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体会
2011-08-15李秀霞
李秀霞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1]。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展有年轻化、发病率增高趋势。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与妊娠同时存在发病率在0.5% ~1.0%,占妊娠的0.03% ~1.1%,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其发病率远较上述高,为总结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检查治疗中发现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年龄在21~39岁,平均27.5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8例。
1.2 肌瘤发生时间 孕前发现32例,孕后发现9例,术中发现19例。
1.3 肌瘤部位及类型 浆膜下肌瘤11例,占18.3%;肌壁间肌瘤32例,占53.3%;黏膜下肌瘤5例,占8.3%;混合型9例,占15%;宫颈肌瘤3例,占5%;肌瘤最大的直径10 cm,最小的肌瘤直径小于0.5 cm。
1.4 治疗方法 剖宫产51例子宫肌瘤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46例,其中宫颈肌瘤2例,后壁形态不规则,靠近骶韧带的2例,3例孕早期自然流产后行肌瘤剔除术,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自然分娩,产程顺利。
2 结果
46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和子宫复旧不良的。与同期正常剖宫产比较,手术难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 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并不难,对于确定早孕的孕妇常规超声检查,既可了解胚胎发育情况,又可观察到子宫及附件的相关情况,现已作为产前检查常规。孕中期超声检查,既了解胎儿骨骼、四肢、内脏有无畸形,同时观察肌瘤部位及生长情况,特别是孕前、孕早期发现前壁、浆膜下子宫肌瘤的,列为高危妊娠,定期检查。
3.2 妊娠与子宫肌瘤的相互影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列为高危孕妇,除常规产前检查外,每月B超一次,可以动态了解肌瘤的生长情况,没有症状不必过早干预。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则视肌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异。小肌瘤、浆膜下肌瘤或近浆膜面的肌瘤对妊娠影响甚微,但多发肌瘤或向宫腔内突出的肌壁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会妨碍受孕,引起不孕或流产。早孕期的子宫肌瘤在妊娠激素作用下,生长可以加快,瘤体增大。在妊娠中期以后,由于肌瘤供血相对减少,容易产生红色变性或感染。孕妇子宫的增大可引发浆膜下肌瘤蒂扭转。位于子宫峡部或宫颈后唇的肌瘤可阻塞产道,影响子宫收缩引起难产。肌瘤的存在会影响子宫缩复,妨碍分娩后胎盘自行剥离,而引发产后出血。肌瘤生长可使宫腔变形,子宫内膜受压变薄,血供受阻,胎盘如在该处附着,可向周围扩展而造成前置胎盘。
3.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根据妊娠月份、肌瘤大小、临床症状及生长部位等因素而定。妊娠早期,如肌瘤直径大于5 cm,既往因肌瘤出现过自然流产者,估计对继续妊娠影响较大,可先预流产后剔除子宫肌瘤。妊娠中晚期,肌瘤直径小于5 cm,无症状者定期产前检查及B超观察肌瘤情况,不必特殊处理,对有症状如早产、感染,尽可能保守治疗。如有下列情况考虑手术:①大型子宫肌瘤(直径>10 cm)有红色退行性变性(超声动态了解肌瘤变化情况),保守治疗无效或肌瘤短期生长迅速。②肌瘤与胎盘位置靠近,出现腹痛及阴道流血。③肌瘤发生蔕扭转、肌瘤嵌顿、继发感染、伴发腹膜炎,保守治疗无效。
3.4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期处理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如直径<5 cm,临产后密切注意胎头下降、宫缩强弱及宫缩协调性,可行阴道试产[2]。对于肌瘤较大,产程进展不顺利,胎头不下降的,考虑有产道梗阻,可行剖宫产。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剖宫产指征可适当放宽。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足月妊娠时,子宫肌瘤边界清晰,容易分离,对催产素敏感性高,与正常剖宫产相比手术难度、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是时间稍长。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意义:①避免短期内再次手术,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得到恢复。②肌瘤剔除后子宫收缩更加协调,有利于子宫修复,减少术后出血及盆腔感染的机会。③产后激素水平下降,虽可使肌瘤缩小,但不完全消失,仍需手术治疗。术中还发现一些直径<0.5 cm的小肌瘤,采取止血钳钳夹丝线单扎,阻断血液循环,肌瘤逐渐萎缩,不必切除,可减少出血,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乔福元.妊娠期子宫肌瘤的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79-180.
[2] 唐良萏,卞度宏.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