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2011-08-15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晓春赵婷钰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晓春 赵婷钰
1 本土化的内涵
1.1 本土化的定义
所谓“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也是着实承担在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发展壮大以及国际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本土化”经营的道路,尽快融入东道国经济中,求得在东道国顺利的生存并实现发展。
1.2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主要类型
1.2.1 人力资源本土化
人力资源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应用东道国当地的人力资源进行生产、销售和管理。本土化管理是当前全球跨国公司的趋势,而人力资源本土化管理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一方面,运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可以有效地节约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当地人才更熟悉当地的语言,更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传统、当地的市场,当地人与本地交流更加亲切,更方便和当地政府、消费者互动沟通。
1.2.2 原材料采购本土化
原材料采购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原材料的采购,然后将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一方面,在东道国就近采购原材料,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运输材料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迎合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民族情感,同时还能促进当地原材料提供商的发展。
1.2.3 产品本土化
产品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当地的消费需求和偏好设计产品的外观、口味、质量、包装、品牌等各个方面或是服务的特色。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或服务,而这种产品或服务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正是产品的本土化使得这些产品或服务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赢得顾客的青睐,具有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1.2.4 品牌本土化
品牌本土化是指企业在设计当地使用的品牌时,兼顾当地消费者的文化、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注意进口国的民族顾忌。如果需要翻译自己已有的品牌,企业必须注意当地语言文化的应用习惯及历史;在广告策略方面,广告宣传不仅要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作息习惯,还要考虑当地消费者接受媒体的习惯以及当地各种媒体的传播效率和影响率。
1.2.5 技术研发本土化
技术研发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并利用当地的优秀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研发中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在华成立独资研发中心;二是与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研究人员和科研基地;三是在具体的业务部门内部成立研发部门。在华设立研究中心,不仅可以对市场需求及资源条件的变化做出更快的反应;同时还能对中国的社会及其变化进行研究,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也是为跨国公司占领市场巩固了根据地,争抢我国的优秀人才和技术。
1.2.6 销售渠道本土化
销售渠道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采用与东道国文化、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相适应的分销方式。不同的经济水平、社会经济体制、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及不同的消费群体,对分销方式的要求和偏好就不一样。而企业的目的是出售自己的产品,因此必须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水平还不够,而且有很长一段计划经济的历史,因此适应中国的销售渠道不同于市场经济发达国际的销售渠道。
1.2.7 营运管理本土化
营运管理本土化是指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初期以母公司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也是跨国公司采取在海外设立自立性统辖公司的方法,将管理权限很大程度上,下放给子公司。跨国公司将这些海外子公司统一协调,从而形成海外经营生产据点的网络,实现高效的规模经济,节约管理成本,取得竞争优势。
2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2.1 抢占我国企业的国内市场
首先,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本身就意味着对我国国内市场的瓜分,必然会影响到我过企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其次,跨国企业采用本土化战略以后,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能满足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经济水平、品味偏好等。这样使得国内企业在对国内市场的熟悉程度方面的优势不断削弱,提高了跨国企业与我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挤占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目前,跨国企业通过对我国市场份额的掠夺和对高利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控制,抢占了我国未来更多的经济增长领域和经济增长点。因此,跨国公司本土化容易形成市场垄断与产业控制,冲击民族产业,孤立本土企业,使本土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被“边缘化”。
2.2 与我国企业争夺人才
如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市场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在华的跨国企业聘用具有当地文化背景、消费习惯、购买力水平的本地人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节约劳动力成本,而且可以方便的与当地消费者和政府进行沟通,减少信息成本。
另一方面,相对国内企业而言,在华的跨国企业一般在财力、管理等方面更具优势,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更优厚的工资待遇、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加完善的福利待遇,因此,比国内企业更能吸引人才,从而造成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流失,加剧了我国企业人才短缺的危机。尤其是,挖走高科技人才比单纯增加投资,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打击更大。
2.3 占用我国企业的供应链
供应链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在特定的市场中是有限的。一般来说,跨国企业比国内企业更有财力,更有规模效益,因此它们能对上游或下游企业给出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从而抢占我国企业的供应链资源。
2.4 影响我国产业安全
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策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一些威胁。
首先,在与跨国企业争夺人才的斗争中我国企业常常处于劣势地位,人才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威胁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安全性。其次,为了追求垄断利润,跨国公司常常凭借其在资本、管理、技术、人才、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压制我国企业的发展,遏制我国新兴产业的崛起,阻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已经占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3%,出口额的48%,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安全;此外,金融业和服务业我国的两大薄弱产业的对外开放,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和冲击。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威胁必须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2.5 扰乱市场秩序
我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初衷是为了引进雄厚的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也希望中国企业学习外国企业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及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然而,有部分跨国公司却利用我国市场的不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生产质量低劣的产品、欺骗消费者,甚至出现非法经营、偷税漏税、贿赂官员等行为,严重扰乱我国市场秩序。
此外,一些跨国公司还利用本土化战略,想我国转移其母国的淘汰产业或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加工产业,从而造成我国资源浪费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 对我国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想战胜在华跨国企业,或者说,要想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反技术锁定和学习型投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外资的应用效率。目前,许多国家建立了以高新技术开发为主的工业园区,并吸引大批国内外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弥补自己在技术方面的劣势。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可以通过模仿、二次创新、局部创新、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逐渐实现自主研发,开发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新技术新工艺。
另外,我国企业还应重视优秀人才的吸收和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与环境。
3.2 化“竞争”为“合作”
我国企业还应完善自己的营销理念,树立关系营销的新型营销理念,重视将“合作”来代替“竞争”,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或其他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市场、开拓市场、进入市场、占有市场,共同开发产品、建立分销渠道、传播信息、促进销售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双赢”。例如,作为供应商或销售商参与到价值链之中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培训中心,除对自身员工进行培训,也对供应商、分销商进行培训。
3.3 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
当我国企业成长到一定阶,能够独立抵抗风险,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时,就应该鼓励企业“走出去”,投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让我国企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自己的海外营销点,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在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吸收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增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
3.4 完善行业制度,规范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行为
首先,从政府角度而言,应该遵循WTO的有关规定在适度保护我国幼稚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各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标准;要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减缓跨国公司本土化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各级政府应公平对待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不能盲目实施一系列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而忽略了对本土企业的保护。
其次,应该完善国内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跨国企业的行为,防止跨国企业转移定价、偷税漏税,防止跨国企业出现垄断市场和控制行业的行为,防止跨国公司已本土化战略的名义向我国转移高污染技术或已淘汰的技术。
最后,还可以引导跨国公司本土化与我国企业的改革改组相结合,在利用跨国公司资源的同时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能够利用相关政策引导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使其参与到我国的经济建设规划当中,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本土化经营战略不但给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资源,也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一员,应该认清目前的形式,勇敢迎接跨国企业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并将其化为新的机遇和动力,引导其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史自力.跨国公司本土化:挑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5.
[2]黄卫平.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再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
[3]朱允卫,董美双,张春森,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问题,2003.
[4]桑白川.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中的中国企业战略[J].管理现代化,2003.
[5]吴显英.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