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四法”

2011-08-15

中学语文 2011年33期
关键词:四法赏析诗歌

陈 敏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探索诗歌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其艺术魅力,是课标对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提高文学修养,并尝试写诗,则是学习诗歌的更高要求。

而诗歌教学如此体现人文涵养,加强语言表达凝练、精彩的要求也是很有助于其他版块的学习的。特别是学习诗歌后,学生的散文、古文的鉴赏能力可以迅速提高,写作也可以触类旁通,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课改要求青少年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庭和社会来完成;知识世界的教育可以由一般学校来完成;而心灵世界最复杂,属于终生教育,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来逐渐完善。诗歌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鉴于此,诗歌教学可尝试几种方法教学:

一、诵读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诗歌跳跃性强,简短押韵、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周振甫在《论诵读》中总结了诵读的种种好处:“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现在的很多诗歌教学的课堂,听不到朗朗书声,取而代之的是支离破碎的肢解与生拉硬拽的解读,讲述的过程要么让人昏昏欲睡,要么让学生匪夷所思,再或者就是学生课堂上生成性的东西得不到阐述与解答,学生便带着迷惑走入下一课。20世纪30年代初,夏丏尊等专家说:“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多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工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现在的学生虽说在学校里“读书”或“念书”,其实读和念的时候很少,一般学生只做到“看”而已。我认为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和心,须于眼和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如读杜甫的《秋兴八首》,读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诗的音节的铿锵,而是为了通过抑扬亢堕的音节来更好地感受作者那种沉雄勃郁的心情。读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到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对它们耳熟能详,最终理解得十分透彻。

二、仿写诗句。

现代诗一般没有字词、文句的理解难点,文本的解读虽说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现代诗的主旨还是好把握的。但现代诗的教学也容易走入 “读——析——再读”的一个老套路上来而使诗歌教学的课堂沉闷而毫无新意。所以,尝试着仿写诗句,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有创作的兴奋感,也有写成诗歌后“我竟然是诗人”了的成就感。比如在教授《再别康桥》《雨巷》等传统篇目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仿写个别段落。先让学生从简单的仿写入手,慢慢渗透。“轻轻的我来了,来到这个充满爱与期待的世界,我轻轻地感受,作别心灵的狭隘。”学生的诗虽然不乏幼稚与浅显,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最初的把握,不也就是从这些简单的模仿中来的吗?学生慢慢在仿写中写出了很多有诗情,有哲理,或是有文采的段落。“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我以此诗为例,让学生学会短时间内变成诗人,只需以“地点——想像——变换场景—各类修辞”的程序公式套入,写诗不再是难事了。“我站在山坡上/第一缕朝阳从海上飘起/在鸟儿的啼叫声中/我找不到心灵的黎明。”“你轻轻的离开我身边/夕阳镀红了你的影子/在微风抵达的呢喃中/酝酿着一场眼泪的浩劫。”“我坐在清晨的电脑前/看着银白的屏幕一闪一闪/在CPU烫手的炙烤间/可会有你我绚烂的相见?”诗歌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想象和幻想以及语感方面得到了训练。“读诗使人灵秀”,“少年情怀总是诗”,抓住青少年的黄金记忆季节,强化诗教,大量的背诵积累,尝试诗歌写作,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诗歌朗诵比赛。

其实,很多诗歌正是美在声韵,美在结构,美在意境,美在带着情感朗诵出来的语感。而我们在诵读之后,搞朗诵比赛,绝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或再理解。这种比赛形式可以很灵活:可以是一篇课文上完后在班级内进行这篇课文的朗诵比赛,也可以是诗歌单元上完后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更可以是借着诗歌教学的契机,在全校开展古今中外诗歌朗诵比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又可以督促学生背诵诗歌感受文字的美好及培养审美情趣。

四、诗歌赏析。

从功利的角度讲,诗歌鉴赏也是高考必考的一种题目类型,所以诗歌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鉴赏环节。诗歌鉴赏可以先从改写做起,然后进行自我赏析和比较阅读。其实改写就是阅读过程中的一次再创造,这比老师喋喋不休的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如学生赏析的《声声慢》: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为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作者的丈夫也离他而去。作者尝遍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第一句就用了七组叠字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无助与愁苦。“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句说天气忽暖忽冷,变幻无常,这是最难保养身体的季节。气候的变换让作者的心也飘忽不定,一片茫然。正是这样的心情,作者才会写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本想借酒消愁,却不料则是愁更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她又睹物思人,内心的愁苦有更深一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在这凄凉的秋季,地上落满了枯败的菊花,作者更显憔悴。丈夫生前,她与丈夫一同摘花,在花前赋诗奏乐,但现在,谁又能与自己一同摘花呢?想到这里,作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孤单的站在窗边,想到人情冷暖,想到那些伤痛的回忆,内心的寂寞翻涌而来,时光好像很漫长,怎样挨到天黑呢?窗外的绵绵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在黄昏的映衬下,雨滴滴滴嗒嗒的声音敲击着作者的心弦。内心的悲苦和忧愁此刻交织在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与她的《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的心情已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是一位女词人在一次次的变故和打击之后的呻吟与无奈。几乎就是一篇很好的赏析文字。

诗歌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不在于应试不应试,而在于引导。中学阶段应该有鉴赏,在懂的基础上,老师应教一些方法、思路。学诗,写诗、鉴赏诗是一种“慢工夫”,要慢慢培养,不能操之过急。我期望,让更多的人们通过读诗,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诗意,让我们的民族拥有更多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

猜你喜欢

四法赏析诗歌
诗歌不除外
四法防治果园天牛
浮力计算四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体育课引“趣”四法
作品赏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