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2011-08-15辽宁李德晶杨德志
辽宁 李德晶 杨德志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辽宁 李德晶 杨德志
本文对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要体现高职应用型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系统方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职人才。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各个领域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学好高等数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培养面向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遵循这一目标原则,高职教学应以基本的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一切都围绕着“两个基本”为前提。
按照两个基本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好针对性教学
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文科生、理科生混在一起,学生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处于中等及偏下成绩的学生居多,并且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按照传统“一锅饭”的模式教学,素质高的学生觉得没有收获,素质差的学生又被打击导致没有兴趣。高数课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决定了学生的后期学习,因此高数学习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新生入学时依据升学的数学成绩将其分类,教师依类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基础好的学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教会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就可以了。在教学内容上,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结合本专业知识适当扩大知识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教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这种分类,可以使同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可以立足同一个起跑线多探讨,对于教师、学生都有极大的方便,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始实行并取得一定效果。
二、课堂上案例教学,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普遍反映高等数学课堂非常枯燥,没有新鲜感。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对数学有兴趣,一两个月以后大部分学生反映数学太难,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老师在上课时应结合身边或者常见的一些案例讲述一些和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精炼”,每讲解一个例题,都留给学生时间自己思考、领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同见解,使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得到提高获得进步。也可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相似的习题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获得学习动力,克服畏惧高数的心理。课堂教学绝不能简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关注学生的不同理解,经常进行探讨互动的方式,保证课堂气氛使学生不感到枯燥。对于课堂必须掌握的概念,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束手无策时,教师可逐渐增加提示条件以降低问题的难度,直到学生可以出色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课本上必须掌握的做题方法,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课下多做练习、举一反三,提高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加强直观性
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模拟教学特点,完成老师的部分工作,但它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只能起到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教,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因为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很好的实现。老师熟悉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讲课时可以对症下药,而目前的计算机还不具备这种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避免充当操作员的角色,学生跟着计算机学,上课成了听课,这种做法缺乏沟通,教与学脱节,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教学中穿插数学建模,在应用中学习
高职学生普遍反映高数课太抽象,和其他课联系太少,这主要是学生立足点低,不能发现数学应用的一面。老师上课可穿插一些相关的数学建模,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建模,通过对数学建模全过程的参与尝试,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增强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种让学生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又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和经济等领域的最大利润、最低成本、最省材料等问题中创建数学模型,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从培训到竞赛,学生不但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而且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这些都是适合注重实践的高职学生的。
五、考核方式应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该课程确实是一门理论课程,其考核历来也都是笔试,但在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是否可以像其他课程一样考虑不用笔试,即就不同的章节,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践性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综合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改变了以往纯粹灌输式的死的理论,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出勤、课堂表现、小测验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平时学习成绩、数学建模、期末考试成绩应各占一定比例。随着学校考核人才质量标准的变化,必然引导学生向着理论联系实践方向的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职期望的复合型人才。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9-11.
[2]丁卫平,等.基于数学实验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7(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8.2.2.
【注】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基金项目(GZYB09024)。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编辑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