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1-08-15山西王晓菲
山西 王晓菲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 王晓菲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拓展新途径,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施全方位育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创新高校工作思路和方法是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但我们始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观。
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的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为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和精神,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内涵理解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前提,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动力,以人为关键,把为了人、满足人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断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尽全力为学生谋利益。一切为了学生,一切着眼于学生,不断满足学生各方面的正当需要。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高,实现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把握教育规律,紧密结合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要求,通过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使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认同和接受教育内容。因此,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是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最活的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来教育大学生,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带进课堂,带进大学生的头脑。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上,要跟时代同步,与时俱进,这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持久生命力。
1.要充分体现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随着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象日益明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用世界的眼光把握时代潮流,高扬时代旋律,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作为根本方针。
2.要充分体现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也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现实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育人方式。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开展有如“三下乡”、“进社区”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等形式的活动,辅之以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各种社会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自身潜力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创办“网络党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等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学习;创办“红色”网站,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战地;开设书记、校长网络信箱,畅通师生与领导联系的渠道;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BBS,沟通师生的思想;建立网络心理咨询系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网络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校园文化蕴涵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这些都对学生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生态教育环境。
三、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但我们始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当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高等学校责无旁贷!
[1]董正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江苏教育,2003年.
[2]王小燕.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理论学刊,2004年8月.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5日第1版.
[4]朱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6月.
[5]张启胜.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4月.
(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