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1-08-15尹立新

中国商论 2011年4期
关键词:物流院校专业

尹立新/文

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尹立新/文

现代物流是物资、信息技术、资金、人员等要素在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领域中构成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化的趋势促使现代物流业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为现代物流产业培养适用人才。

国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各种层次的物流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等形式,形成了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欧美国家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其中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供应链物流战略,也包括相关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如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会计等。土木工程系开设的物流课程包括:港口规划与管理、运输系统分析、智能交通与车辆系统、道路网络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工业工程系开设的课程包括运营规划与控制、工业物流、库存系统等。

日本的大学物流专业课课程设置强调多元化,突出特色,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并注重拓展学生知识面,以适应物流领域的多方位需求。

目前,国外物流教育的纵深研究领域包括:配送战略与规划、仓储与物资处理系统、物流系统设计、自动仓库设计、供应链管理、在线车辆调度算法、智能交通系统与多式联运、港口的网络模型联系和电子商务物流等。

发达国家除了在高等院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外,各种非正规的培训也非常普遍。物流行业协会和高校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既涉及整个物流流程,又各具专业针对性,培养目标明确,特色突出,能够使学员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课程。同时,欧美日等国都建立了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信息技术、国际物流、供应链及财务管理是欧美企业对物流人员的培训重点。

国外开展物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壮大的物流企业的需求。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不断改变,主要表现在学历和专业要求、在职人员专业培训等方面。学历情况和专业学习方向是考核物流人员受规范专业教育程度的两个标准。欧洲物流协会(ELA),德国联邦物流协会(BVL)和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分别对欧洲和美国的物流管理人员学历和专业教育方向进行了长期调研。研究表明,欧洲及美国物流人员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相对稳定,而接受研究生教育和本科以下教育的人数有所减少,同时物流人员中接受专门培训和获得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有所提高。在物流专业方向上,研究调查表明,物流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变化,其趋势是物流人员在管理学和其他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教育显著增加,这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以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第三大利润源,正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广东、天津、河南等省市相继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项目的上马,国内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理论和培养模式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培养出的人才数量少且知识结构不甚合理。

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少量外企。目前,在我国国内有300多所本科院校、6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1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有物流专业。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这八所大学的物流专业开设较早并有一定特色。

物流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计算机科学等内容。目前国内物流本科专业大多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高职高专和中职学校基本都是物流管理专业。现在物流专业一般设置在商学院(系)、工商管理学院(系)、交通学院(系)、机械学院(系)下面,也有的单独成立物流学院(系)。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院校能够完全涵盖物流这一学科的所有领域。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现代物流业是由商业、物资、储运等众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一个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整体。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上,我国没有摆脱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状况依然存在,各专业之间课程设置重复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许多学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使物流人才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2.教学内容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相差较大

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物流学科和课程体系明显落后。虽然我国物流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严重不足。我国许多物流企业的服务项目、方式和经营手段等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迫切需要改革我国物流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型物流人才。但我国现有的物流教育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

3.缺乏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合格教师

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物流管理教育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我国多数专业物流教师是从管理学、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转型而来的,缺乏对物流规律的认识,极少能形成自已的理论。这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物流知识的学习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发展我国物流教育、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简单化

在物流教学方式上,我国大多数院校还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将实际操作同理论相结合。物流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实现我们教育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物流人才。现实中我国的物流教育者很少深入企业做一番实际性的调研工作,将课堂的理论带到实际工作中去检验。学生在如此的教育方式下,自然是变成眼高手低的“秀才”。这也是我国很多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不被物流企业所选择的原因之一。

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适合国情的物流人才培养方向

我国大中专院校设置物流专业时需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各自的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各个学校都全面开展物流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教学是不现实的,应该各有侧重。交通类院(系)可注重运输规划方向的教学研究,工商管理院(系)可在企业物流的基础上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教学研究,商学院(系)可偏向于物流规划,机械类院(系)则可偏向于物流机械及自动化工程方向,物资类院(系)可偏向仓储和库存优化方向。一些传统的专业如包装工程,储运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可以侧重该领域与物流专业环节相结合的工程技术教学研究。物流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实际问题不断学习、深造,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打造适合国情的物流课程体系

针对物流专业教学内容,我国各类院校需要不断引进国外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实新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物流成本分析,供应链流程再造等,更重要的是增加物流实践和案例教学方法。物流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其缺乏了解,需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企业实习,增加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物流技术及理论的日新月异也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院系可以开展案例教学,通过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此外,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物流实践工厂和物流实验室,进行物流模拟教学。

大力提高物流师资水平,加强教材建设

物流师资水平决定物流教学水平。目前,我国各类院校的物流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且数量较少,应大力提高物流师资水平。可通过开展在校物流师资出国培训和聘用国内外物流专家和企业资深物流经理为客座教授等办法来实现。学校内可加强合作,实施“一师多用”,有效利用学校内现有资源与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最终提升院校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配备适用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充斥市场的物流专业教材和辅助教材内容大多雷同,体系不健全,缺少规范性的基础教材和真知灼见的专业教材。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教材,同时也可引进国外优秀的教材作为参考。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

物流业操作性强,我国各类院校在物流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校及培训机构在教学中应该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如聘请企业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可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建立校内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物流院校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