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例NICU躁动患者的护理

2011-08-15杨柳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镇静剂躁动监测

杨柳燕

躁动是NICU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给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均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经认真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GCS评分7~15分,男19例,女11例;年龄16~81岁。脑挫裂伤5例,颅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5例,脑溢血2例,脑干损伤3例,颅内肿瘤1例。

1.2方法 对30例躁动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非药物干预及镇痛镇静剂治疗,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病情变化以及处理后的效果。

1.3结果 24 h躁动控制15例,24~48 h躁动缓解9例,6例>48 h逐渐好转。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无意外差错事故发生,效果满意。

2 护理

2.1疼痛评估方法 最有效、最可靠的疼痛指标是患者自身叙述。评估疼痛的部位、特点、影响因素、伴随症状以及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可以用口述等级评分(VRS)、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值等级评分(NRS)。患者常常由于使用了镇痛镇静剂而不能表达他们的疼痛水平,行为-生理评分可用于该类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价。

2.2镇静指数评估 成人评估镇静常用Ramsay,通常认为镇静指数2和3为理想的镇静水平。

2.3观察与护理

2.3.1非药物干预措施 及时发现躁动,寻找诱因,采取合适的体位,躯体按摩、分散注意力,减少外环境的刺激,减少激惹性生理刺激:正确摆放各种导管,避免导管的牵拉、解除呼吸道梗阻、解除便秘及尿潴留等,做好基础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焦虑,保持患者舒适,改善环境,倾听患者诉说,尽量满足患者需要,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规范使用约束用具,是预防躁动引起坠床、撞伤抓伤、导管脱落等意外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1]。

2.3.2排除引起躁动的疾病因素,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在去除疼痛因素和(或)充分镇痛的基础上再实行镇静治疗。

2.3.3镇痛镇静药物使用

2.3.3.1危重患者镇静药物的给药方式应以持续静脉输注为主,使用输液泵或注射泵,可使血药浓度相对稳定,保证较好的镇痛效果。为尽快达到镇静目标,首先给予负荷剂量。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后,第一个4 h内每小时监测1次镇静程度,然后每2 h监测1次,连续8 h,以后继续给药,每4 h 监测一次[2]。

2.3.3.2呼吸功能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患者监测自主呼吸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镇静不足时,出现呼吸浅促、潮气量减少、血氧饱和度下降。镇静过深时,出现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变浅,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2.3.3.3循环功能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等,给予负荷剂量时,应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给药速度,力求血流动力学平稳。镇静镇痛不足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此时不要盲目降低血压和心率,应综合评估,充分镇痛,适当镇静。

2.3.3.4神经肌肉功能 长时间制动,使患者关节和肌肉活动减少,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给予积极的物理治疗,包括鼓励主动运动、帮助被动运动及肢体按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保护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功能。

2.3.3.5苯二氮卓类药物中较为常用的有丙泊酚和咪达唑仑。丙泊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镇静药物,长期使用可致甘油三酯血症,在使用其过程中,应减少其他途径的脂肪摄入量。发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及高脂血症等表现,应当及时降低用药量,甚至停药。丙泊酚的具体输注速度应根据所需要的镇静深度进行调节持续输注时间超过48 h和输注速度大于4 mg/(kg·h)易引起异丙酚输注综合征的发生[3],因乳化脂肪易被污染,单次药物输注时间不宜超过12 h。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时可先推注2~3 mg,之后以0.05 mg/(kg·h)静脉滴注维持。若患者是醉酒所致外伤引起躁动,则不能使用咪达唑仑,因咪达唑仑与之合用将抑制生命体征。

2.3.3.6患者理想的镇静水平是患者能保持正常睡眠一觉醒周期。实施每日唤醒计划,每日定时中断镇静药物输注(宜在白天进行),评估患者的精神与神经功能状态,评价结果应系统记录,并根据结果判断患者对镇静剂的反应及调整镇静剂的用量。

2.3.4严格交接班 一查患者四肢及全身皮肤情况;二查患者躁动的改善情况;三查护理措施是否有效[4]。

3 结果

经过严密的监测、观察、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疼痛不适、焦虑、睡眠障碍等情况均有好转。24 h内躁动控制15例,24~48 h躁动缓解9例,6例>48 h逐渐好转。

4 讨论

躁动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医源性刺激、环境刺激和情感不适等,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分析躁动的原因,根据躁动的原因,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治疗、护理。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以减少镇痛镇静剂的使用。使用镇痛镇静剂时,严密监测镇静水平及病情变化,加强呼吸、循环、胃肠系统等及神经肌肉功能的监测与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严格交接班。保证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俞美定,王冬梅,刘红.脑外科监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97-1798.

[2]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3.

[3]刘佩文,喻维.ICU疑难问题解析.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47.

[4]张萍.躁动患者的安全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25.

猜你喜欢

镇静剂躁动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