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保护与修复现状研究
2011-08-15李爱红
◆李爱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古籍保护与修复现状研究
◆李爱红
(中国美术学院)
我国现存古籍3000万册,目前保护与修复状况还存在一些不佳状况,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专项经费、修复人才、专业教育等方面等存在问题。
古籍 保护与修复 修复人才 专业教育
一、我国古籍分布状况
中国古籍从广义来理解,可以包括至甲骨文拓本、青铜器铭文、简牍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金文拓本以及魏晋南北朝、隋唐写本等;从狭义来理解,是指包括唐宋以来的雕版印刷品以及在1911年以前产生的印本和写本。中国古籍的形式以线装为主,除线装外,还有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
按古籍的定义算,中国古籍距今已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全世界范围保存至今的中国古籍约有5千万册。而目前收藏在国内各图书馆、博物馆的据统计约有3000万册,具体分布情况,国家已做初步统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
以北京为例,国家图书馆古籍藏有226万余册,首都图书馆藏有42万余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160万余册,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30万余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有40万余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40万余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有40万余册。北京故宫藏有33万余册,略去其他大学和博物馆等单位,北京的古籍收藏量已超过600万册,占全国古籍收藏总量的五分之一。
上海也是古籍收藏的重要地区,以上海图书馆为例,古籍藏量达130万余册。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和上海文庙管理处等8家单位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古籍收藏总量约500万册,占全国古籍收藏总量的六分之一。
古籍收藏除北京、上海外,其他以省为单位,统计下来以江苏古籍藏书量处于全国前列,有360万册。南京在江苏省中,古籍收藏量又是最多的,仅南京图书馆古籍藏量就有140万余册。浙江省也是古籍收藏大省,古籍总藏量约260余万册,其中善本为26万余册。湖南省古籍藏量约有200万册,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其他省份如四川省约200万册,河南省约180万册,山西省约150万册,安徽省约150万册,等等。
在中国大陆之外,日本是收藏中国古籍最丰富、价值也最高的国家。现在存世的宋元古籍,中国大陆收藏有3000多种,中国台湾有800种左右,美国有120多种,而日本有1000多种。许多日藏中国古籍是孤本或善本,价值极高。
二、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现状
中国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与国外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最近几年,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我国的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来看仍处在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相比较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就目前现存我国的3000万册古籍,保护与修复状况还存在一些不佳状况,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专项金费、修复人才、专业教育等方面等存在问题。首先是我国用在古籍保护与修复上的专项经费非常少,每年只有几十万元。原因是我国的古籍90%以上如上所述都收藏在图书馆中,不在文物管理归口之内,国家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3亿元专项经费,古籍保护不在其中。因此,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的现状中,资金缺口很大,古籍保存条件不佳。另外,在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的现状中还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现象,在我国现存所有古籍中有三分之一需要修复,然而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行业里面临人才严重断档、后继无人现象。据调查,我国目前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只有300余人,非常少,而且这300人中,还有许多是新补充进来的,真正修复技艺水平高、修复经验丰富的,全国不足百人,而他们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以下水平,而且年龄都偏大。
造成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缺失的原因很多:一是我国古籍修复人员多被视做工匠师傅,地位不高,待遇也不高,这使得许多年轻的修复人员不能安心专营本行,半路转行;二是修复人员普遍学历偏低,职称偏低,致使缺乏良性的发展空间,阻碍了修复人员的事业发展;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古籍修复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我国一直采用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培养机制缺少连贯性和稳定性,大学教育中,很少有开设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这是造成古籍修复人才奇缺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中国,古籍保护与修护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相比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只有极少几所学校开设有完整的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较为成熟的有南京莫愁职业学校、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南京莫愁职业学校于2001年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古籍修复专业,2004年,金陵科技学院在江苏省文化系统内开始招收古籍修复专业。在大学中没有专设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但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北京大学等几家。中国传媒大学是在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开设古籍鉴定与修复这个课程;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是在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中开设有这门课程;北京大学是在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开设古籍鉴定与保护课程。这些大学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
因此总体来看,我国还未形成正规的高学历古籍修复专业教育,大多现有的大学内的古籍修复,还只是作为一门短期课程,在文物鉴赏和修复或古典文献等专业中出现,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教学内容还远远不成系统,同时学习本专业的学生的知识背景也非常局限,对材料学、美术学、分析化学等古籍修复学科建设必需的基础学科还未涉及,相对于古籍修复的需求来说,知识结构还远不够。加强我国高学历古籍保护与修复教育事业是一条势在必行的人才建设之路。在国外,古籍保护与修复教育事业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自2003年以来,国家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完善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这一系列政策包括开展古籍普查登记;成立古籍保护中心,建立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组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审定申报,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撰《中华古籍总目》;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改善古籍收藏条件;加大对修复设备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等等。其中重点提出要多途径开展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等。通过这些政策的执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一定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一定会具有中国的文化与工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