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1-08-15黑龙江于秀玲

职业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实训

黑龙江 于秀玲

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 于秀玲

多年来,哈尔滨市商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需求,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高中文化学历,精专业技能、宽就业基础、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实用型初中级财经商贸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我校会计专业围绕这一职业教育宗旨,始终坚持将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打造品牌专业,突出中职“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的特色,构建了“宽基础、厚专业”的教学模式。同时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建立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工作为最终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模式。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培养、实践教学、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改革探索和实践。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侧重技能操作训练,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为抓手,建立设备一流的实训场所,制定“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计划”、“每年举行校技能节”、“积极参加省市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力求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成为本专业发展有力的保障,“珠算能手”、“点钞能手”、“POS机高手”、“计算机操作高手”、“会计电算化操作高手”等成为各财经商贸企业的“抢手货”。最终造就了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以下是几点具体做法。

1 建立了“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教学上建立了能够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模块教学机制。按会计岗位群设计教学模块,总结出了以“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积极实施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与教材开发。2006年由会计教研室开发编写了按岗位技能的校本教材《会计实务(出纳岗位)》和《会计实务(会计岗位)》两本实训教材。按岗位要求讲授基础技能知识,并采取课堂实训、模块集中实训、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专业实习等形式,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有利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到了系统提高,形成1-2项特专技能,突出了中职生的职业优势。同时在社会人才规格学历要求高移的不利情况下,争取与高校合作办学。积极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主动出击,拓展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范围,为学生继续教育和深造提供机会和条件,在学生毕业时,实现大专、本科至少在读,提高学生在学历上的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 实施“岗位轮换”实训教学模式

我校会计专业是哈尔滨市第一批实施“按岗位实训教学”的中职学校之一,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我校于2006年实施了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模式。

“按岗位实训教学”是以岗位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按就业岗位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和实训。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专业所需的全部知识后,学生可以在实训的课堂上扮演不同角色(收银员、出纳员、存货会计、往来会计、成本费用会计、总账会计、主管会计等)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专业训练等;致力于培养中职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能力、加强对企业各部门运营流程的体验;不仅是岗位和处理流程的模拟,也是与人实际沟通的模拟互动,还配合相应的小组竞争机制,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也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岗位轮换实训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本专业学生对专业岗位的认知性和团队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了专业办学质量,让教育与企业、市场尽快接轨。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3 专业课程内容模块化

按会计工作过程组织课程综合实训,构建了“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改革。

以开放式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为指导,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设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模块,并列出每个教学模块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不断引入目前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时代设计前沿。根据职业岗位对初中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会计专业将对口的职业资格标准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应用能力为本位、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了收银员、会计员上岗证、会计信息化职业资格鉴定、初级会计师等证书课程,如针对考取收银员上岗证开设《收银实务》课程;针对考取会计员上岗证和会计信息化职业资格鉴定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针对考取初级会计师证书开设《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近三年,我校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率达到100%。

4 能力培养项目化

经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项目教学模式,每个课程模块的内容由若干个项目组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如《会计基本技能》课分五个项目,培养学生的珠算技能、计算器的操作技能、点钞技能、真假币的识别与外币知识技能、计算机录入技能等;《职业素养》课分若干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如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社交和商务礼仪能力等。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学习目的明确,实践学习由易到难,将传统内容和现代技术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建立以“技能+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考核实行多元化评价

一是重在考核学生学习过程,加大平时学习成绩和表现的权重;二是重在考核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在考试形式上采取口试、面试、现场解答、现场操作、成果评价等方法替代传统的笔试;三是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内容上增加理解性的问题,减少记忆性考试;四是实施多证融通,引进社会评价体系。五是重在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通过社会实践和考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学分。

如《基础会计》课、《财务会计》课、《成本会计》课、《审计》课、《财务管理》、《统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课期末考试可采取现场操作形式。《珠算》课以考级代考试的形式。会计专业学生要求毕业前考取收银员、会计员上岗证等证书。

6 校企的紧密合作、有效的实践教学是专业发展的保证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将学校教育延伸至企业,使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及其教材的开发,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并逐步实现其常态化和规范化。校企合作贯穿始终——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承担专业教学,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探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技能;逐步推广顶岗实习制度,形成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商业学校)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