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空间环境与都市生活
2011-08-15黑龙江于亚琴陈博赓
黑龙江 于亚琴 陈博赓
浅谈建筑空间环境与都市生活
黑龙江 于亚琴 陈博赓
当人们谈论保护古建筑时,已经不仅仅是指建筑物本身,还要求有一个适宜的空间环境。从城市规划的观点出发,建筑物和广场最本质的东西,应该是它们所能形成的空间环境质量。假如历史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美的空间环境形态,则应将整体环境加以保护。假如古建筑四周缺乏一个完整的空间环境,则应创造一个新的空间环境,以保护和加强历史性古建筑的风貌。通过保护和保存,以达到其超越时空的价值。
100多年前,由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城市人口激增,使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产生的城市规划理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建设不再以广场街景为构思的出发点,而是着重于交通、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大量平民化住宅和公共福利设施,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在城市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古建筑越发显得稀有而珍贵,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保护古建筑,需要尽可能保持其古建风貌,综合考量其历史、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欧洲许多现代城市为了保护历史古迹,都制定法规限制在旧城区盖超高层,美国的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也制定了同样的城市法规。
1846年建成的特尼地教堂是纽约人引为自豪的一幢历史建筑。它是新古典主义历史时期美国哥特复兴建筑的代表。
特尼地教堂与著名的联邦纪念大厦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华尔街地区形成了一块颇有古建风貌的空间环境。从华尔街向西北方向望去,特尼地教堂的主立面,正好是街区终点的对景。站在联邦纪念大厦向西南方向望去,则是以纽约证卷交易所大楼为起点,融合了古典风貌与现代风采的一条金融街。再由证卷交易所大楼所在金融街向东北方面望去,座落在地势高差约10英尺半坡地上的具有希腊复兴建筑风格的联邦纪念大厦,就仿佛是巴蒂浓神庙的再现。联邦纪念大厦位于美国独立后第一个国会大楼的遗址上。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在这里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1903年建成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是在1792年纽约证券商人签署第一个证券交易协议的地方。它们特殊的历史地位,更提高了这块具有古建筑风貌空间环境的身价。
同样,在笔者的家乡哈尔滨,其建筑文化呈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俄罗斯式、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建筑为基调,汇集了纯正西方建筑文化的欧洲古典建筑,使哈尔滨成为闻名于世的“东方小巴黎”。
在哈尔滨的宗教建筑当中,东正教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是最为突出的。沙皇俄国的国教是东正教,俄国人大多是虔诚的东正教徒。在哈尔滨众多的移民当中,俄国移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了满足教徒的宗教生活需要,安抚将士怀念故国的思乡之愁,大量的东正教堂拔地而起。到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的东正教堂已达25座,此类建筑多为带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拜占庭式建筑。被誉为“东方第一”的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就是东正教堂的典型代表,而作为教堂建筑艺术精品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是当时哈尔滨城市景观的突出标志,教堂是全部由原木堆积咬合起来的井干式结构,造型端庄肃穆、精美绝伦,在城市空间环境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的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大量以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融现代建筑与传统民族风格于一体的仿古建筑,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哈尔滨船舶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共哈尔滨市委等。这些建筑以中国固有的合乎传统理念的翬飞式翘檐“大屋顶”为显著特色,含蓄自然、寓意深远,诠释出中国悠久文化的无穷魅力并带给人们东方文明的启示。
著名单体建筑成为所在空间环境中的主体,历史上不乏成功的例子:埃及金字塔以巨大体量与严谨单纯的几何造型,控制了整个沙漠空间;希腊巴蒂浓神庙,以优越地势条件与建筑本身的艺术魔力控制了雅典卫城;中世纪哥特教堂尖塔和神权的威力,控制了整个城市。但在今天的现代城市摩天楼空间环境中,要保护一个著名单体历史建筑,并为它创造一个完美的空间环境是很困难的。
圣派垂克大教堂建成于1888年,是罗马天主教在纽约地区的活动中心,它是全美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11座最大的罗马天主教堂之一,它作为宗教建筑的地位是显赫的,在历史上曾经是这块居民区的中心。由于在建筑内部拱顶时,采用砌砖和抹灰替代了石头,因此没有采用飞扶壁结构。但在壁柱顶端,仍保留着哥特式的小尖塔。当上世纪30年代在这个地区开发建筑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群以后,很快取代了圣派垂克大教堂的中心地位。上世纪60年代后,圣派垂克大教堂的四周又兴建了超高层建筑群,使圣派克大教堂所处的空间环境更显得狭小。上世纪70年代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亨利·柯布建筑师,在波士顿首创用玻璃幕墙超高层建筑做古建筑的近邻,以玻璃幕墙面反射的效果,取得与古建环境的协调。这个创新仿佛给现代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线曙光,使超高层建筑得以就近建造在历史建筑旁边,互相渗透,以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一般来说,历史上著名古建风貌的环境,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特殊景观。仿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焦点,或需要严格隔开的区域。但现代化大都市环境中,需要探讨如何使它们之间能够互相包容和渗透,以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某种弹性的视觉空间。互相包容和互相渗透的两组不同风貌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只要处理恰当,是可以组成一个空间环境的,但不能是多中心,像仅仅一街之隔的洛克菲勒中心与圣派垂克大教堂,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环境。因为作为建筑物及其环境特征表现的有形与无形的鲜明限界,是各自客观存在的。当一个空间环境中同时出现几种不同特征,互相矛盾时,就会使整体效果减弱。所以包容与渗透,不能仅在建筑哲理上认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求。上世纪60年代以后在圣派垂克大教堂北面建造了50层高的奥林匹克大厦。它是典型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具有深茶色玻璃幕墙的金属框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它仿佛是圣派垂克大教堂的背景,主动在承受圣派垂克建筑的光影。但在曼哈顿大峡谷式狭窄街道空间中,阳光照射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奥林匹克大厦在多数情况下,却表现为一个个性很强的建筑实体,与圣派垂克对比黑白分明,略显矛盾。纵然它有着不可抹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但在赞美与感叹之余,仍不免感到其环境的拥挤、狭窄而引起的烦燥、紧张与不舒畅。
在人类历史无尽的长河中,现代化的进程是无止境的。房屋建筑犹如新陈代谢,总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保护古建筑应该挑选真正的超越时空价值的少数著名历史建筑,认真下功夫,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赋予文物建筑以新的活力,保护好建筑物,保护好其所处的空间环境。
(作者单位:于亚琴,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陈博赓,美国建筑设计事务所)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