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1-08-15黑龙江张好徽陈广

职业技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校企政府企业

黑龙江 张好徽 陈广

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黑龙江 张好徽 陈广

政校企合作,是指政府搭台,校企唱戏。政校企合作是加强政府、行业、企业、高校之间沟通交流和相互配合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产业升级、企业产品更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在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纽带作用,激励企业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发挥学生教师的支撑作用。

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还大都停留在以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形式上,其合作大都处于浅层次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如果有地方政府积极介入,推动高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将会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有利局面,其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也会更加多元化。

一、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育活动而形成的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政校企合作,是指政府搭台,校企唱戏。政府部门以改革教育、促进就业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制定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政策。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校企双方致力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联系协作的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改革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围绕“政校企合力助推人才培养”,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人才培养的长鞭效应和人才需求的即时效应的矛盾入手,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胆创新。

二、人才培养模式中,政校企合作的意义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职能,是高校管理者制定一切工作目标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是高校一切活动的共同指向。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谋求在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其中,校企联合培养和面向地方的针对性培养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人才培养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校企共享(包括人力、师资、实训条件、设备、品牌资源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文化氛围校企共融等方面实行合作。这两种培养模式使地方高校产生了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愿望。政校企合作是加强政府、行业、企业、高校之间沟通交流和相互配合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产业升级、企业产品更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三、实现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纽带作用

政府在政校企合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从政府的职能、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和特殊地位来看,政府在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中应起主导和领航作用。无论在政策法律,还是财政、科研都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主管要高瞻远瞩,着眼大局,充分考虑学校和企业的实际,牵线搭桥,为校企双方搭建合作的平台。

政府应打通教育、经济、科技、财政、人事等各个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有针对性的网络平台,有意识、有组织地引导更多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政府对该平台上注册的校、企用户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对信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以及校企合作过程进行监督,免去双方认识、接洽等环节,约束不规范的合作行为,节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成本,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激励企业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目前的校企合作注重的就是互利共赢,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还很难达到这一程度,这是因为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致使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教育投资收益的长期性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学校以育人和服务经济为己任,企业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两者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大部分企业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因此要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首先要通过政府的宣传与引导使更多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延揽自己需要的人才,缩短对新进员工的训练期,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专门的机构,引导企业实践基地围绕企业的需要确立学生实习实践内容,真正能为企业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同时考虑,将企业投入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的费用按相同甚至更高的比例抵扣税费,以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再次,学校利用优越的办学条件,可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班,与企业共享学校资源等。

(三)发挥高校教师的支撑作用

壮大师资队伍,为实施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撑。政校企合作是将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企业则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专业教师成为“师傅”,不仅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简单地说,就是“双师资格”教师。

“政校合作、校企合一、服务地方、发展经济”是地方高校办学模式创新的结果,是学院依托政府支持、立足区域发展、坚守社会责任、面向市场办学的成果。政府准确定位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能,建立起沟通引导机制和扶持保障措施,发挥其功效,帮助校企合作在挑战中寻找到机遇,才能使校企合作朝可持续和谐方向发展,才能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高,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1]周绍森,储节旺.地方高校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2]吴国胜,许毓坤.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探索[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校企政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