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的旅游经济与城市协调发展

2011-08-15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秦克涛

中国商论 2011年24期
关键词:重庆市重庆设施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秦克涛

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势。而现在制约重庆市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就是如何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方案,建成包含技术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一体化、全方位的旅游经济,并要实现在正确思想指导之下,促进重庆市的协调快速发展。

1 重庆旅游经济的优势

1.1 旅游资源丰富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景观。由于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有多条长江支流汇入,水资源丰富,且江河流经之处,自然风光优美,且多为自然天成,不需要过多的人力、财力的投入,经过简单的开发就可以作为旅游景点进行经营。除了江河之外,重庆境内还多为丘陵、山地地形,山间景色宜人。且由于山与江河环绕,形成十分自然、优质的旅游资源。而重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则源于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重庆在历史上,曾是著名的革命城市、地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地区,有关反映红色革命、解放战争题材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1.2 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庆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的建设迅速发展,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水、陆、空,包含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在内的立体交通网。在陆路上,重庆克服了自然地形、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天堑变通途,修建了数千条铁路线和数千个隧洞、上百座大桥。公路基本延伸到角角落落。建成火车站4个,汽车站数个。在水路上,轮船载客和运输都比较发达。在航空上,已建成江北机场。

1.3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重庆市政府历来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鼓励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重庆市正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旅游中心城市而不断努力,相关的政策和配套设施、引进投资等也在不断跟进。

面对当前各个省市都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旅游业、旅游资源的背景之下,竞争压力不断增强。重庆市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瓶颈,主要表现为:开发不够充分或过度开发、没有形成本省的特色、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未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农业、工业的带动作用等。因此,探索如何通过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促进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进一步发挥重庆旅游资源优势,促进重庆旅游经济发展

2.1 适度开发旅游资源

所谓的适度的开发,概括说来就是不要“过犹”,也不要“不够”。所谓“过犹”是指过犹不及,是指对于一些自然旅游资源来说,自然环境有自身的承受能力,过度的开发,不控制游客数量的无限制经营,都会产生一些过犹不及的危害结果。如导致局部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且往往这样的污染和破获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开发经营的收益。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尤其对于自然旅游资源一定要倡导生态旅游模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适度控制游客的数量。所谓“不够”是指对于很多资源没有完全发掘其内在的价值和内涵,远远没有发挥其价值。尤其表现在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应当深刻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并将之与现实的社会精神文化进行巧妙衔接,寻找现代意义。

2.2 建设特色旅游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质。重庆的特质就是——山城重庆。在当前特色旅游当道的今天,没有个性、特色的旅游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前景,而更会造成对资源的严重浪费。重庆旅游经济开发的重点就是要去抓住重庆自己的特质。“山城”可做的文章很多。如“山城三日游”,就可以将山地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集中向游客展示山城旅游集群。但是这样的旅游资源一定要体现自然地理风光的典型性。再如,历史上依赖山城所进行的地下谍战也可以用来开发。模拟谍战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建造“谍战风云”特色体验馆,让游客有机会体验谍战的惊险和刺激。还有,利用山地的特殊地形和自然条件,发展“果园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劳作的机会和享受收获作物的体验。

2.3 配套设施紧跟步伐

在现有基本配套设施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主要是要进一步发展便利旅游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配套设施。主要是要加快发展城市交通、旅馆、娱乐休闲、购物等附属辅助设施,使得游客方便游。加快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拓宽、整修道路,提高绿化水平,开展全省卫生清洁活动,建设清洁城市,使得游客愿意游。且要实现这些配套设施的一体化整合,各个方面都要兼顾,而不能偏废一个或几个方面。

2.4 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对第一、二产业的带动作用

旅游经济作为第三产业,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的、低投入、低消耗的产业,除除此之外,它对于第一、二产业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它能通过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城镇化的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和保障水平。对于第二产业来说,通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促进落后的、低效的、污染重的产业链进行升级换代,增强第二产业的活力。然而在实际中,政府往往忽视了这一巨大优势,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分开、分别发展,忽视了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的不可割断的内部联系,和相互带动和促进作用。因此,重庆市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认清并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并对作用的发挥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支持。

在弄清楚问题的症结之后,下一步的思路就是如何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之下,搞好重庆市的旅游经济,促进重庆市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至关重要。

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是进行实践的思想保障和指导,没有正确、科学的思想作指导,任何时间工作都会迷失方向,陷入僵局甚至是错误。因此,在重庆市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重视科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

3.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重庆“打黑”的阴霾还笼罩在重庆市方方面面的建设之中。在搞好重庆市旅游经济的关键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指,在建设重庆市旅游经济,开发重庆市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其次,要坚决杜绝社会不良风气和党内腐败风气的影响,坚决杜绝具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关联和干涉。不能将重庆市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毁于一旦。同时,还要坚信,重庆市的主流思想是端正的,一部分黑恶势力的存在并不能决定整体的方向性和政治性。

3.2 树立全局观念

树立全局观念是指,要将旅游经济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要从全局出发,整合旅游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全局观念的另一层深刻的含义是要树立重庆市建设特色性和全国建设的一般性之间的关系,积极在本省内发展旅游经济,响应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第三层深刻的含义是指要将重庆市旅游经济做大做强,树立国际化的眼光,树立世界观念,争取是重庆市旅游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综上,全局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旅游经济和其他方面的 建设看成一个全局;二是将重庆市放在国家这个全局中进行建设;三是将重庆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置于世纪经济发展的全局之中。

3.3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已经经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论断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国情和阶段性特点的科学论断。重庆市旅游经济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建设成为可持续的旅游经济、生态经济;统筹城乡、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共同发展;建成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经济;协调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要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对第一二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升级;争取使重庆市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的、生态的旅游城市。

搞好旅游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重庆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并促进重庆市市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搞好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4 协调重庆旅游经济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4.1 协调自身发展与接待外来游客的能力

所谓协调二者的关系,是指在建设旅游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而不顾城市自身的健康发展、城市的自身承受能力以及市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不可南辕北辙,喧宾夺主,只顾搞好接待外来游客,而忽视市民的感受。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承受能力是出发点,不能不顾承受能力,无限制开发,应当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不能急功近利,大搞政绩性旅游项目,而不能真正惠及民众,满足游客的需要。

4.2 提高旅游工作者、接待者的综合素质

旅游工作者就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最好的名片。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城市利益的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极大的促进重庆市旅游经济在同行业、相互竞争的省份中脱颖而出,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旅游工作者对游客的细致周到的服务,会对客源形成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笼络和发展新的客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且高素质的旅游接待者、工作者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他们形象的美好就决定了城市的美好形象,他们如果形象素质不佳,将直接影响游客对城市的印象。除此之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的水平,旅游工作人员加深对整个行业的了解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

4.3 以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促城市整体形象的改善

为了促进本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凸显其对本省经济实力的提升,建设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和附属设施是大势所趋。在当前各省旅游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之下,配套设施和附属设施的建设完善程度、人性化程度将在未来决定旅游经济的发展走向,和旅游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对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和附属设施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要建设既适于能够服务于旅游业又能惠及民众日常生活的设施,而不能搞暂时的建设、重复的建设、空中楼阁建设,完全脱离实际需要,不实用。要将对旅游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联系起来,使这些配套设施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自然融入城市之中。焕然一体的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改善民众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会提升整个城市在外来游客中的形象。形象提升之后的效果就是,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重庆市来旅游,这必将促进重庆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重庆市自身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适合发展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不会迷失,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设成为绿色、低耗、适度的生态旅游经济。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身的特殊情况,建设有重庆特色的旅游经济,并通过旅游经济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且要协调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重庆市旅游业定能开出美丽之花,旅游经济必然繁荣昌盛。

[1]许曦,黄大勇.重庆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评析[J].西部论坛,2010(6).

[2]邹再进,罗光华.论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相关规划的关系[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3]伍鹏.湘鄂渝黔边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猜你喜欢

重庆市重庆设施
重庆客APP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民生设施非“摆设”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