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中应用的依据和原则
2011-08-15张红
张红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中应用的依据和原则
张红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我国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听力障碍儿童,计算机游戏能否应用于其听力康复教育,又该如何应用?作者在文章中重点就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教育中应用的依据进行探讨,试图证实计算机游戏应用于聋童言语康复活动是可行的,并且这种应用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与积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应用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游戏;听力障碍;聋童;言语康复
无论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听力残疾”、“听觉障碍”、“耳聋”等名称。单从表征意义上说,听力残疾、听觉障碍的意思是近似的。听力损失的程度有轻重之别,在医学上,将听力损失程度重的称为“耳聋”,听力损失程度轻的则称为“重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聋童虽然聋的症状不能完全治好,但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能够重建和恢复言语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语康复。
一直以来,游戏和教学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特殊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人类的活动多多少少都有游戏精神,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游戏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其趣味性上,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都喜欢游戏,聋童也不例外。目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在教育现代化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游戏在言语康复领域的应用正是这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
一、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之所以说聋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指由于听力损失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影响,具有不同于健听儿童的一些特性。同时也应注意到对他们的研究不能脱离儿童整体的发展规律。聋童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对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与向往。计算机游戏是对传统游戏的延伸与拓展,这种更加新颖的游戏形式,对儿童的吸引力远超以往的传统游戏,聋童也不例外。
1.哲学依据
柏拉图认为游戏源于幼小生物奔跑、跳跃、欢乐、嬉戏的需要,游戏与教育是人们最严肃的工作,并提倡人们要在游戏中度过一生。康德则认为快乐是可以促进人类生活的,是基于情感的,而且快乐还可以上升到激情。他还进一步将自由游戏分为赌博的游戏、音乐及思想的游戏。在康德看来,游戏和艺术的相通之处就在于 “它们都标志着活动的自由和生命力的畅通”。
2.心理学依据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游戏是人类的一种最早期的常态活动,游戏是儿童最喜爱又最能使他们专心的事,游戏能为儿童提供一个消除紧张状态的平台,使儿童通过游戏将那些不被现实接受的、危险的冲动表现出来,从而缓解儿童的紧张、拘束状态。
维果茨基则将儿童游戏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来考察其本质属性,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他认为游戏领先于发展,对儿童的发展而言,正是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新的发展可能性孕育在游戏活动之中。他还强调了在童年早期,儿童在其学习过程中能做的只是与他兴趣相符合的事情,而且儿童自己赋予情境的意义也影响着儿童的兴趣。
3.教育学依据
从教育学,特别是学前教育的角度对游戏进行探讨历来一直为人类所关注。卢梭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在他看来,童年在人生中有它自身的地位,应当把孩子看作孩子。而游戏是使儿童快乐的方式,正是游戏才能够适应儿童内在自然本性的发展需要,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天真烂漫的本能这一目的。游戏也是教给儿童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福禄培尔建立了整个儿童时期教育的完整理论体系。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应当通过以自然生活为内容的游戏对儿童进行培育,即把游戏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游戏还需要成人给予指导,使他们能够适应游戏。
二、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中的作用
1.计算机游戏有利于激发聋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高效的学习
儿童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兴趣,这种兴趣源于他们的需要,是他们游戏的动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时往往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进行计算机游戏时游戏者处于一种既放松又专注的活动状态,放松的是精神,专注的是正在进行的游戏过程。计算机游戏能带给聋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使他们以更加自由的心情去探索世界,使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发挥创造性,实现积极、高效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游戏以其特有的优点能够部分补偿传统游戏的不足,如:计算机游戏可以通过优美的背景画面、可爱的动画效果、有趣的故事情节、经常变换的游戏场景等方法来吸引聋童。计算机游戏可以通过使聋童感兴趣的事物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其中,使他们获得一种自得的心情,一种纯净的快乐,也获得一种自我表现的途径,从而提高康复的效果,反过来促进他们进行语训。聋童进行计算机游戏时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开心的需要,他们在乎的是游戏轻松愉快的过程,而并不特别在意游戏的结果,即使游戏结果不好也没关系,因为计算机游戏可以通过存盘再来玩过,帮助他们克服挫败感。
2.计算机游戏有利于帮助聋童体验社会生活,为他们积累社会交往经验、发展自身能力创造了机会
杜威认为经验包含主动的因素和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方式结合。他说:“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然后它回过来对我们有所影响,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关于事物、关于社会生活的很多认识都是从游戏的经验中得出来的。聋童往往由于听觉的障碍,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相对地封闭在一个狭小的活动范围内,久而久之,容易使他们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进而与主流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脱节,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计算机游戏可以模拟出很多生活场景,为聋童营造出某种真实的情境,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大大丰富聋童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不断的尝试,从而更快、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计算机游戏,教师在教聋童关于医院的一些事物时也有了新的选择,比如带领他们一起玩《模拟医院》,使他们获得关于医院的经验。
3.计算机游戏有利于教师与聋童、健听儿童与聋童、家长与聋童之间的交流及感情的培养
首先,计算机游戏有利于教师与聋童有效的交流,减少教师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劳动、使其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教学上。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唱,而此时正好有聋童精力不集中,教师就不得不或者停下手中正弹的琴,用手指他(或她);或者不停止弹琴,而是叫他(或她)的名字来提醒其要集中注意力。这样往往影响了其他聋童的听力训练,也容易打断教师的进度。计算机游戏无疑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可以不必亲自弹唱很多遍,只需点击游戏中的相关按钮,声音就出现了,教师可以把精力集中于对聋童反应的观察上,更好的教学。通过与聋童一起进行计算机游戏活动,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其次,计算机游戏有利于健听儿童与聋童之间的交流。由于传统游戏的特点限制或聋童自身身体或心理存在一定缺陷等种种原因使聋童缺乏与同龄正常儿童游戏的机会。计算机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之前已经制定好了,聋童与健听儿童在游戏时沟通的困难就变少了。计算机游戏经常需要游戏的参与者进行合作,这也促使聋童与正常儿童消除隔阂、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
最后,计算机游戏有利于家长与聋童之间的交流及感情的培养。在聋童言语康复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极其重要,毕竟聋童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与亲人一起度过的。计算机游戏是家长与聋童之间交流与沟通的一个良好平台。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有游戏的需要,家长和聋童一起玩计算机游戏可以使他们在游戏中交流、在游戏中合作、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聋童备感亲切,使一些原本对孩子表现冷淡的家长通过游戏逐步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
三、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中的应用原则
应该如何运用计算机游戏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应用原则。
1.坚持言语康复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在聋童言语康复中运用计算机游戏,应该以计算机游戏为手段,将言语康复教学作为主要目的。计算机游戏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一种形式,一种方法。计算机游戏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能使儿童产生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这里,游戏更具有手段的功能。我们应使聋童在玩计算机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听,如何说,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是为了达到发展聋童能力的目的,完成康复教学的目标,而不能使他们仅仅是无目的地玩游戏。将计算机游戏引入康复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注入了轻松的元素,让教学不致于因为缺少乐趣而变为一种对聋童的强制行为,这样教学的过程不仅成为聋童全面发展的过程,也使聋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享受了童年应有的快乐。
2.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聋童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在聋童言语康复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制定者、教育信息的传递者,要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要通过自己的“教”去启发、引导、促进聋童的学习与发展。一方面,由于聋童年龄较小,自我克制能力还较差,在计算机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往往易导致其偏离原来的方向,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正确引导他们进行游戏活动,给他们以自由,但却不能放任自流,应予以必要的控制。另一方面,由于聋童的认知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引导,其在计算机游戏活动中也将得不到应有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就不易达到言语康复的目的。
3.坚持计算机游戏在言语康复教学的方法体系中始终处于辅助地位的原则
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中的应用始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它都只能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法。首先,计算机游戏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使聋童愿意学习,但其在教学的系统性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设计成计算机游戏,实现聋童在玩中学习;另一方面,即使是那些能够设计成计算机游戏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性以及连贯性都会打一个折扣。其次,无论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计算机毕竟是机器,始终摆脱不了其作为机器所固有的局限性。虽然目前计算机有某些人机交互的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但它永远无法替代教师与聋童之间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所进行的交流和感染力。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它成为教师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
总而言之,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也推动和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聋教育的实践是新形势下对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只有我们掌握了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聋童进行康复活动。
[1][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德]H-G.伽达默尔著,王才勇译.真理与方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余胜泉,张建伟主编.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郭桂真)
G623
A
1673-8454(2011)24-0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