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2011-08-15张志国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功能定位经济区

张志国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山东东营 25709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张志国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山东东营 257091)

高效生态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总体功能定位。在传统的模式下,高效与生态在概念、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矛盾,而从生产技术、消费心理和经济政策等方面,两者又能够统一起来。只有把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高效生态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实现路径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确立及其意义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的批复是东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深入学习理解《规划》,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东营市当前重大的任务。《规划》中明确了该地区功能定位就是“高效生态”。但在传统模式中,高效与生态是一对矛盾,对于能否把高效与生态有机统一起来,以及怎样把两者统一起来等问题许多人都存在疑惑,这种现象在当地领导干部中也大量存在,如果不能从理论上作出解释,势必会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于《规划》的理解、认同和贯彻落实的积极性、自觉性。

选择功能定位的角度来把握《规划》,基于以下几个考虑:一是功能定位是《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总体要求与具体措施的结合点,把握好功能定位,既有利于把握《规划》的总体要求,也有利于理解把握具体的推进措施。二是功能定位是贯穿《规划》全篇的一条主线。《规划》全篇由9个部分组成,约1.9万字,内容涵盖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功能区划分、产业体系、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但所有的内容都贯穿了同一个主题、同一条线索,那就是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保护生态,或者说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努力追求经济的较快发展,也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找到一种“经济社会的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功能定位的提出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点睛之笔。回顾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到对于黄河三角洲这样一个地区,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作为总体指导思想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从一开始的服从服务于石油勘探开发,到提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直到赋予了“高效生态”①这样一个主题,才终于找到了方向和突破口。从此,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道路更加清晰,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二、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的解读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含东营、滨州等市的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已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具有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条件,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不同,黄三角具有一些独特的条件:一是自然环境的独特性。黄三角“成陆时间较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以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为主体的核心保护区约占区域总面积的14%,沿海岸线的浅海滩涂、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黄河现行和备用入海流路等控制开发区也占相当大比重。”[1]二是经济结构的独特性。“黄三角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由此带动了石化、炼油等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化工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既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形成了严重的结构性污染,是黄三角生态环境的头号威胁。”[2]因此,黄河三角洲开发必须围绕“高效”做文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黄三角地区开发晚,其经济规模和影响力较小,尚未形成成型的发展模式,因此该地区不能照搬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模式,而应牢牢把握后发优势,突出高效生态特色,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

(一)具体的功能定位

《规划》中确定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有四个,即: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这四个“重要”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前三个“重要”都是全国性的,也就是说在这三个方面,要在全国闯出路子,积累经验。第四个“重要”是区域性的,要形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从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影响力来说,黄三角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内生产总值4756亿元,这个规模只与山东的青岛市相当,而与长三角的6.5万亿相比,仅相当于其规模的1/14左右②。因此,黄三角将目标定位在打造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增长区域。从这四个功能定位的重要性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在黄河三角洲这样一个经济尚未完全发展、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单一的地区,避免重复走其他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找到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道路,是首要的任务。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成败。

(二)总体的功能定位

总体的功能定位体现在规划的名称里,那就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总体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把“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在该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把“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整体开发建设,有着区域经济理论的深入思考。按照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应当是均衡发展,但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存在问题,从而产生了诸如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新的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代替了均衡发展理论。从中国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也经历了非均衡发展阶段(1978—1991年)、协调发展的探索阶段(1991—1999年)和协调发展的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也要“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发展”,这就是中国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之所以提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样一个包括6个地级市19个县市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顺应了区域发展这样一个方向。二是基本的定位是“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定位在一个“经济区”,而不是“保护区”、“旅游区”等等。既然定位在“经济区”,那么必然要求有促进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相应的战略部署。三是“高效生态”体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功能定位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与“高效生态”相似发展主题的比较上看,有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等等。循环经济主要强调的是物质的循环利用;低碳经济强调的是能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绿色经济强调的是对于环境的保护,角度各有不同。与这些主题相比,“高效生态”既强调了生态的保护,又强调了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最直接地反映了发展与保护兼顾的主题。第二,从2005年以来国务院批准的各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位来看,有强调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如浦东、成渝等,有强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区”,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也有强调生态保护的,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虽然这些区域发展规划中,强调生态保护的必然涉及经济发展;强调经济一体化的也必然会涉及环境保护,但是像这样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表达得这么明确突出的,只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三、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的理论分析

(一)“高效生态”的概念

按照通常的理解,高效就是指的高效率、高效益,即用最少的物质和能源的投入产出最多的物质财富,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生态就是指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高效生态结合在一起,即在生产高度发展、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于“高效生态”的含义,《规划》在其专栏中是这样描述的:高效生态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节约”,与浪费相对,指人们以人生幸福为目标,追求效益、力避浪费的行为活动。“集约”,常用来与经营方式或者增长方式联系起来应用,与粗放型相对。主要由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主要由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则是指将来的一、二、三次产业体系,应当效仿自然界的生态循环系统,不但要有生产者(生产产品的同时也生产废物)型的企业,还要引进消费者和分解者型的企业,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源方面的低碳化,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循环近乎完美,将来的经济系统也应如此。《规划》中为黄三角地区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传统模式中“高效”与“生态”的矛盾性

第一,概念不同。如前文所述,“高效”与“生态”有着不同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都有差异。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生态一词,解释为“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所谓的生态经济就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之需的前景的经济。”生态经济就是“一个能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要求经济政策的形成,要以生态原理建立的框架为基础”。[3]而在通常的语境里,说一个事物是生态的,即表示环境较好,适宜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高效,则是指“效能高、效力大”的意思,在经济上意味着低投入、高产出。从上述两个概念来分析,其内涵与外延都有根本的不同。

第二,评价体系、指标不同。“高效”追求生产效率,“生态”讲求生态环境,两者是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不同评价体系。一个追求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其评价指标如GDP、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等;另一个追求的是优良的生活环境,其评价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江河水质标准、空气质量等等[4]。评价体系、指标不同,这两者必然存在着矛盾。

第三,评价主体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有着众多不同的评价主体,不同主体对于高效与生态的重视程度不同。生产者往往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消费者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质量更关心、更敏感;社会必须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经济学在分析生产的污染问题时用了生产外部性模型来进行分析。认为市场中形成的产品(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的价格是由供需的平衡所决定的,这反映了生产者的成本,但这一成本却小于社会成本。因为社会成本包括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加上受到污染不利影响的旁观者的成本。而其生产的量,即市场量,大于社会的最适量[5]212。

(三)“高效”与“生态”在理论上的统一性

第一,从基本概念上,高效与生态有重叠的部分。高效意味着投入的减少与产出的增加,即用更少的资源、能源生产出更多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对于产品、服务的需要。而资源、能源更高效率的利用就意味着生产同等产品所消耗的资源、能源量的减少和废弃物的减少,这也是生态的要求。因此,“高效”与“生态”的概念有交集,这也是高效生态能够统一起来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从技术上,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必然要产生废水、废渣、废气,而工农业产品又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这就使污染成为必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减少污染:一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的产生;二是加强废物的回收利用;三是对于污染物进行处理,如废水处理。这些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为人们实现高效生态的统一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第三,从消费需求上,生态环保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农产品可以分为普通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四类,这四类中越往后其对于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要求越严、标准越高,产品的质量越高,其售价也越高。对于工业产品来说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那些具有环保功能的产品也往往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家电中节能的、无氟的产品等等。在国际市场上,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绿色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科技所带来的商品高附加值,也越来越体现在生态功能上。生态环保的产品价格更高且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就存在着更大的赢利空间,生产生态环保产品的企业就有更强的竞争力。从人的根本需求上,高效与生态有共同的指向。高效是为了让人类有一个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生态是为了让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高效和生态都是为了提升人的生活质量,高效与生态在人的最终利益上得到了统一,这也是高效与生态可以结合的根本原因。既然高效与生态在人的最终需求上是一致的,人们就面临权衡取舍:“清洁的环境是和其他物品一样的物品”,“环境保护的价格越低,公众也越想要保护环境。”“很少有人愿意为了使环境尽可能清洁而接受营养不良、医疗缺乏或拥挤的生活。”[5]224可以说,人们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意愿。

第四,从经济政策上,经济的外部性有校正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主要由市场来进行资源的配置,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为了引导经济朝着高效生态的方向发展,政府有很多手段,如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有税收、补贴、市场准入等政策工具,这些手段和工具的灵活运用,可以对生态环保型企业起到引导、扶持作用,对污染企业予以限制处罚。

总之,高效与生态的矛盾是存在的,但人类从历史发展中得到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高效与生态必须结合起来。我们不应当只强调高效与生态的矛盾性,而更应当强调其统一性,因为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而分析高效与生态的矛盾性,也只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与生态的统一。

四、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的主要路径

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规划》中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在这些解决的思路与措施当中,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是其中关键的两项。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物质和能量梯次、闭环流动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6]。从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经济”,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循环、不协调、低效率的增长模式。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生产流程。发展循环经济应当遵循“3R”的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源头控制方法,它是指从资源开采、加工、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流通到消费乃至最终处置等所有环节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以减少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产生量,预防和控制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规划》中确定的到2015年和2020年在节能减排方面一系列的约束性和预期性的指标,就反映了减量化原则的要求。“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控制方法,它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尽量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属于末端控制方法,又被称为资源化原则,它是指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再次变成资源以减轻最终处理负荷[7]85。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当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推动清洁生产——建设小循环,打好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既然生产的过程也是废弃物产生的过程,那么从生产的一开始,就要把“3R”的原则贯穿到生产过程当中,这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如: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就是通过放弃对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减少生产中有害废物排量,回收公司废弃物再加利用,设计制造灵巧的多功能产品等的一种模式。东营市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传统工业比重偏大,服务发展滞后。在工农业生产中实现清洁生产,是影响循环经济实现的关键。推行清洁生产主要靠企业来实现,但政府也要采取措施:一是要宣传发动,使企业有推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政策扶持和鼓励解决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问题;三是通过政府补贴等措施引导扶持,解决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四是制定统一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规划和循环经济型企业指标评价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执法管理体系,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8]29。

第二,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发展中循环,抓住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由于企业自身生产范围和规模等限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往往难以为企业自身所利用,而这些废弃物,又往往是其他企业的原材料。通过企业之间对于废弃物的相互利用,就会使整个经济在园区内循环起来。如:丹麦推出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他们是通过园区内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形成的生态产业链,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和废物排放率都显著改善[9]。要按照《规划》的要求,重点建立东营经济开发区等5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对其他经济园区也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造和提升:一要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来改造发展现有经济园区,二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引进项目,“要推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园区建设应确立生态标准,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8]30

第三,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推进社会大循环,突破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难点。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仅从企业和园区的层面推进还远远不够,还要推进整个社会大循环体系的建立。一要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落实生产者回收利用等的责任。二要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环保意识,以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支持垃圾的分类回收。三要建立非赢利性的垃圾回收组织,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系统。四要制定其他措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③。

(二)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第一,要正确认识比较优势理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比较优势理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贸易可以使交易的每个人都获益,这是因为它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这种理论对于指导区域之间的分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该理论的观点更多是一种静态的观点。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低端产业,如原材料的开采和销售,对于该地区和整个经济体都是有利的,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分工却不利于这一地区的发展。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发达者越来越发达,落后者虽然也能发展,但是与发达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我们要懂得扬弃,既要坚持其合理的内核,如《规划》中所要求的“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指导理论,那就是产业集聚理论。

第二,发展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某一产业或某几个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7]21。用以指导发展产业集群的理论就是产业集聚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具体来说包括成本优势、创新优势、产业集聚的竞合型寡占市场结构优势等等。通过发展横向集聚,可以把整个集群致力于同一产业;通过发展纵向集聚,可以打造出比较完整的生产链,发挥出巨大的效力。如中国的浙江省,2004年全省产值亿元以上区块601个,10亿元以上区块285个,100亿元以上区块37个。诸暨市大唐镇袜业集群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在该镇53.8平方公里土地上,相关企业达3000多家。2006年产袜子119亿双,销售收入272亿元,产量占全国的65%,占全球的1/3强[7]2。

第三,加速发展东营市产业集群。在过去的发展中,东营市已经形成了石化、盐化、橡胶轮胎、造纸等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东营市经济的发展,这些产业在黄三角地区举足轻重,在全国也较有影响。但是目前东营的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有“大块头”的企业(6家进入全国500强),但产业比较分散,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根据东营市的整体规划,要按照“四区一城”、“八大基地”的整体布局,打造高效生态的特色产业基地,各县区、市开发区、东营港开发区都要按照《规划》调整各自的产业规划。

(三)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结合起来

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首先,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等可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持,从而为减量化原则的实施提供条件。其次,按照产业链组织的产业集聚,可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从生产者、消费者到分解者的各类型的企业,为循环经济再利用、再循环提供条件。再次,产业集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可实现规模效应,从而为循环经济的末端治理创造条件。

反过来,循环经济也可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因此,一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引进项目。二要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来改造发展现有经济园区。三要推进东营市化工等传统产业向园区转移。采取有力的引导、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推动化工等企业转移,进入相关园区,这样既能解决城市周边地区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把相同或相类似的企业集聚到一起,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

(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系统工程建设

高效生态经济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高效生态定位实现的因素除了上述经济模式及指导理论之外还有很多,如产业结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创新能力、生活方式和考核体系等。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东营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相对来说,第三产业赢利能力更强,单位产值的能耗更低,如果不改变那种传统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是不可能实现高效生态目标的。从工业内部来看,工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创新能力为动力。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产业链中就会处在低端,只能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参与竞争,无法掌握产品的定价权,高效生态目标就难以实现。从价格形成机制来看,传统的价格形成机制造成了资源、能源价格偏低,使那些主要依靠卖资源、能源的企业有了生存的空间,也限制了资金向高端产业的转移,经济结构难以提升。从生活方式来看,传统的生活方式中奢侈消费的理念也与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从政绩考核方面看,传统考核指标体系过于重视GDP、财政收入等经济增长指标,而轻视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指标的考核。要从根本上引导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转变发展观念,必须对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以适应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

总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远大的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多措并举,凝心聚力,特别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灵活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税收、补偿、优惠等各种政策,创新完善价格、激励、考核等多种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凝聚政府、公民和全社会力量,只有这样,高效生态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1]魏后凯.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三点思考[N].大众日报,2009-12-09(3).

[2]李娅,贾希亮.三角洲开发模式比较及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开发的启示[J].理论学习,2009(12):22-25.

[3]徐锦庚,马跃峰.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N].人民日报,2009-12-15(17).

[4]李锋,刘旭升,胡聃,等.生态市评价指标体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2006-2012.

[5]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牛桂敏.循环经济:从超前性理念到体系和制度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6):63-65.

[7]冯薇.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8]尚勇.发展循环经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

[9]赵永新.循环经济:把经济与环境由“仇家”变成“亲家”[N].人民日报,2003-03-24(5).

注释:

①1999年6月,中国农学会、林学会、工程院等专家学者在东营召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研讨会后,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概念。

②有关数据参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和《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

③有关内容参见《东营日报》2010年3月22日张志国的文章《把握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推进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责任编辑:赵 玲]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and Realization Wa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ZHANG Zhiguo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Economics,the Party School of Dongying M 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Dongying,Shandong 257091,China)

High-efficiency ecology is the function position of th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In the traditional mode,high-efficiency had contradictions with the concept of ecology,the credit assessment subject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etc.However,they can be unified in so e aspects such as production technology,consumer psychology and Economic policy. Only when we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industrial clusters,and apply economy,administration and law integrally,can we achieve the aim of high-efficiency ecology.

the Yellow River Delta;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function positioning;way of realization

F127

A

1673-5595(2011)01-0029-06

2010-10-20

张志国(1971-),男,山东垦利人,中共东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功能定位经济区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
黄河三角洲奋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