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作与演奏的音乐交融——从传统钢琴作品演奏谈起

2011-08-15朴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作曲家演奏者音乐作品

朴阳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辽宁沈阳110818)

钢琴艺术发展的400余年中,伟大的作品浩如繁星,穷举不尽。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音乐学家对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但是对于演奏的提示与忠实于原作曲家的演绎仍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界定。在这样一种对原作演奏意图的“探求”和“解惑”过程中,既有作曲家自己的阐述,也有作曲家以及后来的研究者们对当时各种社会背景的理解,更多的是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想象和体验。

时至今日,在对待钢琴作品如何演奏的态度上,仍是众说纷纭。既有严格遵循作曲家作品原作的,又有在表演中加入时代元素的,即使是同时代的演奏家,在演奏的时候,也都或多或少掺杂着个人的主观意愿。奥地利女钢琴家黑布勒的演奏曲目多局限于传统古典曲目,尤其擅长演奏莫扎特的曲目。她的演奏柔和、圆润,强调音头,无论是连音、跳音都很有颗粒性,轻盈中带有典雅,折射出一中纯真的灵气。现在她被公认为演奏莫扎特作品的专家。出生于智利的阿劳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生活,拥有深厚的欧洲音乐底蕴。他认为演奏家应忠实于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意图,这种忠实不单单是体现在谱例上,更要揣摩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挖掘作品深层次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演奏者再进行创造,以达到二者的统一。中国钢琴家傅聪辗转于各大洲,过着远离故国,背井离乡的生活。正是他对祖国深深的依恋和牵挂,让他能更深切地读懂肖邦音乐创作中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思念。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万千听众心中的巴赫作品代言人,一个作品虽不多,却耐人寻味的钢琴家。值得一提的是,他早年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被公认为是演绎巴赫作品独特风格的一座丰碑,但谁也不会想到,古尔德在晚年重录了《哥德堡变奏曲》。早先的演奏富于朝气和力量,后期的演奏更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富于深层次的感染力,颇具深刻凝重的气质。

音乐创作是一种富于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每一个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都和他所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基础。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也都有其基本的社会出发点。例如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创作与时代精神及社会现实的联系就很明显。在作曲家用音响的手段将自己对时代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同时,也能将他人对时代的感受综合到自己的内心来,并通过写作,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所谓时代的感受就是指处于这个时代的人的内心体验。不论是何种内心体验,艺术创作都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都将受到审美活动的指引。音乐创作的本质是作曲家用音响审美来表达自身和他人的内心,并最后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将抽象的心理创作活动变为与此形态完全不同但必经此途径才能获得的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音响形态。

有了作曲家辛勤创作的作品,接下来就是由演奏者通过具体的演奏活动将其展现给听众。从本质上来看,演奏者的使命就是将作曲家创作成果的书面文本转化为音响,并揭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展现作曲家心中的音乐作品,使听众可以尽情欣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作曲家和听众之间,演奏者起到了纽带的链接作用。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演奏者所应具有的各种素质、能力和演奏过程所体现的特点。首先,作为音乐的表演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包括音乐基本理论、音乐分析能力、音乐的敏感性等。演奏者的任务是将凝聚作曲家思维创作、美学追求的曲谱符号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并通过他的努力使之符合作曲家的创作本意。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本身的审美体验、风格把握、知识系统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挖掘内涵中的审美意识与倾向,强调美的创作过程和体验。其次,展现音乐本体,就要求演奏者不断练习,不断对音乐本体进行正确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完全不同于听众侧重于听觉的欣赏,它是一种再创作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精神创作体验。这同时也要求演奏者要赋予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扎根于体验和创作的钢琴艺术,才能符合钢琴演奏本体的客观要求。再次,由于演奏者的表演在整个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中间地位,音乐表演活动的结果必然是通过演奏者的演奏,以声音形式完整展现出来。而音乐表演的过程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最后,演奏者必须遵守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定性。例如音乐作品在谱面上即标示出作品的音高、节奏,属于不可更改的,必须遵守。其他还有在遇到力度、速度、演奏法等表情符号时,由于历史的原因,限于技术的发展和记谱法的缺陷,这些符号不能在演奏转化为音响时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关于具体音乐作品的背景资料也就成为音乐表演的可参考依据。尽管这些背景资料不能提供具体的演奏指示,但是,经过演奏者的理解,这些资料能够能动地影响演奏者的实际演奏,最终促使演奏者的审美体验和作曲家的审美追求相统一,获得相对正确的释义。

由于不同时期的作曲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素养,其创作特征和美学追求也就不尽相同。对于作曲家来说,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内心体验,并将其凝聚在他的乐谱中,后续的工作就交给了演奏者。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身处不停变化的时代中的演奏者对应着不变的曲谱——尽管关于创作特征和音乐作品的背景资料也在进行着。相应地,对于相同作品的不同演绎方式,也体现着演奏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他的综合素养。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以乐谱的形式存在的,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最直接的体现,不管演奏者还是欣赏者用何种方式去演奏和理解它,作为特定作品的整体构架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对作曲家的乐谱进行深入地研究和细致地揣摩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把乐谱简单地凝固化,把音乐表演的追求仅仅局限在照谱弹奏上,音乐演奏者作为音乐作品的阐述人,有必要将具体的社会审美与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统一起来。演奏者本身的演奏和阐释是基本的,但是通过研究作曲家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时期与生活背景,掌握作曲家美学观点和创作作品意图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作曲家的生活和思维,也是演奏者加深对作品理解和阐述的重要过程。

直觉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心理要素,它是一种凭借感觉对处于不断变化的音乐运动形态的直接把握能力。直觉并不是先天的,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的,而且直觉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音乐直觉中的理性,是作为深层次的心理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直觉是获得美的音乐表演的基础,它需要不断加以锻炼,加以纯正的审美感和风格感的培养,逐步发展起来,随着全面修养的提高,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

在广阔的钢琴艺海中,包涵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作品,哪怕是同一位作曲家,在不同的创作分期中也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因此,我们在注入自己对音乐作品理解的同时,首先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本意。钢琴艺术的生命力就是在这样的交融互动中不断发展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1] (美)约瑟夫·霍罗维兹.阿劳谈艺录[M].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 (波)约瑟夫·霍夫曼.论钢琴的演奏[M].李素心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4] 冯长春.音乐美学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作曲家演奏者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长大可当作曲家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