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2011-08-15安徽陈东旭
安徽 陈东旭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安徽 陈东旭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要通过强化创新创业理念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则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如何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这一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需要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很显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我省高职院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精神,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高职高专版)》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已成为2010年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存在多头管理、组织协调难等问题,从整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仍不明显。因此,我们要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切实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抓住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了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人口多,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别需要鼓励、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实现新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强,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内在基础和条件,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很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成功率仍然比较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创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达313.4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生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国90%以上的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院校。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必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新大学生的就业思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开辟多种就业渠道,鼓励和积极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大学生由单纯的就业者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要勇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在创业中成就事业,在创业中成长成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新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养成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和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增长实践本领,为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专门成立了校一级的创业教育高级管理小组,制定了《就业能力框架》,安排专家为各个专业科目有针对性地加入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认为,创业教育不是以培养企业家、创造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职业教育”,而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为目的的“创业通识教育”。一项研究调查表明,37.6%的被调查的美国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始了创业学课程。自20世纪末举行首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来,特别是在2004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以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逐渐加快,诸多高校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经验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尤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政府主动参与并积极推动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成立时间不长,不可否认,我国高校10多年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对高职院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就业基地等。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教育模式,致使创新创业者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其关注的是只能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在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没有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还没有形成合力,从调查来看,省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就业部门或团委负责,仅仅是作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一个方面,缺乏系统性,效果不佳。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是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有关辅导报告,还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还没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之中,没有融入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从根本上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者。我省有关主管部门虽然培训了一些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高,承担创业教育任务存在着困难,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任务,而大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也缺乏创业教育的训练,他们只能纸上谈兵,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成效甚微。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就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就业,这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
(一)强化创新创业理念教育
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创新创业理念教育。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精神,要将创新创业理念教育在学生刚进校门时就通过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学术讲座等途径传授给他们,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要大力宣讲身边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带动激发在校大学生独立自强、拼搏进取的精神,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与知名企业联合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和企业孵化器等举措,营造浓厚的鼓励支持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适合宿州学院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以“创业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创业课程教学为支撑”,以“创业政策激励为保障”,以“创业园孵化平台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思路。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科学设置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指导帮助大学生找准和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发展目标,科学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根据市场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适度调整,既要保持专业建设一定的连续性,同时又要使专业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者,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四)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要把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领导体制,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要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
(五)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要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以“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为内容的创业基地、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结合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要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我院在院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出台了《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培训,聘请青年创业导师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结对,联合宿州市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东大木业等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如:联合共青团宿州市委在我院召开了全市青年创业故事会,邀请全市创业之星来学院作大学生创业报告会、组织举办了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何孟原.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有效途径研究[J].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2004(12).
[2]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2006(1).
[3]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4]陈腊文.高校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J].改革与战略,2006(06).
[5]贾新民,张宝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略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1).
(作者单位:陈东旭,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