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监督

2011-08-15杜少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监督单位

□杜少华

(周口日报社,河南 周口 466000)

当前,在新闻媒体中,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由于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使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也越来越艰难,特别是地市级党报难度更大。新闻工作者在正确履行职责,行使批评权、报道权时受到种种干预,束手束脚,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为此,弘扬社会正气,鞭挞歪风邪气,需要法律对舆论监督的保护,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在诸多的社会工作中,新闻工作是一项繁杂艰辛的工作,不仅事实要准确,而且要快速及时,要客观公正,要新鲜活泼,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负责,为人民造福。所以,常常使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辑、记者精疲力尽。而在繁杂艰辛的新闻工作中,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又是最难的。

作为地市级党报,比较容易贴近实际、接近基层、联系群众,舆论监督的信息来源广泛,比较接近实际,便于开展批评与监督。然而,在某些地方,新闻舆论监督反而很难开展。被监督者往往通过各种手段对舆论监督进行干扰,甚至打击报复舆论监督者。特别是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同志从局部利益出发,不希望受到监督,往往对舆论监督者设置障碍,甚至刁难;有的采访者未到,说情电话、说情者便纷至沓来,不少好的批评报道因此而被干预掉了;有的批评稿见报后,被批评者吹毛求疵,纠缠不休;有的采编人员遭到打击报复,身体受到伤害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形成了监督难、难监督的恶性循环。

舆论监督难的原因

舆论监督要监察人的言行。这是新闻工作职责所系。要监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做人的原则和社会的道德。也就是说要“揭短”,要“亮丑”,而且这“短”,这“丑”,不是一般的“短”和“丑”,而是事关大局、事关大理、事关大德的“短”和“丑”。把这样的“短”和“丑”,揭出来,亮出来,人们大都不愿意,不高兴。当事者就会千方百计对付你,阻挠你,“难”就出来了。

舆论监督要督促人端正思想,纠正言行,肃清影响。舆论监督不仅要揭“短”、亮“丑”,而且要督促你把“短”改了,把“丑”除了。人家之所以要行“短”,之所以要出“丑”,大凡都与自己的贪利有关。你把人家的“短”揭了,把人家的“丑”亮了,而且要督促其改了,也就是说人家从此得不到好处了,无利可图了。不仅如此,因为贪利还要受到法律、纪律的惩处。面对这种结果,当然人家要想出很多招来对付你,使你的工作陷入困境。

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可靠性、直接性、权威性等特点。通过可靠的事实,直接把“短”和“丑”公布在有几十万受众、几百万受众、几亿受众的很有权威的新闻媒体上,不仅使受监督的人的不良言行公诸于众,而且把负责管理这些人、这些事的人和机关,或点名或不点名地公诸于众,也就是说使负责管理这些人、这些事的人和机关随同这些人、这些事的“曝光”也一起曝了光,也进入被监督的视野里。人们在了解被揭“短”者,被亮“丑”者的言行的同时,也注意被揭“短”者、被亮“丑”者的上级领导部门的态度和行为。这使舆论监督较之其他监督,更增添了难度。“不怕你通报,就怕你见报”的说法之所以流传开来,正说明公众对舆论监督的看重。

舆论监督难的表现形式

采访难。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成绩,这是很受欢迎的事。新闻单位不了解情况,有关部门和单位会主动向你提供材料;宣传的典型和内容没有纳入宣传部门和新闻宣传计划,有关部门和单位会千方百计主动来做工作,要求列入宣传报道计划;记者要采访的对象,没等你提出名单,有关部门和单位统统给你安排妥当。可舆论监督却是另一种情况,记者常常吃“闭门羹”,不予接待,不安排采访。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有的人还对坚持采访的记者强行阻拦,限制记者的行动。

取材难。舆论监督需要大量事实准确的材料,以充分可靠的根据来说明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可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由于常常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使舆论监督缺少足够材料,特别缺少能说明问题的足够材料。结果在记者手中,有的材料无足轻重,有的材料不实事求是,有的则是有意编造的假材料。

获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难。现在对于舆论监督工作,有些方面是大力给予支持的。首先是中央支持,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工作,已写进中央的重要文件和决定,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支持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其次是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人民群众不仅对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拍手称好,而且还积极主动地向新闻单位提供情况,提供线索,提供材料,帮助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再则,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支持,党委宣传部门积极鼓励和具体指导新闻单位进行舆论监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但是,新闻单位感觉到要获得被监督人所在单位和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比较难。由于“家丑不外扬”、“子行丑、父无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等思想作怪,不少单位的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属下、辖地被揭短亮丑,往往采取不支持、不合作的态度。

解决问题难。被舆论监督曝光的人和事,如何及时处理和解决,也成为一个难题。有些找借口说事实有出入而不予解决;有些口服心不服,只作检查不解决问题;有些以事情复杂为由,拖而不决。舆论监督没有结果,没有回音,就会在公众面前失去信誉,失去支持。

解决舆论监督难的措施

既然,舆论监督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难以完全消除的,是符合舆论监督规律的,那么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新闻单位应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舆论监督,中央十分重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从总体上说也是赞成的。更由于舆论监督工作本身对于党和国家、对于社会、对于人民,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监督手段和其他新闻工作所不可替代的。党需要它,国家需要它,人民需要它,新闻工作也需要它。因此,新闻工作者不能因为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就退缩,就放弃。恰恰相反,应该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准方向,坚持原则,下定决心把舆论监督工作进行下去,而且要搞得更好。方向绝不能偏离,原则绝不能放弃,决心绝不能动摇,要总结这几年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开拓进取,使舆论监督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要讲政治,讲政策;要遵法规,守纪律;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不同意见;要客观分析,慎下结论;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讲究监督的艺术,注意监督的策略。不能光凭一股子热情去开展监督工作,要从选题取材、遣词造句、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入手,提出舆论监督的具体工作方案,把原则与策略、热情与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困难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

要制定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统一思想,规范行为。要有一套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新闻单位和编辑记者有所遵循。要建立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保障机制,使新闻单位和编辑记者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不致于受到不应有的伤害,确保舆论监督工作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监督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填单位 要推敲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看错单位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协办单位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