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迁怒诗

2011-08-15陈洪茂戴定明

中学语文 2011年17期
关键词:乡音桃花丈夫

陈洪茂 戴定明

迁怒,就是在不顺心的时候,把烦恼和愤怒发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拿不相干的人作出气筒,当替罪羊。古典诗歌中多有迁怒诗,有迁怒于时间的,如张华的《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有迁怒于鸡的,如杨慎的《南窗调·黄莺儿》:“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有迁怒于金钱的,如王沂孙的《高阳台》:“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时间、鸡等招谁惹谁了?没有。只是因为“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迁怒”显离情。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和自己四十年前的童年伙伴意外相逢,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不想,久别重逢,旋即又要分别,不知将来何时何地能相见。偏在这离别之时,桃花红,柳絮白,春色烂漫一片,激起了这位老夫子的不满:“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诗人以乐景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把离情愁思、迟暮飘零烘托得更为强烈。

“迁怒”显愁情。贾至《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这首诗大概作于诗人贬谪岳阳之时的一个春天。春草萋萋,柳丝飘拂,桃李妖娆,春意盎然,这灿烂的春景不仅没激起诗人的兴致,反而看啥啥都不顺眼,迁怒于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既怪东风冷漠无情,不把愁恨吹去,又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让自己在这良辰美景中饱受流逐之苦。

“迁怒”显乡情。司空图《漫书五首》(其一):“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诗人出了秦关,离家越来越远,遇到的人改了“乡音”。诗人把听不到“乡音”之恨、对家乡的思念,迁怒到不改“乡音”的鸟身上。诗人在《南至》中还迁怒于早梅:“今冬腊后无残日,故国烧来有几家?却恨早梅添旅思,强偷春力报年华。”

“迁怒”显思情。古代离别的时间长,音讯难通,因而表现闺妇思情的迁怒诗也最多。如“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徐月英《送人》),“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刘采春《啰唝曲》),这是因夫婿乘船远行而迁怒于江水、江船。思极而苦的女子,把离恨离愁转嫁给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娇嗔怒容却又无可奈何的女子形象。

下面再具体欣赏几首脍炙人口、各具特色的迁怒诗。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妇女怒冲冲地“打”起树上的黄莺。为啥要打呢?设下悬念。原来是担心自己入睡入梦,刚要梦到丈夫的征戍地辽西,与丈夫梦中相聚时,被黄莺的聒噪声搅了局。后人多化用此诗,如晏殊《诉衷情》:“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莺啼。”苏轼《水龙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也还被,莺唤起。”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一位长安卢家少妇,在寒砧声声、秋叶萧萧的夜晚,辗转反侧,久不能眠。更有那一轮明月,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如同白昼,炫人眼目。她不怪十年征戍未归而又音书断绝的丈夫,却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实是愁苦已极。

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室外天将明,室内孤灯闪烁,女主人仍在那儿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她披衣起床,不时跑到门前去张望。可是,门外什么也没有,更不用说有丈夫的影儿!她为什么要起来呢?都怪那声声悦耳动听的喜鹊鸣叫,让自己空高兴、白企盼了一场。

施肩吾《望夫词》:“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她不断回头看身影,形影相吊,孤寂无伴,又无心织作,深夜里独坐等丈夫归来。原来女子因望夫情切,曾到桥头卜卦,自是“好音”。于是信心满满地等待,每有动静就“顾”,看到的还是自己的影子,未见丈夫归来,于是心恨卖卜人算得不准,哄骗了自己。

不迁怒可能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俗话就说“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但迁怒诗中的“怒”,不仅没给他人或物带来伤害,反而使自己的心情在宣泄中得到抚慰,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活画出一个个“情痴”,故诗人喜欢表现人的这一“缺点”。

猜你喜欢

乡音桃花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乡音永久
桃花琐话
乡音如歌
清明,又见桃花红
乡音
乡音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