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场强MR泌尿系统水成像的应用探讨

2011-08-15蒋飞程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场强含水尿路

蒋飞 程钢

MRU是继静脉尿路造影,尿路逆行造影,超声,CT和MR常规检查之后出现的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新技术,其优势在于:①无创伤检查无需插管;②安全,不使用造影剂,无造影剂不良反应问题;③多方向成像是观察解剖形态的好方法。MRU结合常规MR检查及其他影像检查做出综合诊断是较为理想的方法。适用于:①碘过敏者;②严重肾功能损害者;③儿童及妊娠妇女;④不能耐受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者。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深圳安科公司OPEN MARKⅡ永磁型MR扫描仪,场强0.2T,使用腹部体表线圈。

1.2 一般资料 收集26例进行MRU检查并手术结果患者资料。男15例,女11例。常规轴位扫描T1WI SE序列(TR300 ms TE16 ms)T2WI FSE序列(TR3000 ms TE87 ms);矩阵256 256;层厚10 mm;层间距2 mm;12例加做梯度回波序列GRL(TR400 TE16 FA60)。全部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L(TR5000 ms-6000 ms TE595 ms;回波链80;回波间隔时间35 ms;层厚30 mm-70 mm)冠状扫描,17例加做矢状FSEL序列扫描。

2 结果

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如下:正常3例;梗阻伴积水18例,其中结石14例;输尿管先天狭窄2例,肿瘤2例;畸形2例;其他3例。

3 讨论

MRU技术基本原理[1]:利用尿路内自由水具有长 T2(1200~2000 ms)特征,采用一定的序列和扫描参数获得重T2加权像。使含水器官组织显影而实质器官和流动液体为低信号而达到水成像效果。T2驰豫是横向磁矩由最大到最小的过程,T2WI主要反映组织的横向驰豫差别。一般T2WI成像TR采用大于任何组织T2值的时间而TE介于不同组织的T2时间之间,此时图象主要反映的是T2大于TE时间的组织信号。随TE时间的延长T2WI权重越重。当选用大于其他组织T2而小于自由水TE的TE时根据理论除自由水以外其他组织将无信号,那么得到的是一个仅有含自由水器官信号而不含水或含水少的器官组织无信号的图像,就达到突出含水器官抑制无水器官的目的。

低场机MRU应用要点:低场MR系统由于场强低,磁场均匀度低,信噪比低等设备固有条件限制使MR水成像应用范围有限。低场强MR采用厚层单层扫描及容积扫描技术。但经检查前充分准备,检查中参数合理设置以及图象后处理依然能得到良好质量的图像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①检查前准备:a.禁饮禁食10 h减少胃肠消化液干扰。b.检查前10 min速尿及654-2肌内注射抑制输尿管蠕动及增加尿路水含量。c.检查前呼吸训练减少呼吸伪影干扰。②扫描参数选择:a.根据患者体形选择合适层厚及扫描视野,原则是尽量少的纳入尿路以外器官以减少干扰,尤其是膈肌,必要时选用不同的视野扫描。b.根据实际情况选择TR TE。c.根据病变情况加做矢状FSEL扫描。

病变部位、性质与诊断价值:①肾实质病变:由于低场强MR是容积扫描前后组织重叠过多且肾实质含水相对较少信号较低故对病变细节显示较差,诊断价值低。②肾盏、肾盂病变:肾盏、肾盂含水丰富,解剖细节显示及病变信号对比较好诊断价值较高。根据其形态改变扩张、受压、变形及壁的改变以及病变与其关系,再结合常规扫描不难判断病变位置及性质。③输尿管病变:输尿管形态规则周围组织对比度好,MRU显示效果最佳诊断价值最高,尤其是梗阻病变与畸形。根据其形态变化容易判断梗阻部位,根据梗阻端的形态及输尿管壁的变化等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MRU显示尿路全貌对于畸形显示一目了然。病例1。MRU冠状及矢状图象显示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双输尿管中段部分紧密伴行,异常开口输尿管下段绕行膀胱后开口于正常尿道外口与肛门之间。术中所见与MRU完全吻合。④膀胱病变:膀胱病变常规扫描效果较好少用MRU检查。对于膀胱三角区尤其是输尿管开口附近病变MRU对于判断输尿管是受累及梗阻情况有很高价值。

综上所述,低场强MR泌尿系统水成像技术对于尿路病变尤其是梗阻、畸形病变的定位诊断是很准确的,结合常规扫描及其他影像检查做定性诊断是可行的。

[1]卢彦,张雪哲.磁共振水成像.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9-167.

[2]隋帮森,吴恩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场强含水尿路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LTE-R场强测试系统的实现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