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之设想
2011-08-15胡长兰
胡长兰
2010年的暑假,学校组织我们去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这次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几位专家都谈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现在创新型人才紧缺,如何尽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这让我感到了一种压力,我在想今后在我的语文教学中该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将来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呢?通过学习通过思考,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1.教学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
以前在编写教案时我很多时候都是先看教参再去写,自己并未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且又没有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计划,按照我自己的想法,以“智者”的身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讲得很多,却很难引领学生去读懂文章。往往是讲的是学生已懂的,学生不懂的反而没讲,因为也许我也不懂;学生此时提出的一些超出我思考范围的问题也就往往被忽略甚至被否定,学生创造性的想法也就被我扼杀了。且整堂课都是我讲,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所以,我想今后设计教案时要更多地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做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还要更深地研读文本,要充分考虑到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同时教案的设计要像中国画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既要突出重点,更要留有空白,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也许师生会在这种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教学相长。
2.倾听学生的想法,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专家说,现代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提倡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来。所以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我觉得就应该允许学生有“出格”的想法,这些想法究竟有无道理,一定要认真倾听,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要引导同学们共同倾听、思考和分析,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从而逐步具有创新意识。比如,有的同学对古代寓言、历代名人轶事的传统观点进行挑战,提出“愚公真愚”“孟尝非君子”的观点,其实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我觉得还应该鼓励学生旧文新读,打破传统教育造成的思维定势,进行独立评论,避免人云亦云。再如教学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的时候,也应鼓励学生“反其义而思之”,破旧立新。像“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虽丑却不自弃也是一种美;“班门弄斧”中敢在班门弄斧的人,其挑战权威的精神着实可嘉;“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善假于物难道不是智者吗?……尽管学生的有些反向思维在认识上有时可能是肤浅、片面乃至错误,在一般人看来违反常理乃至标新立异的“歪理邪说”,但是能够进行反向思维的同学的观点相对于墨守成规的同学应该说是比较独到,比较新颖,比较别致的。我应该认真倾听并及时地加以肯定,热情地加以鼓励,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创新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我觉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充满自然魅力,才是学生所向往的氛围,学生才能轻松上课,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3.激励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尽量少一些知识、文章的讲授,多一些学生的发现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所以我要给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与其他有创造性的人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我可以多开设一些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社会调查、时事点评、新闻交流、自创名言、热点讨论、自办小报等等,这些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的有效途径。如果把实践活动与课内课外的知识系统训练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例如,我想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掘作品中富于想象的语言材料,抓住作品中值得思索玩味的、符合学生“奇思妙想”心理特点的因素,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以自己的心灵去领会,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比如:教完《琵琶行》之后,可以选一首很有特色的乐曲如《二泉映月》,事前向学生介绍一下乐曲作者的经历、创作的背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然后让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体验把音乐表现的内容转换为一个个自己熟悉的形象,最后借鉴课文中的表现手法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具体描述出来。我觉得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样我们可以利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把文中的人和事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由于各人的思想、观点不同,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理解也会不同,因此在编演的过程中不会完全照搬原文,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胆的创意,有的还能即兴发挥,这时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去大胆想象和创新。学生表演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魅力,还能更深地理解人物各自鲜明的个性。而对于有些课文中的省略和空白,也可以利用它让学生添加、接续、补充,进行想象训练。如《项链》的结尾,在玛蒂尔德花了十年时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还清债务时,却突然得知项链是假的,而文章此时却戛然而止,留下了很大的空白。此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结尾,应该是一项不错的创新思维训练。诸如此类的创新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时时处于积极主动的运作状态之中,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体会创新的乐趣,从而达到“标新立异”的创新境界。
想法很多,无法一一表述。上面主要从课前的教案编写到课堂的氛围营造,以及课后的活动实践三个方面来谈,这三个方面的设想都力图想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希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总之,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很不容易的,我将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