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工作初探
2011-08-15◆顾红
◆顾 红
(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大班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工作初探
◆顾 红
(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工作,是保证学前给予儿童数学认知发展所需的知识经验,也是为儿童入学打基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提出学习性与游戏性兼顾、发展性和可接受性统一、集体性与自主性结合、层次性与发展性匹配的建议。在此提出生活化、游戏为主教学为辅,操作式、语言介入式的数学入学准备策略。
大班幼儿 数学 入学准备
幼儿园和小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我国,幼儿大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而学校教育则是以课业学习为主,这种差异客观上形成幼小衔接的坡度。幼小衔接是教育中的最初衔接,它的关键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数学入学准备是一个自然衔接,它致力于实现早教机构和小学之间的发展持续性,以帮助儿童顺利从幼儿园走向学校。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现状的反思:用理念的观点看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1)幼儿入学后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而对小学中的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听不懂,不理解。
(2)幼儿入学适应能力差,导致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地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学作业等。
(3)幼儿入学后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差。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急需与小学数学教育接轨。
二、数学入学准备工作思考
对大班幼儿讲,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形成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以“玩数学”为主要形式。“玩数学”强调数学教育的游戏性、操作性、趣味性和直观形象性。基于此,我觉得在课程、内容、组织、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做好衔接。
1.课程:学习性与游戏性兼顾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数学课程联系是否紧密直接影响幼小衔接的质量。幼儿大班的数学学习和小学一样是以读、写、算基本技能为课程重点。同时,幼儿教师也借助测试了解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将幼儿大班与小学数学紧密衔接起来,而每天的区域游戏(数学区、科学发现区、美工区、角色游戏区等)也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
2.内容:发展性和可接受性相统一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论,指出教学不应当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应不断地稍微地超越它,所谓的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幼儿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因此,如何让幼儿大班的儿童进入小学之后较快的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是目前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觉得大班数学教育要注意一下情况: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如l~20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运算;时钟等。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数一数,比一比,认时钟,加、减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复,致使儿童失去新鲜感,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怎样让大班幼儿升入小学后注意力集中,对所学数学知识感兴趣呢?
(1)以抽象数学运算逐渐替代图示运算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更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解儿童。如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儿童先操作,教师引导,儿童再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整体与部分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思想、逻辑排除思想,有意识培养儿童进行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分类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
(2)以文字应用题逐渐替代图画应用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大班幼儿在实物演示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仿编相似题材。在教学中逐步做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再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
因此,做好数学教材内容的幼小衔接是很重要的环节。
3.组织:集体性与自主性结合
因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特点,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一定的数学入学准备教育,是必要的。同时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这三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每个幼儿均能参与学习活动。
三、数学入学准备教学工作的实践
1.生活化的数学
现今数学教育课程强调“生活化数学教育”的理念。然而,我们在实施以主题式课程为背景的数学教育时,仍需要清醒而理性的认识:“生活化数学教育”反对纯粹的教授和记忆以及不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但它不能作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那样,儿童的数学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的、零碎的、甚至模糊的概念理解上,这无助儿童在联系生活情景的基础上正确、科学、系统、概括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引导幼儿用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游戏为主教学为辅的数学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活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而在数学教育领域里仅定位于用游戏法来组织教学。所以,有关游戏法虽在幼儿园教学中大量涌现,但仍未能改变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上课为基本途径的现实。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游戏化的实质,真正确保游戏成为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
总之,幼儿园既需要正式的数学教学活动,也需要让儿童通过游戏体验积累数学感性经验、以儿童自主选择和生成为主的非正式的数学教学活动。
3.操作式的数学
“操作”被普遍认为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提供丰富的环境、教具,让幼儿在自己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以促进他们对数概念的建构。如在“8的加减法”时学习中:
(1)幼儿数数,拿了几根小棒(总数8);
(2)用学具小棒摆摆算式“7+1”、“1+7”与“8-1”、“8-7”;
(3)根据摆的过程,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4)看图示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并看图示说出得数。
(5)再引导学生用上面习得的操作方法来学习列出“6+2”、“8-2”和“5+3=8”、“8-3=5”、“4+4”“8-4”等“8”的加减法算式。
4.语言介入式的数学
“语言介入式的数学学习”是指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数学语言”向儿童提问,或与儿童交流互动。
启东市实验幼儿园与实验小学在数学幼小衔接方面的观念与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1)充分认识“大班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要作用。“幼小衔接,精彩数学”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第一步。
(2)发展幼儿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
(3)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4)改变只在大班才进行有关幼小数学教学衔接活动的做法。
[1]张凝.数学的过程与能力[J].幼儿教育,2010,(10).
[2]黄瑾.论幼儿园数学教学实施中的若干关系[J].幼儿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