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成为分享的殿堂

2011-08-15赵凤莲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人文交流

黄 平 赵凤莲

让语文课堂成为分享的殿堂

黄 平 赵凤莲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要求下,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分享知识、分享思想和分享快乐的殿堂。

课堂 分享 思想 快乐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就是人文精神,语文的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昌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关注的核心,作为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积极创设情景,借助分享这一交际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知识、分享思想、分享快乐,并把这种分享式教学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分享知识:让学生懂得合作的意义和个体的价值,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应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分享、交流知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除了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之外,还要融入小组的整体,支持他人,协同完成任务。同时,在分享交流中,运用评价这一手段,学生能够反思自己与其他成员的差距,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养成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

经过实践,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预习检测→交流分享→质疑探究→评价反思”四个环节,保障学生有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课文,通过学案,在“预习检测”环节中,解决学生对字词及文章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解决:1.小说中“四场飞雪”的描写有何作用?2.编写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年谱。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4.如何评价小说中的听客和看客?各组学生在主持人的召集下,讨论记录本组同学对问题的看法,达成共识。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为了防止小组各自为政而不顾其他造成知识的缺漏,我们在课堂上设置“质疑探究”与“评价反思”两个环节,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都有可能受到来自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和评价,在这种分享式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评价,每个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分享思想:让学生有智慧、会思考,借助文本载体,逐步形成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人文气质。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会思考、懂生活的人。根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学生如何“做”是核心,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去思考以及思考的质量、学生如何去分享以及在分享中获得的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是语文课堂价值所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不再只是获取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人思想、人格提升和滋养的地方。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积极创设情景,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在自主学习中获取智慧,在与同伴的分享中理解民主、平等、理性等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以及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学习机交往能力。在课堂设计上,我们从三方面来鼓励学生勇敢地去碰撞、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

1.文本对话。

把文本作为载体,穿越时空,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例如在《祝福》一文的教学中,在讨论“如何评价小说中的听客和看客?”这一问题时,很多学生能从文本中诸如柳妈和鲁镇男女的自身地位出发,从认清国民的愚昧麻木,自私冷漠进而认识到“听客和看客”滋生的土壤就是缘于病态的社会和丑陋的人格。

2.时事点评。

时事点评是课前演讲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生活,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每节课都安排10分钟的课前时事点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把课室的电脑平台交给学生使用,通过“视频播放→网友评论→事件点评→小组评价”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伴分享自己在事件点评环节中的思考心得。同时,在小组同学评价中,演讲者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与情感的交流,学会了反思,提高了认识。

3.心灵随笔。

与前二者不同的是,写随笔是一种与自己心灵对话的形式。它与“织围脖”不同就在于随笔更加深邃,更有内涵。鉴于此,我们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提供随笔交流展示的平台,定期举行随笔交流会,推介优秀随笔,分享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学生在心灵随笔中有针砭时弊的、有独抒心志的、有品味人生的、有思考生活的……。在交流展示中,学生明白理性与独立思考问题才是随笔最有价值、最能震撼人的。

三、分享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生长的地方。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就是要求学生能快乐的、高品位地去运用工具,通过语言去表达自己丰富的人文情怀,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品位和追求,增强幸福感。快乐学习方式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师生共同构建的一种课堂文化,是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与信任。当然这首先要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师要具备平等、公正、民主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除了采用时事点评、文本对话、心灵随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之外,还开展诸如学生讲课、诗词吟诵课、研究性学习汇报课、我喜爱的一本书推介课等学习活动,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笑声多了、睡觉的人少了;发表意见的多了、沉默寡言的人少了。分享——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生喜欢的课堂,也一定是快乐的课堂、成功的课堂。毋庸置疑,一个在快乐中生长的灵魂也一定不会猥琐、狭隘。

广东省珠海三中;广东省珠海一中。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人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