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的商贸物流区建设对策研究
2011-08-15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王瑞玲
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王瑞玲
重庆热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宋春叶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推进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重庆两江新区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已建成150多平方公里,实际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两江新区将采取“1+3”的管理体制,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两江新区的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两江新区的成立可以看作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区域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改变重庆本地产业空壳的现状,使之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的战略高地。其中,商贸物流区属于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板块,是重庆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布局区。因此,加强商贸物流区的开发,培育新的增长极是两江新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针对商贸物流区的建设提出以下对策。
1 规划先行、科学发展
与浦东、滨海不同,两江新区大部分为建成区,既面临老城改造,又有新区的发展,因而规划布局较为困难。规划要对“十二五”期间的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等情况进行详细、清楚地阐明,并对 “十二五” 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好两江新区“十二五”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做好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为重庆城乡统筹和城市化进程提供较好的指导性文件。做好新兴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和对接,传统产业的强大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新兴产业又能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重视技术创新和对专利专有技术的保护,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紧密协调、配合,注重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和社会民生,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开发建设的主旋律,用国际化的眼光,把握工作重点和难点,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通力解决建设和发展难题。这一规划的编制是实施商贸活区、商贸活县、商贸活乡、商贸活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对未来商贸发展的重要定位。在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今后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这也是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在编制规划之前,要认真回顾重庆市的“十一五”工作,还有哪些没有完成,还有哪些完成得不好有待改进,还有哪些急需加强。在规划中要总结经验教训,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出差距,结合重庆市的基本情况,突出重庆市工作的亮点。结合两江新区和重庆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定位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两江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细化规划布局,提升环境质量,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空间上,应根据重庆和两江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从而形成能够满足重庆辐射周边的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商贸流通业,使其能够良性发展,不内耗、不重复建设,做到有层次、错位发展、一区多园、优势互补的局面。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搞好征地、规划、建设等方面工作,提升项目设计和建造的质量,使工程走精细化路线,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在规划三大特色板块和十大功能区布局时要注重城乡空间的协调开发和发展,重点规划好一批商贸流通业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将其打造成为支持重庆“十二五”发展的领头羊。
2 政府帮扶、加强监督
要建立稳定、透明、公正的法规制度和贸易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特殊监管区域为中心和节点的保税物流网络体系,从而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主动适应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要有服务意识,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实现有效监管,整合各行政部门资源、简化服务流程和手续,使政府服务高效率、高水平、全覆盖,从而为两江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在两江新区的发展上,实现政府服务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的纵横结合的方式。
两江新区管委会运作要规范化、制度化。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政策确保企业和政府间、企业和企业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通过召开例会、调研或各种活动等形式,使两江新区区域内各成员单位保持沟通和联络。在开始的市场培育期,建立企业规范经营和政府扶持、监控相结合的互动机制,促进两江新区企业的繁荣和健康成长。
两江新区政府部门要主动帮助区域内企业了解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可以通过内刊、专门网站等形式供企业免费获得信息,专门出版关于两江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刊物对外公开发行或友情赠送,积极扩大两江新区的知名度。通过栏目的精心设置,跟踪国际国内前沿,报道各产业企业发展动态,介绍企业成长和成就,专访各行业知名人物,介绍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帮助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使企业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发展。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打造特色产业群和产业链中心。在品牌的培育上,两江新区政府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尤其是对重点培育企业,更要加大支持和保护的力度,对它们,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建立和打造品牌高地、环境高地、人才高地、信息高地和协调发展高地,大力支持区两江新区企业的发展,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提升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的水平和影响力做出不懈努力。调整优化商业产业布局,打造不同特色的品牌街区。对获得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大对品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对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集中培训,以不断提升品牌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提高它们打造品牌的积极性。两江新区政府部门要为企业提供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企业也要积极努力,实现交易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两江新区商贸区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各种高规格、高品质的活动,如旅游休闲购物节、电子商务大赛等形式,扩大两江新区知名度和认可度。
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已有的基础,抓住大好机遇,推进提升自己的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完善专业化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信息化应用,努力使两江新区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物流枢纽中心,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贸聚集区。要将“汇集全球商人,网罗天下财富”作为两江新区的理念,邀请更多的名企落户两江新区,倾力打造品牌聚集区。
要做好与其他部门和区县的沟通、衔接工作,积极主动地与联系紧密的政府部门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等衔接协调,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而且规划一旦确定下来,在规划时间内,任何人不能更改规划的实施,要把它形成一项制度和政策,严肃执行。把两江新区作为一个试点,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重视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把制度常态化,然后扩大到整个重庆的建设。打破传统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在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土地流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政府部门要充分调研摸底,科学研究,快速反应。
3 生态开发、低碳建设
两江新区在建设之初就应建立一套绿色和低碳的标准,与最高的国际标准接轨。打造生态、低碳型的两江新区。高品质规划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既做生产之城,又做生活之城,更是生态之城。注重生态保护,因地就势,保留开发区内的一切山峰、湿地、坡地和河流,突出江河、山脉在两江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杜绝挖山填河的现象,建成“一半山水、一半产业”的绿色生态新区。协调生产和生活两大区域,做到生态开发,低碳建设。如将具有较大污染的制造业集中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和下水方向,而对于污染较小的企业可以布置在盆地中。处处体现科学发展观,保护好开发地的人文传承,以文化开发促进经济开发。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探索资源环境友好型发展新路。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打牢环境保护的基础,使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文明、绿色建设和开发、可持续发展、出行便捷的智慧型新区。
4 完善配套、成熟发展
重视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建设和完善两江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和相关设施配套。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的建设和发展,要方便和改善周边广大农村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了给客户留下良好印象,提高对两江新区的认可度,要从细节入手,如组织机构的位置标示、咨询服务台的位置、车流导向标识、综合配套等方面都要清楚地告知入区之人,细节见真情。在公共区域和各专业市场都要树立清晰、全面的导购图和指路牌等导向标识,完善商贸物流中心区域的餐饮、休闲等配套设施。逐步建立与完善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内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各种配套服务业态。全面推进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和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推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依赖性太强,而且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贸易的大部分利润流到了国外,国内企业所赚的基本上是加工费和手续费。因此,两江新区的贸易应力求避免这一现象,今后中期乃至较长时期的任务是要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逐步实现对外贸易的自主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通达“一江两翼三大洋”的对外交往和运输大通道,不断提升内外资利用水平和外贸进出口规模质量,初步建成内陆开放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门户。从源头上不断激发和培育商贸物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活力、潜力和空间。统筹规划、协调开发优势资源,加快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资金、技术、产权、人力资源和产品市场。
夯实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内外资的利用水平,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招商引资新格局。加快建设对外交往和运输通道。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跨地区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吸引更多的内资通过与新区科技、信息、人才、环境等优势资源的结合,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在区域发展定位上,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更大区域内来认识和定位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在合作方式、内容、主体、组织上大胆创新,探讨和打造更加具体的合作平台和载体,加强更加深度的合作发展。加强智力投入,通过论坛、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等形式,增强区域发展的认同感,为各方合作协调提供平台,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智慧积累。创新服务贸易模式,积极发展离岸金融和转口贸易,建设西部地区离岸金融中心。
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全国各地都争先恐后地投资、建设和发展,在两江新区商贸物流区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内需,完善科技支撑体制、健全产业投资体制,使两江新区成为一个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以将两江新区建设成为吸引国际国内采购商的宝地和国内国际物流市场的枢纽,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最美、购物环境最好、服务最优、现代化程度最高、配套最为完备的采购中心为目标,大踏步向前迈进。
[1]两江新区网.
[2]杨仕省.“万亿推手”打造新重庆 两江新区凸显薄氏思路[N].华夏时报,2010-06-25.
[3]张俊伟.两江新区“十二五”规划初步思路.两江新区网,2010-7-3.
[4]侯立宇.保税物流区域的建设与管理——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综述[J].技术和企业革新,2007(3).
[5]嘉定区商业联合会.建设高能级曹安商贸区 打造上海曹安全球采购中心[J].商业企业,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