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现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1-08-15◆韩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3期
关键词:国家教育

◆韩 峰

(廊坊市第二中学)

浅谈我国现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

◆韩 峰

(廊坊市第二中学)

作为教育中的关键,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在教育目的、教育机会的平等化、教育成本和如何实现教育结果的最大化方面都有需要及时改进的地方。

基础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成本 教育成果 教育机会

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各项领域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基础教育却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许多问题显现了出来,如果不及时的予以解决,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现在和将来的发展。

一、教育目的模糊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学生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然而怎么学习,做什么贡献都没有指明,这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认知能力的孩子们的头脑中只会有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就造成了教育目的的模糊,这种模糊又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就会丧失目标。因此我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果断的“放弃高、大、全”空洞的口号,尽快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在这里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主要有两层含义:对象的具体化,目的的具体化。

古人有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抱着同样的目的在学习,他们有着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实现方式。通过强迫的手段只会使学校变成生产标准零件的工厂,会出现许多的合格工人,却不会出现真正的大师。

二、教育机会不公化

美国人十分崇尚的一句话是“不怕财富的不平等,就怕机会的不平等”,因此美国的贫富差距虽然很大,但人们却十分坦然,他们认为这是在同等的机会下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所以社会秩序良好,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由此可见,保持机会的平等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然而遗憾的是,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却做的十分不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更是如此,节节攀升的高昂学费将大批有才华的贫困子弟拒之门外,教育完全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只要有钱再差劲的学生也可以进名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寒门子弟却只能仰天长叹,在一些条件极差的学校经营着自己的梦想。从前这种想象还只停留在高等教育阶段,现在已经蔓延到基础教育领域,甚至到了幼儿园一层。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建校费然多数的家长望校兴叹。曾经我在长春的一所重点中学的门前就碰到过这样的场景:两对母子,其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为什么不能进去上学。”妈妈苦笑着说:“宝贝,你的分数不够啊”。“那怎么他可以,我们同一个班级,他的成绩从来没有超过我。”孩子涨红着脸,踮着脚指着远处的同学。妈妈只能继续编制着善意的谎言,孩子还是不甘心的追问着,他知道那是全市最好的中学,他想从妈妈的口中得到一个答案。其实妈妈何实不想说出真正的原因——进那所学校需要五万元的建校费。多么可怕的事情,却真实的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人一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在社会上造成最基本、最要命的不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又会深深的印在被教育者的心中,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被教育者,他们会对这个社会充满仇恨,认为他是不公平的,随着仇恨情绪的增长这个社会会变的越来越不稳定,对立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三、教育成本畸形化

2006年的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国致贫率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医疗和教育,很多的家庭为了供学生上学甚至已经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各大媒体也是竞相报道贫困学生的话题。这与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显然是不相符合的,种种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际教育支出是呈逐年下滑的趋势的,2006年仅仅占到GDP总量的不足4%,在亚洲国家中水平最低,与动辄年均数千亿的公款吃喝,公车消费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放眼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要将教育实现产业化,将学生作为赚钱的工具使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是由国家出面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除了少数的最知名的如哈佛等是私立高校外,还有数量庞大、质量优良的公立高校。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都是以公办为主,甚至许多国家实行的是全免费的基础教育,有比我们发达的、有钱的,也有比我们落后的,甚至连吃饱肚子都有困难的。但无一例外,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实行的是免费教育。而在前一阶段却有人极其愚蠢的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妄图将教育变成赚钱的工具,不仅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搞,还将触角伸到基础教育的领域,明目张胆的收取高昂的学费,将高昂的学费强加于个人身上,将大批有志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为国家做贡献的学生拒之门外,虽然国家通过希望工程、助学贷款等方式积极的改变这种状况,但由于执行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甚至有限的资源落到了少数政客的手中。成为他们捞取政绩的资本、腐败堕落的金库。

四、教育成果最小化

我们每一个健全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有欲望,都会在付出的过程中渴望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肯定,即使那些真正不求回报的人也在客观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家长在进行教育投资的时候也是有欲望和小求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不满意的命运,在今后的生活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资本。在建国之初,由于个方面人才的匮乏,极少数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在毕业后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支柱,在发挥自己学识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人走上了领导干部的岗位,或者成为了某一领域的权威。然而,随着近几年高考制度的改革,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的收入、在校生的人数直线上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大学生的含金量却下来了,甚至有些农村家庭在抱着极大的希望、倾家荡产供养完一个大学生之后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了急待解决的普遍现象和社会问题。又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正在迅速的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决定放弃孩子的学业,因为读与不读效果是一样的,读还要付出高昂的学费,那不如索性放弃。

猜你喜欢

国家教育
国家公祭日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国家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