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

2011-08-15高清梅毛培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胃管反流体位

高清梅 毛培红

3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

高清梅 毛培红

目的 综合治疗和护理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 我院新生儿科 NICU自 2008年 6月至 2010年6月共收治 GER新生儿 32例,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 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采用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好。结论 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治疗;护理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由于各种局部或全身原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及其以上部位而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可高达 80%~85%。反流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90%以上的患儿常表现为呕吐,还可有体重不增、食管炎、食管靡烂或溃疡,表现为不安、激惹、拒食,重者呕血或便血,导致缺铁性贫血。反流物吸入后可有吸入症状:肺部合并症,呛咳、窒息、呼吸暂停、吸入肺炎,并伴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我院新生儿科NICU自 2008年 6月至 2010年 6月共收治 GER新生儿 32例,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 GRR新生儿中男 22例,女 10例,胎龄 28~40周,其中早产儿 23例,平均出生体重(1550±400)g;足月儿 9例,平均出生体重(3200±410)g。22例因呕吐门诊就诊入院,10例因呕吐伴青紫或呼吸不规则由产科转入。发生时间:生后3h~6d,19例;7~20d,13例。每日呕吐次数不等,多在进食后 1h内出现,呕吐物中伴咖啡样物者 3例,其中吸入性肺炎 8例,出现呼吸暂停 6例。入院采用洗胃、体位、抚触、饮食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26例未再出现呕吐(占81.2%),6例仍有呕吐(占 18.8%),症状较前减轻,患儿出院后跟踪随访半年均未再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等并发症,无一例行抗反流外科手术。

2 诊断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5min内有 3次以上反流者可确诊[1]。

3 护理

3.1 体位护理方法 适当的体位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治疗方法,对防止胃食管反流患儿呕吐、溢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轻症患儿可采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位,即上半身抬高20°~ 45°,于喂奶后 30min或睡眠时,每次 30~ 60min,也可采取双角度体位,是将患儿头抱于左臂上,面向母亲喂奶时的体位姿势,此时患儿的身体长轴与水平面的角度及患儿左前斜位的角度均为 45°~60°,在喂奶后保持这种体位 30~60 min[2];早产儿需入暖箱保暖的患儿应将床头摇起,使床与箱体平面呈 15°~20°角斜坡侧卧位;严重者予以俯卧倾斜位体位治疗,即上半身垫高或床头抬高 30°,于哺乳后 30min或睡眠时,使患儿面向左侧,双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每次 30~60 min。头高俯卧位[3]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减少该病的发生,但采取此体位不利于病情观察和护理操作,故需专人守护。

3.2 一般护理及病情观察 入院即进行生命体征常规检测,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意识及呕吐、溢奶、呼吸暂停等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处理。注意观察患儿呕吐的次数及返流物的颜色、性质、量,警惕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严重者须禁食。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尿量、体温状况,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予以纠正。

3.3 喂养的护理 对于伴发窒息及呼吸暂停的患儿应暂禁食。其余患儿应根据个体情况采取个体化喂养方式。宜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次避免过饱,注意喂养技巧。最好抱起患儿喂养,早产儿宜定时定量喂养,极低体重儿应由 1:1奶粉开始逐日逐次增加奶量,最终过渡到全奶直至正常喂养。超低体重儿宜选择鼻饲喂养,鼻饲前应将胃内容物抽出,再缓慢注入奶,避免鼻饲速度过快,量过大。胃肠研究提示[4]胃属容量适应性脏器,如短时间内胃容量急剧增加或受到冲击,胃很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宜发生呕吐。鼻饲时间应在 30min左右,鼻饲完毕应观察 5min,喂奶后应加强巡视。同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 5~10min/次,每 3~4h予以 1次,对经肠道不能达到生理需要量的新生儿,仍需静脉补足生理需要量。

3.4 洗胃的护理 对于住院期间反复呕吐的患儿应予以洗胃。即采取经鼻腔插入胃管洗胃,通常选用一次性 8号新生儿硅胶胃管。插胃管时患儿平卧,头稍后仰,当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用手托起患儿枕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使食道口处于一个半开状态,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插入胃管的长度按常规新生儿的体表测量方法即前额正中发际-剑突的长度约 14~16 cm,再插入 4~6 cm,边插入边抽吸胃液以判断是否到达胃体内。确定在胃内后固定胃管。洗胃液一般用生理盐水 40m l+5%碳酸氢钠 10ml配比成 1%的碳酸氢钠液,将胃管接 5ml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然后用配好的洗胃液 5~10ml/次,反复清洗 3~5次,直至洗出液清澈为止。通过洗胃可将分娩时吸入的羊水或其他残渣及时清理干净,经洗胃的患儿呕吐次数明显减少。

3.5 药物治疗的护理 吗叮啉可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应在喂奶前 20~30m in口服或鼻饲;食管黏膜保护剂思密达,能促进胃黏液和碳酸盐及前列素E2分泌,促进黏膜营养和上皮增殖,保护食管、胃黏膜,此类药也需进食前 30min服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应使用小剂量,大剂量可致胃肠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5],应用时应缓慢注射,应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

4 小结

过去认为食管下括约肌(cardiac sphincter)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惟一解剖结构。但现在认为GER并非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低下单一的作用,而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产生。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底肌与贲门肌发育差,幽门肌发育好,在仰卧位时,幽门可高于口腔平面,易发生胃扭转,造成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内压增高,易导致食管反流。加之新生儿分娩时吸入过多羊水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及粘液分泌亢进,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导致新生儿出生后无法正常哺乳,造成患儿营养不良、脱水甚至窒息的发生。此类患儿,护理人员提高重视,及时巡视观察,主张饮食和体位治疗是主导方案;对有窒息史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重视胃肠道和呼吸道症状;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腹胀情况,了解有无喂养耐受的假象,预防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同时配合洗胃、药物治疗,有效减少了胃食管反流并发症,完善了护理工作。

[1] Inboo TH.Silen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how much do we miss?Arch Dis Child,1992,67:1325.

[2] 朱维廉.新生儿呕吐的 X线诊断及喂养指导.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2):65.

[3] 张跃娟.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91.

[4] AVIV JE.Effects of aging on sensivity of the pharyngeal and supralotlic areas.Am JMed,1997,103:74-76.

[5] 陈杰,潘峰.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观察.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52-53.

261011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胃管反流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