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和对策※
2011-08-15卢桂桃
卢桂桃
(湖南城市学院 党政办公室,湖南,益阳,413000)
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和对策※
卢桂桃
(湖南城市学院 党政办公室,湖南,益阳,413000)
大学生网络成瘾可以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技术成瘾和网络色情成瘾。网络成瘾损害大学生身体健康、荒废大学学业、扭曲大学生人格、丧失道德规范、弱化交际能力、增加安全隐患。为此,必须加强互联网产品及内容的分层分类管理,加强对网络产品的审核、分级、筛选,净化网络环境;加强教育与管理,激发学生的潜能;家庭关爱,取代其对网络的依赖;加强自我管理训练,在正确价值观下使用网络。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科学内涵
1、网络成瘾的涵义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时空,表现为对互联网的国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状态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它将危害身体健康,耽误学习和工作,导致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成瘾者长时间地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大学期间的学习压力相比中学而言较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而校园活动不可能人人满意,大学生极易产生松懈和厌烦行为。网络游戏内容生动、情节神秘、角色逼真、互动性强、自由度高,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大学生投入其中。大学生为了打发时间就三五成群在网吧里吃喝玩乐,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刺激和满足,久而久之便沉溺于网络游戏中。2010年 4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CNNIC《报告》显示:青少年网民娱乐网络游戏占77.2%。[1]
(2)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就是大学生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实际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更为重要。他们喜欢向网友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倾诉生活的失意,期待在网络中找到浪漫恋情。网络带来的快乐使大学生不可遏止地越陷越深。
(3)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者经常性的强迫自己从网上收集大量无关紧要的信息。由于互联网上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成瘾者们能够在其中浏览各种网页并找到自己喜欢的话题,从而使得他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有的甚至在夜间起床时,还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上“浏览”,看看有无“重要”信息。
(4)网络技术成瘾。网络技术成瘾者沉溺于电脑编程、游戏程序或网页制作中不能自拔。他们对网络上的新鲜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为了破解某项游戏程序或者增加个人网页的点击率不惜花费大量精力来“钻研”。
(5)网络色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者长期浏览和观看各种色情网页和视频作品,对于网页上的各种淫秽文字、声音、信息等来者不拒。自制力辨别力较弱、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只要稍不留心极易陷入“黄色泥潭”。
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
(1)依赖性强: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活动,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网络或无法上网时会躁动不安和精神不振。在学生网民群体中,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最长,达到18.6个小时,超过青少年网民平均上网时长,同比增加0.2个小时。[1]
(2)耐受性低:网络成瘾者对上网的忍耐度和抵抗度极低。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满足,他们不能按预先计划的时间上网或者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上网时间。
(3)反复性强:网络成瘾者经过对上网进行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4)波动性大:网络成瘾者的情绪会随网络活动而波动。上网成为成瘾者应对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在网络活动中网络成瘾者可以产生激惹、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一旦失去网络会出现失落、压抑、自卑等体验。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消极影响
1、损害身体健康
大学生利用有限的精力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必然会导致视力下降、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等,各项生理机能都受到极大影响,跟毒品上瘾之后表现出的症状非常相似。
2、荒废大学学业
网络成瘾大学生每周使用网络平均 38.5小时,而非成瘾者仅为 4.9小时。[3]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必定会造成时间分配不均,生活秩序紊乱,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据统计,在大学生数门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中,约80%是由沉迷于网络造成的。[4]中国教育报曾有报道,武汉某高校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该校面临退学的800余名学生中,大多数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成绩太差。其中该校有一名学生,曾为某地高考状元,因为大一时整天泡在网吧,结果一年累计7门功课不及格。[5]
3、人格异化扭曲
在错综复杂的网络活动交往中,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 他们分不清网络中的角色与现实中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在网络中的无拘无束使得他们对现实环境的感应能力变弱。一旦在现实社会中受到挫折时就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寻找慰藉, 消极地逃避现实。网络成瘾者一般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冷漠他人,不愿与社会接触却又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幻觉”、“假想”等现象。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抑郁感、压迫自身在网络世界里找到自我。
4、道德规范丧失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成瘾大学生都是隐姓埋名与网友交流无法面对面的了解对方,在隐匿性别和身份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活动。加上缺少现实社会中的家人、老师、朋友等对他们的行为监督,使得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意识感减弱或者丧失。在虚拟的世界里所有的行为活动都是被肯定的,在现实生活中被否定或禁止的砍杀、爆破、枪击、侵犯等具有毁灭性的行为在网络中大肆宣扬。他们在火爆刺激的场面中道德认知逐渐模糊,为了在游戏中表现个体自我,将社会自我抛之脑后。他们在沉溺于游戏世界中的所作所为时误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痛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行为是合理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易引发各种违法行为的产生。
5、交际能力弱化
大学生网络成瘾后,会变得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丧失自尊、失去自信、自暴自弃,继而慢慢发生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责任心缺乏、自卑和欺诈等人格改变,甚至引发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6]这些症状的出现。导致网络成瘾者不愿面对真实环境中的人际交往。许多学生沉迷于网上交友,渐渐地疏远了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社交面变窄,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
6、安全隐患增加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偷盗抢劫、打架斗殴、性侵犯等犯罪行为的产生。长期使用网络需要花费一定的生活费用,经济不独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为了筹集资金,实施偷盗、抢劫。而网络色情游戏成瘾大学生极易受到一些不良内容的引诱做出各种暴力和性越轨行为。据调查,玩游戏者与校园暴力事件相关的占 29%;因为在网络中接触色情内容而导致性犯罪的占10%。[6]长期受网络影响产生的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障碍,使得网络成瘾者一旦离开随心所欲的网络面对现实生活,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很难控制自身的行为。通过网络聊天和电子邮件等交互方式,某些人可以联系上大学生,从而引诱或者伤害学生。学生隐私受到市场上也行为的侵犯。犯罪率的增加,社会安全隐患存在于各方面。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1、加强社会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首先要加强互联网产品及内容的分层分类管理,加强对网络产品的审核、分级、筛选。限制未成年人使用带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取缔带有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内容,关闭带有色情信息的网站。其次,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的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网吧的治理是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校大学生普遍都有个人电脑,在不限电的情况下网络成瘾者会废寝忘食的沉迷其中。而对于没有电脑的同学而言就只好成为网吧的忠实顾客。从这一点出发限定大学生上网的空间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校周边的网吧应该予以综合治理,执法部门勒令停止非法网吧经营。学校也可以与其协商尽量控制学生外出上网时间,坚决杜绝通宵上网现象的出现。网吧经营者应该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网吧经营者应自觉接受公安部门网上监控,主动运用技术手段阻止“不良信息”流入,推广使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更重要的是能够明确经营时间而不是将网游软件事先安装好并提供饮食、空调以吸引大学生通宵上网。
2、加强教育与管理,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网络文明、网络道德规范融入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以平等的身份与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交谈,用这种他们喜欢的聊天方式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在与他们进行交谈时要能拿捏得当,尽量避免敏感性话题赢得网络成瘾者的信赖消除他们内心的猜忌。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交流后适当的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灌输于交流话题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院系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要能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晚自习等,随时掌握学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一旦发现行为怪异,精神不振的网络成瘾者要能及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情节严重者要关爱有加,积极劝服并帮助其戒除网瘾。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到学生寝室与网络成瘾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交谈中配合寝室成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被关注的氛围。寝室成员在平时多关注自己身旁的网络成瘾者的动向,在他们越到困难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向老师或者周围同学寻求正当帮助,鼓励他们善于倾诉自已心声,发挥团体合作精神。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教育和管理是分不开的。学校老师应该将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大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互动游戏、答题比赛、团体合作等内容,并且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性格内向的网络成瘾者容易找到归属感、成就感、被认同感。学校还应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填补学生空闲时间的空白。学校应该开展一些有特色的文化讲座(例如湖湘文化、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社会实践(工厂实习、农忙收割、职场模拟等)、社团活动(舞蹈竞技、街头篮球、涂鸦比拼等),努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息和人文气息,引导大学生发展积极的爱好和兴趣,鼓励他们在参加活动中展示自己,发挥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摆脱网瘾。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控制,这样对他们的作息时间会有所限制,降低网络成瘾的概率。任课老师严格把关考勤,对缺勤、迟到、早退的学生予以警告,情节严重者进行个别教育。学生会干部不定期的进行晚寝检查,随时观察每个寝室成员上网情况。学校还可以通过限制用电时间,从而保持正常的学习生活规律。网络控制中心通过控制互联网的访问内容,保证学生享有健康的网络资源。
3、家庭关爱,取代孩子对网络的依赖
家长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随着家庭电脑拥有量的提升,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在家里使用互联网,因此家长在子女的上网行为的管理中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而封闭未成年人探索网络世界的脚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使用而不加限制。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和合理管理子女的上网行为。部分大学生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很少有跟父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家长们应该经常跟自己的孩子联系沟通。家长可以随时通过大学辅导员、班主任或孩子的同学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状况和网络使用状况。一旦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对网络着迷的倾向,家长们要能正确对待,不能只是一味的责备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于生理健康受损的网络成瘾者,家长们要能倍加关爱细心劝导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此外,家长对于孩子的经济需求不能无限制的满足,应该适当的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4、加强自我管理训练,在正确价值观下使用网络
首先,由于大学生处于求学和成长的关键期,加之缺乏完全的鉴别和判断能力,他们在网络信息选择和使用上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最大。因此需要加强对其辨别善恶美丑能力的教育,帮助其正确处理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过滤和吸取问题。其二,在信息爆炸增长和高速流动的今天,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的选择,更是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的必备工具。因此应该鼓励他们的正确上网行为,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典范,发挥互联网促进青少年健全知识,发展技能的作用。其三,应该大力开发和使用帮助大学生健康上网的软件和产品,协助学校和家长对还没有完全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学生进行上网指导。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2258870d2105.html
[2] 网络成瘾的5种类型[N].法制日报,2005-11-29.
[3] 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4).
[4] 孙青.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由、危害与防治[J].理论观察,2006,3:95-98.
[5] 程墨,谢静.网瘾:“潘多拉的盒子”何时合上[N].中国教育报,2006-08-26 (002).
[6] 何敬堂.网瘾:家长揪心,社会操心(N).广东科技报,2006-10-06(A01).
TU692
1674-3954(2011)03-0421-02
卢桂桃(1969— ),女,湖南安化人,政工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编号XJK08CXL00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