于给药途径不当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药物进行给药途径的限制,避免给药途径错误导致的差错。
3.6 建立安全使用操作流程 从领取、储存、调配到使用,建立流程图,每个环节严格查对,确保使用安全。
3.7 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 制订高危药品风险告知流程,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向患者告知潜在风险,从而减少因沟通不良带来的医疗纠纷。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用药的名称、用法、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或对操作有疑问时提出质疑,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用药后的自我感觉,警惕和询问是防止用药差错的好方法。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发现差错,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1]IOM(INSTITUTE OF MEDICINE).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Health Syste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2]PATIENT SAFETY ALERT.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safety.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1,3(4):339-340.
[3]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J/OL].The Jointcommission,1999, (11) . [2008-11-12]. http//www.jointcommission.org/sentinelevents/sentineleventalert/sea_11.htm.
[4]张波,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5.
[5]孙世光,李秀敏,崔杰,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4):256-259.
[6]张幸国,饶跃峰,张国兵,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中国药房,2009,20(22):22-23.
[7]张幸国,吴永佩.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00-602.
[8]罗鸿雁,肖菲娜,杨惠民.影响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