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声乐审美构成的多元要素
2011-08-15关韶华
关韶华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是音乐活动中一个永恒的动机。无处不在的歌声使人对于声乐美的敏感度非常强烈,完美的歌唱能使欣赏者在心理和感官上有一种持续不断的审美延续,反之则会在一种审美氛围里间断或是终止。声乐构成中的要素——音质、技能、语言、乐感等使得歌唱不仅仅是一个声音的笼统表象,它的内涵远远大于声音的表象。我们所参与的声乐活动,无论是声乐教学、舞台表演,还是群众性的歌咏活动,为了达到美的效果,歌唱审美的元素都将得到重视与认知。但是,不同层面与不同要求的表现却有不同的审美结果——歌唱要素的完备状态与否,造就了优质的歌唱与劣质的歌唱,这个结果与声乐美的意义上的基本诉求有关。对声乐审美要素的认识与理解是促成声乐表演美和声乐审美的重要基础。管谨义的《西方声乐艺术史》中所谈到的19世纪俄国女低音歌唱家彼得洛娃·沃罗比耶娃:“她的演唱声音洪亮,音色柔和,声区均匀,有很好的花腔技能,乐感很好,表演热情而富有戏剧性……她能将高度的音乐感、纯熟的声乐技巧和刻画舞台形象深刻地结合起来。”[1]在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歌唱审美诸元素的集合。
一、关于人声音质美
音质,即声音的基本品质。任何一种乐器都存在音质的好与差,人体嗓音结构是一样的,但是声音音质却存在着差异性,或宽厚、或纤细、或高亢、或低沉……好的嗓音,有一条一定是明确的,即声音必须干净、清爽,富有弹性,没有杂质。也可以说,从歌唱生理的角度来看,音质是天生的。但并不是说没有先天优质嗓音的人就不能达到声音美的境界,通过后天努力以良好的歌唱技术得以改变音质的例子有许多。我们在这里所要阐述的是声乐美中音质的重要支撑。
拿我们看得见的乐器来说,一种好听的声音对人的心灵是有所触动的,无论钢琴、小提琴、长笛、圆号、古筝、竹笛等等,都是以优良的材质、精良的工艺获得良好的音质,而这正是音乐表现美的基本元素之一。可以说,音质是声乐艺术表现的基石。在许多时候,在许多场合,我们可以听到一些悦耳的声音,清纯、富有磁性,仿佛一个人陡然增加了许多的魅力,这就是声音的本质——音质使然。作为自然人来说,人际交流以美妙的人声进行沟通,是很惬意的,这也是人声音质的本性体验,有了良好的嗓音基础,对于歌唱的发展来讲,自然是得天独厚了!从歌唱的评价看:“声音的音质是由音高、声音焦点、呼吸支持与声带状态所决定的。好的音质可形容为明亮清晰的、自然的,如打开的音响。错误的音质则表现为沙哑、粗糙刺耳,如撒气漏气的声音和鼻音。”[2]34-35当音高与声音焦点、呼吸支持与声带状态这样的术语体现和音质融合在一起时,声音本质和技术的体现已初现端倪了。音质是原生的,作为歌唱艺术发展的本质条件,也是可以变异的,不当地使用嗓音,会使声带的状况和喉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肿痛、发炎、声带肥厚,甚至产生小结等等,这些情况通常会改变音质。
音质本身具审美特质,在自然界的各种美妙声音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人声了。以其作为歌唱的基石来演绎音乐,音质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自是不言而喻了。
二、声乐技能的表现与美感
以歌唱为目的,使人声在音域、音量、音色、力度等表现上得到最大化利用,即为声乐艺术的技能技巧表现。李维渤先生在他的著作《西洋声乐发展概论》中指出:“由于加西亚于1855年发明了喉镜导致科学研究进入声乐教学领域,声乐研究进入到科学时代,对发声器官的机理研究有了长足发展。生理学家、语言学家、声学家、医学家等等大量涌入声乐研究领域,使声乐的科研处于事物前列的兴盛状态。”[3]歌唱家对于声音的唯美追求,使声乐的质量和表现力成为艺术品质表现的高超形态,人声可以了无痕迹地圆润连接至两个八度以上;以出色的共鸣和力度控制把声音送到剧院的最远处;可以用最美的音色和气息控制来塑造人物形象并创造音乐艺术氛围。声音技能的完美表现是人类自己在创造文明的文化体验。发声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体现出歌唱家对不断演进中的声乐技术的孜孜追求。仅就歌唱的呼吸而言,从历史的沿革看就有早期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甚至所谓的“锁骨式呼吸”,到现当代人们普遍认知的胸腹式呼吸。这是一个通过歌唱验证和生理科学研究,并通过实践检验的漫长的过程,以期达到歌唱呼吸控制的理想状态,因为我们知道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就如弦乐演奏家的琴弓和钢琴家触键的手指。但它内在的感觉却更加需要体会和刻意把握。
人的自然音域是有限的。当在自然的音域当中不能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时,如何在一个宽广的音域中完成声音的美妙连接和控制,使之圆润、明亮、柔和、富有共鸣和穿透力,其中就体现出了人类对自己嗓音艺术创造的智慧。如“换声区”的概念,是一个歌唱生理方面声区衔接上的“坎”,声乐工作者都知道它对歌唱发展的影响,声乐艺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歌唱不能有这样的痕迹,这是声乐艺术审美的必然要求,科学地把生理训练和艺术审美糅合在一起,是声音发展创造性的成果。“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其基础主要还是体现了音乐表象中的声音美,能以完美的声乐技巧体现美,加之文学的意境创造和表现,使声乐审美达到了深邃的精神触觉。以优美声音为载体的歌唱表现所造成的审美效果——声音美的记忆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无可替代的,它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结晶。歌唱家把自己的发声器官打造成一件精美的乐器,通过人声这件乐器,发出或强或弱、或委婉、或高亢的优美动听的乐音。在《乘着歌声的翅膀》一书中可以看到:“贝尔冈齐的魅力在于他的理智、正统的歌唱技巧。他以自己的独特鉴赏力和艺术情趣运用自己的嗓音,唱出稳健、优雅而又充满活力的旋律线条……歌唱时从不卖弄技巧,放纵声音,音色、音量和气息的控制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特别是他在高音区的渐强与渐弱的转换,使人听不出过渡的痕迹。”[4]声乐艺术的美感,其基础就是声音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嗓音的艺术发展为声乐表演中的情景和人物塑造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支持时,声乐艺术的魅力方有震撼的力量。
三、歌唱的文学美——语言表现
声乐艺术中的语言和文学形式,是一种在音色和音域以及音响共鸣上升华了的语言状态,它既含有文学的一般意义,又由于融合了音乐的诸多要素,因此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音高和旋律美。以一种纯美的人声所展示出来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人们认识自身物质美的最直观途径。语言介入音乐,使声乐艺术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成为能以语言文学的具象性表述情感的音乐品种。人声的特点和功能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与情感,语言在歌唱中的体现,是建立以语言为基础的歌唱规范,声乐艺术形式的完全功能,是在语言基础上展现出准确的、合理的技能状态。为达到符合歌唱发展的音响功能、音高和力度的改变,都需要强化语言的控制,机能既要强调声音功能的美化,但更要控制好语言表述的生动准确,这里有强烈的技术色彩。在一个打开的口腔和喉咙里,一般的语言被共鸣扩大化了,在此,准确、清晰、生动的语言特色还能保持完美吗?从歌唱家的表现可以看出,声乐的艺术美就是能够把声音美和语言美完好联系的结果——歌唱中的语言既有乐音美也有表意美。《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写道:“音乐没有词就没有表达爱抚、憎恨、惧怕、欢乐、兴奋、羡慕、轻视和所有人类心理想象的具体意思,只有字能那么美妙又那么精确地表达和深刻地描述。如此,词句一旦塑造进音乐,就能明显地创造出最激烈的和音乐艺术的表情,而音乐和字义的配合,确是发展艺术最理想的根基、最完整的歌唱音乐的艺术形式。”[5]音乐中的语言文学结构通过人体音响和人的情感的、智慧的演绎,其生命力和感染力才成为人们艺术生活的重要部分。
纵观优秀的歌唱家,无不在歌唱的语言表达上刻意地精雕细琢,歌唱家们总会把音乐和歌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因为歌唱不能是含混不清的,这个艺术品种的本质是一定要以音乐和语言互为支持的。不可以想象一个语言含糊的、词义不清的声乐演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美感,起码也是美的缺失。许多时候因为语言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声音质量。其一,错误的发声形成是对于正确语音形态、语音规则、音响模式、声音基础效果的模糊。其二,它不能引导歌唱乐音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对于演唱表达的语气、寓意的生动性和准确性造成了遗憾与缺失。《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一书关于尼古莱·盖达演唱的评价说道:“他以掌握精湛的风格、语言及清晰的吐字而著称。不论他演唱意大利语、法语、德语、俄语或英语,每个音节都可以清晰地听清楚,听明白。”[2]107大凡伟大的声乐表演艺术家,他们从不忽视把握歌唱的每一个环节的能力和每一个环节能给歌唱成功带来的影响,这可以称为智慧的歌唱。正是把声乐演唱中的语言美、文学美意境托付于坚实的美好的声音技能,才可以使得人们能被优美的、饱含激情的、魅力四射的声乐艺术审美所感动,迸发出心灵的震撼与火花。
四、乐感——声乐艺术美的灵魂
歌唱的音响是物质的,乐感是思想的、精神的。乐感可以说是音乐表现的引领者,是歌唱的灵魂。乐感是一种非常综合的体现,既有对于物质的准确把握,也有生动、敏感、丰富的内心对于知识、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理解和反映。艺术家的思维一定是丰富而敏感的,易于感动的。艺术创作首先源于精神的感悟,这种感悟可以深入到人内心的最深处,凝炼深刻的思想,触动人的感情,只有这种高度的精神活动和体验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感受和冲动。
乐感之于歌唱,任何一位声乐表演的参与者或是欣赏者,都会有或深或浅的体验。同样的作品,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这里面或许就有乐感表现的结果。如果就一首优秀的作品来讲,不同表演者确能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是如果都能以美感染人,那是艺术;如味同嚼蜡,那可能就是乐感缺失而不尽如人意了。对于声音美的敏感,旋律美的敏感,文学美的敏感,生活美的敏感,人性美的敏感,成为声乐艺术表达的契机,它反哺歌唱家的精神世界,为其表现乐思提供营养和冲动,是把一颗感性的心灵奉献给受众。在艺术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体现出美的元素,需要发现、体验和演绎,《乘着歌声的翅膀》书中描写道:“琼·萨瑟兰的歌唱与表演使导演和指挥震惊。对半个世纪以来这一角色的最优秀的表演者都非常熟悉的塞拉芬感动得落下了眼泪,他认为萨瑟兰这一次演出第一次把露其娅不幸的爱情、令人伤感的故事演唱成崇高的生活悲剧。为了使整个片段都很有表现力,为了使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都有深刻而真挚的感情,琼不放过总谱所赋予的任何一个声乐效果。”[4]132艺术创作有灵魂,有灵魂的表演才能有震撼力,萨瑟兰的艺术表现就是精神感悟的精髓,声乐艺术中多种表现元素的集中显示——乐感的强烈冲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幸福与艰辛,知识与经验丰富了人的精神,要升华这个精神世界,艺术表现就是最能触动人的内心世界的。就歌唱家而言,创造声音美本身就会体现出对于美的敏感和基本诉求。因为声音美的本质是歌唱整体美的基础,由此,也可以从一个最基本的层面看出声乐艺术美的多重性,乐感多体现于对音乐本身的感觉,表现对美的声音的条件反射,能够把握它、利用它,发展它;以乐感的声音把事物、人物的美感表现出来,凝聚的则是内心世界的极大丰富。
乐感的耳朵,乐感的灵性,来自对音乐元素的敏感度,不同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感应造成了乐感体验的层次差异。好的歌唱家可以在音乐中发现激情并时刻受到感动,并以此刺激自己的精神达到创造的欲望和目的。
歌唱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全面的音乐文化的体验过程,它所包括的内涵涉及到了生理、心理、科技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表演者的努力是艰辛的,艺术创造是美的,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于声乐艺术美实质的相当的认知与把握。
[1]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67.
[2]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3]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论[M].北京:世界音乐出版社,1999:146.
[4]张宁,王丹妮,刘时雨.乘着歌声的翅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