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调整研究
2011-08-15黑龙江艾纯志
黑龙江 艾纯志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调整研究
黑龙江 艾纯志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过分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实现道德与专业的统一。
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与调整
一、当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面对的新形势
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是学校和学生眼前最需要面对的问题。物价、房价的高涨都使得生活成本和幸福感不断下降。尤其是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应用的现实性使得学校本来就偏向现实而非理想,在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更容易偏重追求功利目的教育,从而放弃关于理想和道德的教育。因此,我们说当前的高职教育问题是严重的。近些年,高职教育也关注到了这些问题。不论是推动团队合作的拓展训练,还是推进责任意识的感恩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但是责任意识、操守意识等道德教育并未形成体系,当今高职教育急切的需要一套系统的道德教育与实践课程。尤其是针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由于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相关工作正是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层面,因此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必须受到同样的重视。这并不是脱离经济基础的道德至上,而是利于学生与社会长期发展的道德与专业相归属的统一教育理念。
二、当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关于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层面[1],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应专业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专业师资、专业实践四个环节对专业进行建设与优化,引入最新的专业信息技术内容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本专业信息系统应用和管理能力的财经专业人才,提高财经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2]。培养创新型财经类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财经类专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待加强。为此,准确定位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财经类人才,就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高校财经类专业面临的新任务[3]。财经类人才的培养应当从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注重通识教育四方面入手[4]。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界得到了很多关注,但是关于财经类人才的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层面而非道德层面。教育对于道德层面的忽视,将直接阻碍人才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基于研究对财经类人才专业培养的偏重和对财经类人才道德培养的不足,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道德层面教育。尤其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顺潮流而动,将道德层面教育与专业层面教育相统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适当引入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等道德培养课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操守意识,使得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观念的植入;在课程讲授方面,老师应当更加关注理想与道德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其远大的志向。这里我们应当明确指出,远大的志向并不是用可折现的成就来衡量的,而是满足感以及家庭、社会的认同。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调整的配套政策建议
在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力市场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主动力,相对而言,大陆高校专业设置受行政干预约束,趋同化明显并体现出刚性[4]。这种单一化和刚性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意见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表达,还表现为教学——学生意见反馈没有在课程设置中得到表达。这也使得教学督导工作成为了教师——学生的监督工作,导向性缺失。督导,顾名思义,不只是监督,还有导向。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调整应当充分吸收劳动力市场信息反馈和教学督导反馈意见。这里我们需要指出,劳动力市场信息反馈并不是片面的追求就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劳动力市场信息反馈中用工方对于学生责任感、协同性的需求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真正的实现以就业为专业课程设置的主导,以教学督导反馈意见为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托,更有利于将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统一。
1.基于学生就业层面的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推动以劳动力市场为主导的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将专业人才职业培养方向向用工者需求靠拢,也应当重视企业文化、团队协作等道德教育,为企业培养专业能达标,操守可信赖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建立就业咨询服务与指导机构是有必要的。当前,高职院校相应的就业机构主要目的是开拓就业渠道,忽略了其就业意见反馈职能。完善就业意见反馈体系,不但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有利于就业渠道的巩固与发展。
2.基于教学——学生意见反馈的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的设置与调整
教学——学生意见反馈可以通过教学督导工作得以实现,教学督导顾名思义,不只是监督还有导向,且导向性才是督导工作的最终目的。完善高职院校督导职责,推动高职院校督导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教学——学生意见反馈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组织督导工作者定期学习和吸纳就业部门的就业反馈意见,以实现教学——学生反馈意见的互动和信息的多元化。
3.基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责任意识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推动拓展训练、感恩教育,邀请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讲座,让学生了解小成靠智、大成靠德的理念。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责任意识必须贯穿始终,这不但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增加实践类课程,尤其是增加有利于沟通的实践类课程不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专业能达标、操守可信赖的高素质人才。
[1]余文芳,赵文敏.高校财经类专业建设如何应对新技术发展的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
[2]赵合云.关于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8(01).
[3]臧建玲.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定位与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07).
[4]张宝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J].台湾研究季刊,2008(02).
[注]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课题编号:GZ0082。
(作者单位:艾纯志,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处处长,副教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专业调置和课程改革)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